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2、成立联合国——二战后世界整体化进程发展的重要标志 (1)形成:1942年,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3年,美、英、苏、中四国共同宣布,战后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1944年,四国在敦巴顿会议,初步拟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等条文; 1945年4月,50个国家代表在旧金山制定并通过《联合国宪章》。 10月24日,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联合国日”。 (2)宗旨:“和平、友好、合作、协调”。总部在美国纽约 (3)认识: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促进经济、社会、文化 领域的国际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争取国际经济新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史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2)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和1947年关贸总协定
——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
(3)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影响: ①确立了美元的强势地位和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世界金融中心从英国转到了美国,有利 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 ②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 反映了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重新划定欧亚政治地图
苏美英三国雅尔塔协定(摘要) (1945年2月11日)
苏、美、英三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 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方面对日作战, 其条件为:
一、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 二、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 恢复,即: (甲)库页岛南部及临近一切岛屿交还苏联。 (乙)大连商业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 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丙)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 设立一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 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 三、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一、何谓“雅尔塔体制”?
二、雅尔塔体制的形成背景:
(1)二战的浩劫 ? 维护和平的体制与机制
(规则)
(2)二战后期世界大国力量对比 ? 按实力对比划分战后世界
美国? 西欧? 苏联?
雅尔塔体制
我听见天上一片喧嚣,还有阵阵可怕的雨露, 降自万国耀武扬威的海军,正在九霄争夺; 此时急急的南风,飒飒扫过世界各地, 各国的军旗蜂拥而上,纷纷在暴风雨中搏击; 直到战鼓不再敲响,战旗不再飘扬, 才有人类的议会,世界的联邦! 在那里,大多数人的共识得以奉行, 地球悄悄安睡,大家遵守同一法律。
整体化进程的需要,对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异:具体背景不同:国联——一战的产物,是战胜国为了维护帝国主义新秩
序,防止再发生战争,由美国总统在“十四点”计划中提出;
联合国——二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由
反法西斯国家为了维护战后和平,充分汲取了国联的教训后建立
组织原则不同:国联——实行“大会一致”原则,效率低;且美国没有参
苏联在红场上向西 方显示其军事力量
法国在战争中损失一亿四千多万法郎,相当于 战前3年的全部生产总值。
英国虽然获得了胜利,却损失兵力120万,黄 金枯竭,海外投资大部分被变卖,债台高筑。
法西斯德国被彻底打垮,沦为战败国,国土为 盟军占领,殖民地被剥夺殆尽,国外市场和海 外投资也全部丧失。
F.1945年10月24日:
(3)作用:
联合国总部大厦
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 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 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 等权利之信念,创造适当环境,俾克维持正义, 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久 而弗懈,促成大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 生,并为达此目的,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 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 安全,接受原则,确立方法,以保证非为公共 利益,不得使用武力,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 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用是发愤立志, 务当同心协力,以竟厥功。
1988年颁发给联合国维 和部队的诺贝尔和平奖
纽约,1988年10月
1991年联合国 伊拉克-科威特
观察团 燃烧中的油井 和一架被摧毁 的伊拉克坦克 科威特马克瓦, 1991年3月25日
5、“雅尔塔体制”的影响(评价)
(1)进步性:对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发展各国
经济,都有一定积极作用
了积极作用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
? 各个行星围(国布际雷货顿币森金林融体体系系)
绕着太阳转,
美世元界各货为国币中货体心币系的围绕世
国 际
关
着美元转。 界
银
货 美国财政部贸长福勒
币 基
总
金
协
行
组 织
定
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
和平 作
大国 强权
和平 合作
大国 强权
雅
尔
战 后
政塔 治体
世
制
界
布
体 系
围绕战后世界安 排问题所达成的
协议,史称“雅尔 塔体制”
处置德国
处置德国
处置日本
重新划定欧亚政治地图
①战败国的殖民地及国际委任统治地以托管的形式列入大 国保护之下,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权利;
②在欧洲,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巴尔干地区由西方和苏 联分别控制,苏波边界、波德边界西移;
③在亚洲,苏联以收回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恢复帝俄在 中国东北的特权为条件,默认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承认由 美国支持的蒋介石政府统一中国,在朝鲜半岛以北纬38 度线为界划分双方势力范围。
第一章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什么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经济)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局势,体现一种国际关系或国际政治 (经济)体系
国际政治格局是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产物。
二战后的世界体系(重构和分化) 1、国际政治格局演变:
(1)政治体系:美苏两强的雅尔塔体制 世界多极化趋势 (两极格局;美苏冷战)
美国成为世界 头号强国
◆1941年,苏军约有540万 苏联是惟一能与美国
人,到1945年5月,增到近 1140万人 。
相抗衡的大国
1943-1945年每年平均生 产 12万门炮、19390万发 炮弹10万辆坦克、4万架飞 机,这些数字仅次于美国。 但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
◆二战后期苏联解放了东欧 各国,东欧普遍建立了社会 主义政权。国际社会主义力 量壮大。
(2)局限性:是建立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大国
强权色彩,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比较 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异同
同:都是20世纪建立的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全球性国际组织; 其建立都与世界大战相关,都是由美国首先提出的; 建立之初都是战胜国意志的体现; 都是国际组织发展的里程碑,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适应了世界
西欧各国国 势衰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欧洲的继续衰落与美苏的强势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
苏
英
美
3、雅尔塔体制的形成过程(建立依据): 会议: (1)开罗会议; (2)德黑兰会议; (3)雅尔塔会议; (4)波茨坦会议
内容:
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 主义东山再起
重新划定欧亚政治地图
建立联合国
1、雅尔塔体制——二战后的国际格局和世界政治秩序 (1)形成:二战后期,美、英、苏等国陆续召开一系列大国会议,围绕战争 进程与战后世界安排问题展开了协商和争论。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 在苏联南部城市雅尔塔会晤,会议确定了联合国的组织章程;决定苏、美、英、 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美、英两国为争取苏联对日宣战,要求波兰领土西移, 并满足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势力划分要求 (2)认识:雅尔塔体制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实行共处与合作,但是 它沿用强权政治的惯例:承认并划分大国的势力范围,为满足大国的利益而损害 了相关国家的权益
3、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美国主导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重建) 世界整体化发展又一体现;
(1)酝酿与形成:
(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 为掌控战后世界经济秩序,1944年7月,美国推动下,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
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根据美国方案制定了《布雷顿森林协定》,按照 该协定,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宣告成立,一个
1946年联合国善后救济机构(UNRRA)的活动项目 天主教人员分发救济机构支援的食物 比利时, 1946年
35名孤儿由联合国福利事务官员送至孤儿院 汉城,1950年10月
1974年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世界银行)的工作项目 世界银行在泰国改进稻米产量的工作项目 泰国, 1974年
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消灭天花 接受天花疫苗的刚果人民
加,对大国缺乏有效的约束力;
联合国——实行“大国一致”原则,突出大国间的协调、
合作对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作用
历史作用不同:国联——最终没有担负起制裁侵略的任务,没有制止世界 大战的爆发,但它形成和发展了正式的国际组织形式,为探索稳定
的国际关系提供了经验和教训,是国际政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 联合国——在战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
——艾尔弗雷德·丁尼生(《洛克斯利大厅》1837年)
对待 战败国
凡尔赛— 埋下 华盛顿体系 隐患
国际 组织
维和 乏术
国际 经济
缺失 规则
和平在哪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
二战结束时美国经济数据在资本主义世界占比
1945年的美国
◆军队人数1200万 ◆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 ◆ 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 ◆拥有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