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电下乡政策实行之利弊
(经济法总论期中作业)
摘要:
自2007年家电下乡在三省试行,2009年2月1日全国推广家电下乡工作以来,各地积极开展工作,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十分踊跃,补贴产品种类、参与下乡的生产和流通企业、农民购买数量等在短时间内大幅增加。
随之也引发一系列争议。
本文将从经济法角度,特别是从竞争法角度分析实行家电下乡政策的利弊。
关键词:
家电下乡农村市场自由竞争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市场和出口市场一直是拉动中国家电产业高速发展的两大动力,而农村家电市场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农村的消费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市场,作为耐用消费品的家电产品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难以大面积进入农村家庭,
而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支农惠农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村的人均收入在逐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农村电网的改造,通水、通电,西气东输工程的建成,都使得家电产品进入广大农村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
农村市场的启动和兴起使得一些企业将一只脚试着迈向了农村市场。
2007年底开始试点的家电下乡,象一把火点燃了家电企业开拓农村市场的激情,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导致出口市场大幅下挫,内需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的战略地位显得不可小视。
家电下乡政策导向将所有家电企业的目光聚焦到了农村市场,一些没有计划大力开发农村市场的大品牌也在积极调整资源向农村市场倾斜。
2009年家电下乡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施行。
家电下乡更是如火如荼的进行。
随之而来的关于家电下乡的争议越来越激烈。
二、家电下乡政策实行之利
家电下乡政策的实行有诸多好处。
首先,扩大内需、拉动农村消费市场。
国际金融危机使白色家电的出口市场严重萎缩,同时使城市市场对白色家电的需求步入低谷。
“数据显示,受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扩大影响,今年我国家电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以彩电为例,今年前三季度出口占整个产销量的55%,而第三季度出口则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第四季度由于难以再现往年的海外圣诞市场销售高峰等情况,销量将进一步萎缩。
从国内市场来看,家电下乡产品由于实行了最高限价和财政补贴,将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重要来源。
”1这项政策不仅可以转移出口能力,扭转企业效益普遍下滑的势头,已成为农村市场快速启动的催化剂。
农村消费市场持续低迷。
如今在各项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已经明显升温,此次国家推出的“家电下乡”活动,又无疑是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市场的发展。
其次,农村家电市场通过“家电下乡”让农民消费者得到了实惠。
通过家电下乡政策,引导了更多的大品牌进入农村市场,丰富了农村家电市场,农民有了更多的选择;家电下乡政策也提升了农村市场产品品质,以前农村市场产品档次偏低,质量参差不齐,通过产品招标,很多企业针对农村市场的使用特点对产品外观、结构、性能等都进行重新设计,产品货真价实;通过家电下乡政策,增强了家电企业在农村的渠道服务能力,以前企业通过包干形式,没有下功夫进行售后网点的合理布局,而现在很多企业重视并加强了农村销售、售后网点建设,为农村消费者的家电售后服务提供了保障。
最后,增强农村市场的竞争力。
家电下乡农村市场的启动,为一些中小品牌的发展创造市场良机,大品牌在一、二线城市厮杀同时,不知名的中小品牌占领农村市场。
2007年底开始试点的家电下乡,象一把火点燃了家电企业开拓农村市场的激情。
家电下乡政策导向将所有家电企业的目光聚焦到了农村市场,一些没有计划大力开发农村市场的大品牌也在积极调整资源向农村市场倾斜,原本以农村市场为主的品牌更
1《聚焦家电下乡》:《保证家电行业公平竞争稳定发展》, , 2008.12.01
是要夯实基础,原本比较平淡的农村市场竞争味道浓重。
三、家电下乡政策实行之弊
家电下乡政策的实行饱受争议,许多人认为家电下乡政策是对政府市场自由竞争的一种干预,不符合公平原则。
政府为扩大内需,对农村消费者实行补贴政策、刺激消费,本身是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种积极政策,但是不能因此干预企业的自由竞争。
首先,从市场竞争的角度观察,“家电下乡”活动实际上涉嫌行政机关以行政权力从事反竞争行为,即“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
2
“家电下乡”政策的实质是,政府使用纳税人的钱,补贴农民购买特定企业的特定家电产品。
当前的补贴额是产品销售价格的13%。
假定某产品的售价是1000元,购买该产品的农民将获得130元的政府补贴。
接受补贴的农民相当于购买了降价13%的家电产品。
对中标厂家而言,它们以低价促销了产品,却不必减少单位产品售价。
因为,纳税人替购买者支付了13%的费用。
所以,“家电下乡”政策其实是政府动用纳税人的钱,为一部分家电厂家的降价促销埋单。
政府补贴取代了本来可能发生于农村家电市场上的价格战和产品竞争。
其次,“家电下乡”活动实际上涉嫌行政垄断。
行政机关“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或者变相限定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购买、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3。
“家电下乡”工程通过招标限定享受补贴的企业产品,排挤非中标产品,这未尝不是一种“限定或者变相限定单位或者个人购买、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的行为,未尝不属于“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再者,限制农村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范围。
“消费者有自主选择商品的权利”4,但是从家电下乡表面看来,农民直接受惠于政府补贴,实际上农民可能得不偿失。
产能过剩、产品积压的家电企业本来可能在不同层次的市场展开不同形式的竞争,农民可能因此得到更低的产品价格、更多可选择的产品,但“家电下乡”限制和扭曲了这些可能性。
政府补贴的诱惑和铺天盖地的宣传可能刺激非理性消费。
最主要的是,政府招标限定了享受补贴的产品范围,实际上使这些中标产品获得了足以将未中标产品逐出区域市场的价格优势,从而缩小了农民的选择范围,迫使有需求的农民只能购买享受补贴的产品。
四、结论
通过上文对家电下乡政策实行的利弊分析,对其应否实行难下定论。
但从经济法角度分析,我认为这项政策的实行是合理的。
一项政策的实行应当是为市场失控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而通过政府干预宏观调控。
而家电下乡政策则是为积极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而实行。
“家电下乡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惠农强农,带动工业生产,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09年2月1日已经在全国全面推广。
、”5“家电下乡在各地区实施的时间统一暂定为4年。
”6从整体利益出发,暂时实行家电下乡政策是合理的,并且,政策先行,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竞争法不予考虑。
至于暂定实行期后,是否实行家电下乡政策应当从当时的客观环境及现实行的经验考虑。
2《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七条
3《反垄断法》第三十二条
4《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
5《家电下乡操作细则》第一条
6《家电下乡操作细则》第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