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气预报技能竞赛题(一)理论基础知识

天气预报技能竞赛题(一)理论基础知识

首届四川省气象行业天气预报技能竞赛试卷(一)----理论基础知识(满分80分)单位:姓名:考号:------------装-----------------订------------------线--------------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20分)1、天气雷达是探测降水系统的主要手段,是对强对流天气(冰雹、大风、龙卷和)进行监测和预警的主要工具之一。

A、暴洪B、暴雨C、强降雨2、天气雷达发射脉冲形式的电磁波,当电磁波脉冲遇到降水物质时,一小部分能量被降水物质向四面八方散射,其中散射的能量回到雷达天线,被雷达所接收。

A、向前B、向下C、向后3、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定量估测、风场信息、改善高分辨率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初值场.A、含水量B、雨量C、大范围降水4、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应用主要在于对灾害性天气,特别是与风害和相伴随的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

A、暴雨B、冰雹C、龙卷5、在雷达硬件标定正确的情况下,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数据的质量主要受到因素的影响。

A、地物杂波、距离折叠和速度模糊B、距离折叠和速度模糊C、地物杂波、超折射------------装-----------------订------------------线--------------6、 0 dBZ、-10dBZ、30dBZ和40dBZ对应的Z值分别为1、0.1、、10000 (mm6/m3)。

A、1000B、3000C、1007、电磁波在真空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而在大气中由于分布的不均匀性,就会产生折射,使电磁波的传播路径发生弯曲。

A、折射指数B、温度层结C、垂直风切变8、每秒产生的触发脉冲的数目,称为脉冲重复频率,用PRF表示。

两个相邻脉冲之间的间隔时间,称为,用PRT表示,它等于脉冲重复频率的倒数。

A、脉冲重复间隔B、脉冲重复时间C、脉冲重复周期9、在瑞利散射情况下球形粒子的后向散射截面与粒子直径的6次方成正比,与波长的次方成反比。

A、2B、4C、610、多普勒天气雷达主要由、雷达产品生成器和主要用户终端构成。

A、雷达B、天线C、雷达头11、从雷达回波中提取的反映降水系统状态的三个基本量是反射率因子、。

A、径向速度和径向速度谱宽B、平均径向速度和谱宽C、平均径向速度和径向速度谱宽12、多普勒天气雷达能够测量的一个脉冲到下一个脉冲的最大相移的上限是。

与180°脉冲对相移所对应的目标物径向速度值称为最大不模糊速度Vmax。

A、90°B、180°(π)C、360°13、面对频繁发生的气象灾害,气象事业必须把放在气象公共服务的首位。

A、公众预报B、公共预警C、气象灾害预报D、防灾减灾------------装-----------------订------------------线--------------14、发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气象业务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建立天基、空基和地基组成的一体化气象观测系统,重点建设,为气象业务、科研和相关行业、部门提供准确的观测数据。

A、中国气候观测系统B、中国气象观测系统C、专业气象观测系统D、区域气象观测系统15、以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率为核心,不断完善气象预报预测业务系统,努力提高预报预测水平。

加快预报预测______进程,加强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系统建设,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警报和旱涝趋势气候预测。

A、现代化B、准确化C、精细化16、根据天气过程或系统的逼近时间和影响强度,预报等级用语一般依次为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是警报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最高级别的警报。

只有预报可以发布“消息”。

A、热带气旋和大风降温B、暴雨、大风、冰雹、寒潮、暴雪C、台风、热带气旋、暴雨、大风、冰雹、寒潮、暴雪17、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的工作重点是监测和预警等灾害性天气。

A、台风、暴雨、飑线、冰雹、雷雨大风、龙卷、雷电、下击暴流、雪暴B、台风、暴雨、飑线、冰雹、雷雨大风、龙卷、雷电C、台风、暴雨、冰雹、雷雨大风、雷电、下击暴流、雪暴18、预警信号由组成,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

A、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B、名称、图标和标准C、名称、图标和防御指南19、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及时发布预警信号,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更新或者解除预警信号,同时通报及有关部门、防灾减灾机构。

------------装-----------------订------------------线--------------A、下级人民政府B、上级人民政府C、本级人民政府20、当同时出现或者预报可能出现多种气象灾害时,可以按照相对应的标准发布多种预警信号。

A、先后B、分别C、同时21、对临近预报综合结论的要求是:降水量预报以mm为单位,降雨跨度不大于,降雪跨度不大于;大风预报应同时给出风力和风速,风力跨度不大于1级;温度预报以℃为单位,不保留跨度区间。

影响区域具体到乡镇甚至街区。

A、5mm、3mmB、3mm、1mmC、5mm、1mm22、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试行)中规定的预报时效一般是指,各级气象台站可根据对每次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确定预报发布的时间和等级用语。

A、120小时B、72小时C、最长预报时效23、在当地强对流天气易发及汛期,省(区、市)气象台每天定时发布本省(区、市)0-6小时,每次预报发布的时间在正点后5分钟内。

省和省以下各级气象台站应当每天3次(06、12、18时,当地时)制作0-6小时短时预报。

A、2次(06、12,当地时)、短时指导预报B、3次(06、12、18时,当地时)、短时指导预报C、3次(06、12、18时,当地时)、短时预报24、灾害性天气及其次生灾害落区预报业务暂行规定(试行)中,所有项目只进行。

A、有、无出现两种类别检验和量级检验评定B、有、无出现两种类别检验C、量级检验评定25、灾害性天气及其次生灾害落区预报业务暂行规定(试行)中的高温是指某站日最高温度达到或以上的温度。

------------装-----------------订------------------线--------------A、36℃B、37℃C、38℃26、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有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

A、重力B、科氏力C、引力27、锋区 (锋面)是两个不同的气团之间的过渡区。

A 、密度 B、温度 C、性质28、控制大气环流的最主要因子是太阳辐射、、地表非均匀(海陆与地形)与地面摩擦。

A、地面长波辐射B、地球引力C、地球自转29、地转风随高度的变化就是热成风,热成风的大小主要与两层等压面之间的有关。

A、风速差值B、平均温度梯度C、气压梯度30、涡度是表征空气运动旋转的物理量,正涡度反映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运动。

A、强度与方向B、强度C、方向31、大气运动系统分类有行星尺度、天气尺度、、对流尺度。

A、大尺度B、中尺度C、小尺度32、根据气团的不同地理类型,可将锋分为冰洋锋(北极锋)、极锋和。

A、地面锋B、副热带锋C、高空锋33、温带气旋生命史分为、成熟、锢囚、消亡四个阶段。

A、波动B、生成C、发展34、大范围上、下游系统环流变化的联系,称为。

A、环流调整B、系统间相互作用C、上下游效应35、高空急流轴的左侧风速具有切变。

A 气旋性 B、反气旋性 C、垂直------------装-----------------订------------------线--------------36、南压高压是北半球夏季百帕层上最强大最稳定的控制性环流系统。

A、100B、300C、50037、蒲福风力等级中5级风的平均风速是米/秒.A、13.0—15.0B、8. 0-10.7C、9.0—12.138、大气运动总是受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基本物理定律所控制。

A、热力学第一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C、动量守恒39、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三次北跳分别对应我国华南前汛期雨带、和华北雨带。

A、长江B、副热带C、江淮梅雨40、位势涡度守恒条件是和大气不可压缩。

A、正压大气B、无水平辐散辐合C、斜压大气二、选择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2分)1、对于SA和SB型雷达,基数据中反射率因子的分辨率为(),而径向速度和谱宽的分辨率为()。

A、1km×1ºB、0.25km×1ºC、1.25km×1ºD、2.5km×1º2、多普勒效应定义为“当接收者或接收器与()处于相对运动状态时,能量到达接收者(器)时()的变化”。

A、目标物B、能量源C、时间D、频率3、 VCP 21体扫模式6分钟完成9个仰角的扫描。

对于最低的2个仰角,采用分离取样方式();中间的4个仰角采用交互取样方式();上面的3个仰角采用不考虑距离折叠的连续多普勒方式()。

A、CSB、BC、CDXD、CS/CDE、CD4、()规定5分钟内对()具体仰角的扫描;VCP21规定()内对()具体仰角的扫描;VCP31规定10分钟内对()具体仰角的扫描;VCP32确定的10分------------装-----------------订------------------线-------------- 钟完成的5个具体仰角与VCP31相同。

A、6分钟B、VCP11C、9个D、5个E、14个F、6个5、对流风暴可以划分为普通单个单体风暴、()、超级单体风暴和()。

A、多单体风暴B、中气旋C、飑线D、线风暴6、导致降水估计偏差的因素除了不适当的()外,还包括雷达硬件定标误差、湿的天线罩、()、远距离处雷达波束从降水系统()穿过、超折射地物杂波和()的影响等。

A、上面B、冰雹C、亮带D、Z-R关系E、降水估计方法F、下面7、抑制地物杂波的主要思路是地物是静止不动的,因而其沿着()的速度必然是()。

因此,抑制地物杂波的做法是将一个距离库内径向速度在零值附近的那部分()滤掉。

A、零B、方向C、功率D、杂波E、雷达径向8、在距离雷达一定距离的一个小区域内,通过对该区域内沿雷达径向速度特征的分析,可以确定该区域内的气流辐合、辐散和()等特征,包括:辐合式气旋、纯粹气旋、辐散式气旋、纯粹辐合、纯粹辐散、()、纯粹反气旋和辐散式反气旋。

A、上升运动B、气旋C、辐合式反气旋D、反气旋E、旋转9、具有宽大的()或()的回波特征的风暴更有可能产生大冰雹。

大冰雹产生的其它指示还包括风暴顶的强辐散以及与气团有关的季节性的大()值。

A、BWERB、中气旋C、WERD、VILE、三体散射10、普通风暴单体的演化过程通常包括三个阶段:()、()和消亡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