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煤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班级分数
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1.5分,共 30分)。
1.根据成煤原始物质和堆积的环境不同,可把煤分成:()、腐泥煤类和腐植腐泥煤类三种类型。
2.根据成煤过程中煤化程度的不同,腐植煤可分为:泥炭、褐煤、()和无烟煤。
3.()是煤化程度最高的腐植煤。
4.根据成煤过程中影响因素和结果不同,成煤过程可分为:泥炭化作用和()两个阶段。
5.煤岩学的研究方法有:宏观研究法和()。
6.腐殖煤的宏观煤岩成分可分为镜煤、()、()、();
7.煤的显微硬度与煤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是靠背椅式的变化规律,“椅背”是无烟煤;“椅面”是();“椅腿”是褐煤。
8.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水分、()、()和固定碳四项;
煤的元素分析包括碳、氢、()、氮、硫等元素的测定。
11.煤中的水分按照它的存在状态及物理化学性质,可分为外在水分、()及化合水三种类型。
13.碳是煤中有机质组成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并随着煤化程度的升高而()。
(填“增加”或“减少”)
15.煤的热解按其最终温度不同可分为:高温干馏、()和低温干馏。
16.煤的反应性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
(填“增强”或“减弱”)17.煤的燃点随着煤化程度的增加而()。
(填“增高”或“降低”)19.煤气的有效成分主要有氢气、()和甲烷。
20.煤在不同的基准下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组成关系式:
( )、()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 1 分,共 20 分)。
()1.腐植煤类是指由高等植物的遗体经过泥炭化作用和煤化作用形成的煤。
()2.腐泥煤类是指由低等植物和浮游生物经腐泥化作用和煤化作用形成的煤。
()3.烟煤中,气煤、肥煤、焦煤、瘦煤具有黏结性,适宜炼焦使用,称为炼焦煤。
()4.泥炭化作用是指低等植物的遗体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转变成泥炭的过程。
()5.随着煤化程度的增加,煤中碳含量减少,氢含量减少。
()6.靠近地表的煤层受大气和雨水中氧长时间的渗透、氧化和水解,性质发生很大变化,这个过程称为煤的自燃。
()7.通过隔断空气、通风散热、减少黄铁矿含量、缩短储存期可以防止煤的风化和自燃。
()8.空气干燥基,指以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状态的煤为基准,用符号ad表示。
()9.干燥无灰基,指以假想无水、无灰状态的煤为基准,用符号daf表示。
()10.含有外在水分的煤称为收到煤,仅失去外在水分的煤称为空气干燥煤。
()11.煤的挥发分,是指煤样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并进行水分校正后挥发物质的产率。
()12.随着煤化程度的增加,煤中水分逐渐减少;固定碳含量逐渐增加;挥发分产率先增加后减少。
()13.碳是煤中主要组成元素,是炼焦时形成焦炭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燃烧时产生热量的主要来源。
()14.氢是煤中有机质的第二个主要组成元素,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氢含量逐渐增加。
()15.煤的黏结性是指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时,形成具有可塑性的胶质体,黏结本身或外加惰性物质的能力。
()16.黏结性好的煤,结焦性不一定好,结焦性好的煤,黏结性不一定好。
()17.煤的反应性又称煤的活性,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煤与不同气体介质相互作用的反应能力。
()18.中国煤炭分类方案将烟煤分为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1/3焦煤、气肥煤、气煤、1/2中黏煤、弱黏煤、不黏煤和长焰煤12个类别。
()19.煤的燃烧是指煤中的可燃有机质,在一定温度下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光和热,并转化为不可燃的烟气和灰渣的过程。
()20.煤的液化是指气化原料与气化剂接触,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热化学反应,使原料最大限度的转化为气态可燃物的工艺过程。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
1.古代植物成煤条件有哪些?简述成煤过程?
2.简述煤的黏结成焦机理?
3.煤的热解过程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
4.什么是煤的液化?简述煤的液化原理?煤的液化有何意义?
四、计算题(10分)
某煤样分析化验数据:,
31025
b ad
J
Q g
=
, 2.46
Mad=%, 5.63
d
A=%
,
()0.74
ad
W St=%
'
() 1.88
ad
W H=%
, 7.32
Mar=%,求该煤的..
gr v ad
Q
、..
gr v daf
Q
、..
net v ad
Q
、..
net v ar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