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务会计分录汇总之一

税务会计分录汇总之一

税务会计分录汇总之一:从税种视角笨笨熊:在几家知名会计门户网站的显要位置,一直都能看到一篇《税务会计指引》的博文,也不知是哪位前辈在N年前写下的,有感于其旺盛的生命力,考虑到相关的税会政策变化,本想以打补丁的方式做些修补。

但,变化太大,最终还是不得不放弃这种想法。

只是心已动,就这么放弃难免会有不甘。

勉为其难,亲自操刀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在中国,上至“社庙之堂”的大学正统教育,下至“师傅带徒弟”的培训,会计和税法总难形成交集,通常是各讲各的。

而事实上,在实务中,会计必须考虑税的影响,多数情况下税也要有分录进行计量确认,说所有会计事项都涉税也不为过。

因此,改变那种税会各自为政的教学方式也就成了当务之急,这也是各种涉税会计的文章在现实中极具生命力和抢手的原因之一。

鉴于即使是单一的某个税种,涉及的也不会是某类单一的行业、业务或业务的某一层面,因此,从单一的某个角度去考察,肯定是不全面的,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

《税务会计分录》的落脚点是涉税的会计分录,至少应该从三个视角来展开:税种、行业(业务)、税法规定(计量)。

本篇从税种的视角,概括性的分析各税种在涉及的会计处理中,应设置的会计科目、计提和缴纳的分录处理。

至于金额,在《税法规定(计量)》中介绍(不然就太杂乱、庞大了)。

一、税种概述目前国内流行的税种,有几种分类方法。

1、按法律层级,一部分是由法律和法规颁布实施的,层次较高,一般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如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关税、城建税和附加、个税、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契税、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

还有一部分是地方性法规制定的,只在管辖区域内有效,如地方教育附加、堤防维护费等。

2、按财政归属,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

3、按征收管辖,分为国税和地税。

税收征收范围的划分实务中,主要是看国税和地税。

之所以还罗列其他,是因为法规级的,则全国都要有。

而地方级的,各地就不一样,不仅设置不同,即使相同的,计税依据也不同,如价格调节基金,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堤防维护费,既不是都有,有,计税也不一样,有的以收入计税,有的以流转税计税。

二、会计科目一般而言,企业涉税业务发生时,如果纳税义务也同时产生(注意,这二者并不必然的同时发生哦),则企业就自然的形成了纳税义务,产生一项负债。

所以税费通常是归属于负债类科目,但也有例外。

老准则和未升级的财务软件中,税和费是分属不同的科目核算的,税计入“应交税金”,费计入“其他应交款”。

但新准则并入了同一科目“应交税费”,所有的税费都在该科目下进行二级核算。

还是那句老话,有例外。

1、特例最大的例外是增值税,有四个会计科目参与来完成对增值税业务的核算,即“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9个明细)”、“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具体在本篇最后介绍。

有些税种不作为负债,不在“应交税费”下核算,而是在实际发生时直接支付,因此没有会计科目。

如印花税、契税、车辆购置税、关税和耕地占用税(一说也在应交税费下核算)。

(1)、印花税:贴花时借:管理费用贷:银行存款(2)、契税:办理房屋产权时借:固定资产—房屋贷:银行存款(3)、车辆购置税:上牌时借:固定资产---车辆贷:银行存款(4)、关税:进关时,根据专用缴款书借:资产类(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5)、耕地占用税:征用耕地时借:开发成本(房地产企业)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非房企)贷:银行存款(或:应交税费—应交耕地占用税)2、“应交税费”科目在新准则下,除上述特例外,其他所有的税费,都在此科目下设置二级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注意,实务中“应交税费”不得单独作为一级科目使用,后面必须有明细科目。

三、税费最终归属的科目(计提税费)表面上看,在纳税义务发生而税款尚未缴纳时,税费是一项负债,但其实质是一项费用,最终要计入相关的成本和费用的。

根据各税种不同的特性,其计入的对方科目也不一样。

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形。

1、营业税金及附加该科目归集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税费,通常是,只要是以销售收入和流转税税额为计税依据的税种,都要在期末(月末)编制税费计提表(略),并作出分录。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应交消费税----应交资源税----应交土地增值税----应交城建税----应交教育费附加----应交地方教育附加----应交堤防维护费----应交价格调节基金----应交文化事业建设费注意,实务中,有另外一种主张,把纯地方性的税种(依地方性法规颁布的),是计入管理费用的,不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

2、管理费用一般情况下,那些不以收入和流转税为计税依据的税种,都是归集在管理费用中,典型的是“房、车、地、印”,即: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印花税计入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房产税----应交车船税----应交城镇土地使用税银行存款(缴纳的印花税)3、固定资产清理不是所有的交易收入(收益)都在会计收入中核算的,不一定计入主营(其他)业务收入。

同样,这类交易过程中需要缴纳的税费,也就不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

典型的是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处置业务。

其中,固定资产处置中,动产需缴纳的增值税,以及不动产需缴纳的营业税,都是计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借方,增加清理成本。

(也有另外的主张的,这里不再细述)(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借:固定资产清理(账面价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原价)(2)、核算发生的清理费用(如人工费、搬运费等)借:固定资产清理贷:应付职工薪酬库存现金(3)、核算(计提)税费借:固定资产清理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动产)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不动产)注:2012新规:企业在处置不动产时,一并处置动产的,应分开核算,不动产计算缴纳营业税,动产计算缴纳增值税,未分开核算的,由税务机关核定。

(4)、核算残料收入注:有些人认为残料也应该视同下脚料,缴纳增值税。

其实这是错误的。

残料是被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一部分,上述已经按固定资产的全额交易交税了,没办法证明或分清交易的是固定资产的有效部分而且剔除残料了的。

换句话说,残料是包含在交易额之中的,已交税。

借:库存现金贷:固定资产清理(5)、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借:银行存款(交易金额)贷:固定资产清理(结转该临时性账户的余额)营业外收、支(收益是营业外收入,在贷方,损失是营业外支出,在借方)而无形资产的处置和固定资产又有不同。

无形资产处置产生的营业税,没有会计科目相对应,不计入科目,直接从交易金额中扣除。

借:银行存款(交易金额)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无形资产(原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营业外收、支4、直接计入所购资产的成本等。

(1)、见“例外”所述。

(2)、计入投资成本:借:长期股权投资贷:主营业务收入(自产产品出厂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厂价*17%)(3)、计入支出:借: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贷:库存商品(产品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厂价*17%)(4)、计入换人资产成本借:固定资产—房屋贷:主营业务收入(自产产品出厂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厂价*17%)5、个税严格来讲,个税不是企业的税费,只是企业按法律规定而承担的代扣代缴义务,所以不能计入企业的成本和费用中,因此其核算也就有不同的地方。

(1)、计提个税(其实质是完成代扣义务)借:应付职工薪酬(应发数)贷:库存现金(实发数)其他应收款---代垫职工社保)(职工个人承担的社保部分)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2)、上缴税款(完成代缴义务)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贷:银行存款6、所得税费用企业所得税是最重要的税费,其核算也相对复杂。

鉴于篇幅,本篇只讲解分录。

所得税分录,一般可以分三个层次:计提所得税、结转所得税费用、缴纳所得税。

(1)、计提所得税所得税是年税,实务中通常是按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

按季预缴时,通常是只以会计利润为计税依据,不需要按税法对会计利润作调整。

调整一般是在汇算清缴时进行的。

按季预缴的分录: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银行存款年终汇算清缴的分录: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也可能在贷方)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也可能在借方)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银行存款(2)、结转所得税费用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费用四、税费的上缴按月纳税的,通常都是在15号之前缴纳,也有低于15天的,实务中也不一定那么严,基本是卡在15号之前。

按年缴纳的,所得税是五月底之前完成汇算清缴,注意要先完成第四季度的预缴。

个税(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合伙企业、承包承租经营)的汇算清缴是年后3个月之内。

上缴时的分录没什么差别。

借:应交税费---各二级税种贷:银行存款注意,实际上缴的税款是申报表的数据。

理论上会计数据一般应该和申报表一致,但实务中往往会有出入的,如增值税。

实务中有些人力图使帐、表一致,采用不认证抵扣就不入账的方法,这是不可取的哦。

五、增值税分录---小规模纳税人1、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科目设置:只有一个科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要注意和一般纳税人的科目区别:一般纳税人后面有刮号的,必须选择9个明细中的一个填在刮号里。

2、小规模纳税人因为不能抵扣,没有进项税,所以在采购阶段没有增值税的核算。

只在销售或视同销售时才核算增值税,才有计税分录。

3、小规模纳税人期末没有专门的增值税结转分录。

而一般纳税人期末是要有结转的,把未交的增值税结转到另外一个增值税专门账户。

如果是零申报,就不用。

4、销售分录(计提分录)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5、下月15号前的上缴分录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贷:银行存款六、增值税分录----一般纳税人如前所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分录核算,有四个会计科目参与来完成对增值税业务的核算,即“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9个明细)”、“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一)、“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进项税额”专栏,记录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

1.1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指应纳增值税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所购货物应冲销的进项税额,用红字登记。

1.2根据国税发[2004]112号文件的规定,纳税人用期末留抵税抵减欠税时,也是用红字冲减进项税(后面详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