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美术史17世纪荷兰

外国美术史17世纪荷兰

外国美术简史
———————————————————————————— 国 画
——1 7 世纪荷兰美术
孙 苑 ——————————————————————————————
141
背景

17世纪被称为荷兰的“黄金时代”,荷兰共和国摆脱西班牙 的统治成为世界上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也成为航海和 贸易的强国,被誉为海上马车夫,这个弹丸之地在彼时已经 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经济的繁荣带动文化的昌盛。在这样的 社会条件下产生了荷兰画派,以写实、纯朴为特点,很少受 巴洛克艺术影响。挣脱神话和宗教题材的束缚,把现实生活 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绝大多数画家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新 兴的资产阶级和中下层平民开始成为绘画中的重要角色。荷 兰艺术由于写实而受到市民的欢迎,油画变成商品,大量进 入市场。
人横不信家吃满市表团所 物向失心对海胜归现军画 特运真︒独塞利来了官的他 有笔︐用立︐的的一宴︽在 的︐大笔的融自战群会圣 个彰面粗祖入豪士保图乔 性显积犷国了在︐卫︾治年 ︒了的却的画胡充城︐民
1616
现实主义

伦勃朗
伦勃朗· 哈尔曼松· 凡· 莱因,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 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伦勃朗的顶峰之作当属肖像画包括自画像以及取 自圣经内容的绘画。他被称为“文明的先知” 。伦勃朗14岁进莱顿大学; 17岁去阿姆斯特丹向历史画家拉斯特曼学画;1627年21岁时已经基本 掌握油画、素描和雕刻画的技巧并发展了自己的风格,回家乡自己开画 室招徒作画,期间画了许多自画像;1631年离开莱顿去阿姆斯特丹,30 年代就成为阿姆斯特丹的主要肖像画家。他的肖像画风格人物安排具有 戏剧性,深深打动人心,他以神话和宗教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供不应求。 他对戏剧很感兴趣,经常利用如同舞台高光的亮色描绘在阴暗背景下的 人物。50年代后,他的画更为宽阔有力,画面更加有立体感。 从40年代开始,他经常到乡村漫步和作画,创作了许多反映大自然的素 描和版画,风格质朴。1661年是他作画最多的一年,1663年以后就作 画较少,结交了许多中下阶层的市民,眼界更为开阔,技巧更为成熟, 创造力达到顶峰。 伦勃朗和他的妻子生有4个孩子,只有最小的一个存活,但他妻子在生 孩子后不久去世,他和女仆住在一起,女仆为他生了一个女儿,为此受 到教会的正式谴责为“罪恶的生活”。由于他为了画画经常采购大量的 衣物和绘画工具,从不计较财产,所以很快就到了破产的边缘。1669年 他在贫病中去世,身边只有女儿陪伴,死后葬在西教堂一个无名墓地中。 伦勃朗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画和2000多幅素描,几乎画了100多幅自画 像,而且几乎他所有的家人都在他的画中出现过。
荷兰小画派

之所以被称为“荷兰小画派”,是因为画幅小, 适于悬挂以装饰居室;题材小,迎合市民趣味。画 面上多表现妇女梳妆打扮、弹琴唱歌、读书写信或 做轻微的家务劳动。 特鲍赫,《音乐课》、《年轻 姑娘给一位妇人读信》;霍赫,《在地窖门前》、 《一个荷兰家庭的庭园》;梅蒂绥,《一位绅士惊 扰了晨妆时的年轻妇女》。 维米尔,其作品与“小 画派”其他画家有所区别,不以情节引人入胜,也 不描绘过多的生活细节,而是以一种抒情情调给人 美的享受。最主要的风景画描绘其故乡的《德尔夫 特风景》、《小巷》。他大部分作品表现了舒适、 安闲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倒牛奶的女仆》、 《穿蓝衣读信的少女》、《花边女工》、《戴头巾 的少女》。


这一幅《急流》约作于1670年,也是他艺术成熟的杰作。 这里展现的是 大森林的边缘地带,左侧已展开漫远的平原。秋高气爽,阳光普照,天上的云彩 安详而徐缓地走着。中景上一棵老橡树巍然斜立。此树岁月已久,树根蟹爪似地 拱出地面上。近景的溪水流得很急,撞在石块上泛起了绵密的白沫。这股湍急的 溪水,给整个画面以一种湿润感。 这里用得更多的是棕黄、绿和淡赭色。整片树 丛的绿色被炙人的九月阳光的棕黄色所染化,形成一种暖绿色的饱和调子。这是 鲁伊斯达尔在色彩上的娴熟表现,它象一首诗那样富有韵味,也象一支奏鸣曲那 样抒情,给观者以视觉上的美的享受。他的风景构图虽源于精心的人为组织与安 排,然而不露斧凿之痕,一切是那样自然可信,天衣无缝。这是和他的高度的艺 术修养与强有力的写实功力分不开的。
荷兰风景画

17世纪为荷兰绘画的黄金时代。革命的胜利促使经济 和 文化的欣欣向荣。这个新兴国家是当时欧洲先进思想 中 心之一。荷兰画家们怀着民族自豪感。用写实手法 在作 品中表现祖国的人民生活和自然风景等。 欧洲风景画树立典范的大画家当推所罗门· 雷斯达尔、 雅各布·雷斯达尔和霍贝玛。所罗门是雅各布的叔父(一 说是其父亲),但成就和影响不及其侄儿,霍贝玛则是 雅各布的杰出学生。 雅各布,他在写实精度和细节的纤巧上并不突出,但总 能显示出浑厚的力量。雄伟的气势,闪烁的光影,使风 景画提高到史诗般的地位,被誉为17世纪荷兰最重要的 风景画大师,《急流》、《犹太人的墓地》等。 霍贝玛, 他的作品有如优雅的田园抒情诗,展示了荷兰乡村的宁 静与美丽,洋溢着明朗乐观的情绪,《米德尔哈尼斯的 道路》(《并木林道》,1868年)。



夜巡
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
我们从这幅画上看到了画家的构思能力:教授在讲述解剖 原理与手术实践的方法,显得十分老练的样子,其余的则凝神 察看,聆听老师的讲述。光线是从左边射来的,正好落在尸体 和所有人物的脸上,使人物的脸部被描绘得更正确传神。这种 情节性肖像画不仅反映了荷兰新兴资产阶级对绘画的新要求, 也展示出那个时代对于科学的探求精神。
画中少女的惊鸿一瞥仿佛 摄取了观画者的灵魂。维米尔 在这幅画中采用了全黑的背景, 从而取得了相当强的三维效果。 黑色的背景烘托出少女形象的 魅力,使她犹如黑暗中的一盏 明灯,光彩夺目。画中的少女 侧着身,转头向我们凝望,双 唇微微开启,仿佛要诉说什么。 她闪烁的目光流露殷切之情, 头稍稍向左倾侧,仿佛迷失在 万千思绪之中。少女身穿一件 朴实无华的棕色外衣,白色的 衣领、蓝色的头巾和垂下的柠 檬色头巾布形成鲜明的色彩对 比。 维梅尔在画中使用平凡、单纯的色彩和有限的色调范围,然后 用清漆取得层次和阴影的效果。这幅画另一个瞩目之处,是少女左 耳佩戴的一只泪滴形珍珠耳环,在少女颈部的阴影里似隐似现,是 整幅画的点睛之笔。此画面世三百多年来,世人都为画中女子惊叹 不已:那柔和的衣服线条、耳环的明暗变化,尤其是女子侧身回首、 欲言又止、似笑还嗔的回眸,唯《蒙娜丽莎》的微笑可与之媲美。
天才的肖像画家

哈尔斯
哈尔斯,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奠 基人,早期与盛期作品充分表现 了荷兰市民健康、愉快、充满生 命力的形象,如《弹曼陀林的小 丑》、《吉普赛女郎》,团体肖 像画《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的宴 会》、《圣亚德里安射击手连军 官的宴会》,流畅奔放、挥洒自 如的大笔触表现豪爽自信、形神 兼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晚 年作品多取古典构图的正面形象, 流露一种忧郁的情绪,比早期作 品凝重而深刻,如《哈勒姆养老 院的女管事们》、《一个戴宽边 帽的男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