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制度推行中的障碍和建议
2019年4月14日
11:16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患者的分级就医习惯尚未完全建立
∙分级诊疗的基础条件尚不成熟
∙优质卫生人力资源下沉困难
解决途径
∙转变群众就医观念
∙完善分级诊疗基础基础条件
∙全面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改革医疗机构薪酬分配制度
分级诊疗:
分级诊疗: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实现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在疾病诊疗中的分工工作
基层医疗机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
顶级医疗机构:疑难病、危重病
作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构建公平合理医疗体系,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时间线:
1980年代:开始探索分级诊疗制度,效果不理想
2009: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为群众提供便捷、低成本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2015:国务院《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指导意见》->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原因探析:
1.缺乏有效约束机制,患者倾向于高等级医院而直接略过基层医院
2.各级医疗机构医疗水平与医疗设备参差不齐
3.基层机构人才短缺:基层单位待遇差、晋升通道受限、职业成就感低
a.定向生计划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国外经验:
∙德国:
o门诊与住院相分离,社区提供门诊,大型医院提供住院;
o人才培养:在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教育(持续终身)
o医保制度
o远程医疗
∙英国:
o培养体系:5年医学教育+2年基础培训+3年全科医生培训
o就诊流程:家庭医学首诊,转诊专科医院,出院后家庭医生负责康复治疗
o专科医院不设门诊部,只接受住院患者和急诊患者
∙美国:
o社区家庭医生:每个家庭都会有一个家庭医生负责初级诊疗
o大型医院与社区医生合作,可以让大型医学中心的服务深入社区
o培养体系:至少11年的医学教育
o商业医疗保险
∙日本
o医疗机构分级,一级提供门诊,二级提供住院,三级提供高精尖住院
o病床分类,加强双向转诊
启示与建议
∙取消三级医院门诊服务,引导患者合理就医
∙重视对全科医生的培养;
∙推行多点执业制度,让更多专家到基层坐诊
∙创造更多机会让基层全科医生到三级医院培训
∙改革医生的薪酬制度:政府通过充足的投入使得医生收入不受医院业务收入的影响
∙建立标准化转诊制度:<—医院想从患者身上赚取更多利润,患者对下级医院不信任。
对策:严格监管,科学奖惩
∙建立并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免去不必要的检查与问诊,
∙优化社会保障制度:
存在问题
∙社区居民参与问题:宣传不到位和多年健康理念,使得居然不乐意接受家庭医生团队的服务
∙属地政府责任问题:家庭医生式服务仅由卫生局牵头,相关部门及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度不高
∙激励机制不健全问题: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医务人员不愿到社区工作
∙信息平台滞后问题:预防保健服务与医疗服务相脱节,业务流程不统一,居民健康信息不能在不同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共享
对策
∙建立社会动员与参与机制
∙建立属地政府责任制
∙建立激励评价机制:
o对社区居民的激励
o对家庭医生的激励
o设立家庭医生理事会和基金
∙建立高效信息平台机制
∙细化绩效工资管理体制
o实施科学的绩效工资成本核算
o构建合理的绩效工资考核机制
o建立绩效工资信息交流和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