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讲 电火花加工的基本规律和脉冲电源

第三讲 电火花加工的基本规律和脉冲电源

三、脉冲电源的分类: 1. 非独立式脉冲电源 RC线路脉冲电源 优点:
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 在小功率时可以获得很窄的脉宽和很小的单个脉冲 能量。
缺点:
电能利用率低,不超过36% 生产率低,电容充电时间比放电时间长50倍以上 电源与放电间隙间没有开关原件隔离,影响稳定性
电火花加工用的脉冲电源
电火花加工用的脉冲电源
二、脉冲电源的输出应满足的条件:
1. 有一定的脉冲放电能量,以使工件金属气化。 2.脉冲波形是单向的,以便充分利用极性效应,提高 加工速度和降低工具电极损耗。
3.脉冲电压波形的前后沿应该陡峭,这样才能减小 电极间隙的变化及油污等对脉冲放电宽度和能量等 参数的影响,使工艺过程稳定
自动进给调节系统—测量环节
1、测量对象:测量与间隙大小成比例的电信号间接 反映 放电间隙的大小。 2、测量方法:(1)平均间隙电压法 (2)峰值电压检测法 (3)放电率检测法 目前平均电压检测和间隙放电状态检测同时使用 平均电压检测用于伺服进给控制 间隙放电状态检测主要用于对短路和电弧放电的控 制及抬刀频率的自动调节
三、脉冲电源的分类: 3. 派生脉冲电源 高低压复合脉冲电源
电火花加工用的脉冲电源
三、脉冲电源的分类: 3. 派生脉冲电源 多回路脉冲电源
电火花加工用的脉冲电源
三、脉冲电源的分类: 3. 派生脉冲电源 等脉冲电源
电火花加工用的脉冲电源
三、脉冲电源的分类: 3. 派生脉冲电源 高频分组和梳形波脉冲电源
特种加工
第三讲 脉冲电源和自动进给系统
用的脉冲电源
脉冲电源的作用: • 把工频交流电流转换成一定频率的单向 脉冲电流,以提供电极放电间隙所需要 的能量来蚀除金属。 一、脉冲电源的要求及分类 有较高的加工速度 工具电极损耗低 加工过程稳定性好 工艺范围广
三、脉冲电源的分类: 1. 非独立式脉冲电源 RC线路脉冲电源
电火花加工用的脉冲电源
三、脉冲电源的分类: 2. 独立式脉冲电源 晶体管式脉冲电源 利用功率晶体管作为开关原件而获得单向 脉冲 特点: 脉冲频率高,脉冲参数容易调节,脉冲波 形好,易于实现多回路加工和自适应控制 等自动化要求
电火花加工用的脉冲电源
能根据间隙状态的微弱信号进行快速调节。
(3)、有必要的稳定性; 能均匀、稳定的进给,避免低速爬行。
自动进给调节系统
3.自动进给调节系统的分类(按执行元件分)
(1)电液压式(喷嘴-挡板式);
(2)步进电动机式; (3)宽调速力矩电动机式; (4)直流伺服电动机式; (5)交流伺服电动机式; (6)直线电动机式;
4.必须是短时间的脉冲性放电,聚集热量以提高 成型性和加工精度。
电火花加工用的脉冲电源
5. 脉冲波形的主要参数(峰值电流、脉冲宽度、脉 冲间歇等)有较宽的调节范围,以满足粗、中、精 加工的要求。
6. 有适当的脉冲间隔时间,使放电介质有足够时 间消除电离并冲去金属颗粒,以免引起电弧而烧 伤工件。
电火花加工用的脉冲电源
自动进给调节系统—测量环节
自动进给调节系统
三、电-液自动进给调节系统:
自动进给调节系统
四、电-机械式自动进给调节系统:
低速性能好,可直接带动滚珠丝杠进退,因而传动链短, 灵敏度 高,体积小,结构简单,惯性小,有利于实现加 工过程中的自动控制。
作业:1、电火花加工的物理本质是什么? 2、什么是极性效应,在电火花加工中 如何充分利用极性效应?
脉冲频率高 脉冲参数容易调节 脉冲波形好
易于实现自动控制
自振式晶体管脉冲电源
电火花加工用的脉冲电源
三、脉冲电源的分类: 3. 派生脉冲电源 • 节能型脉冲电源
自选加工规准电源和智能化,自适应控制电源
自动进给调节系统
一、自动进给调节系统的作用、技术要求和分类
1.作用 维持加工所需的“平均” 放电间隙 S ,保证电火花
加工正常进行。
放电间隙 S 与蚀除速度之间的关系? 为达到最佳放电间隙 S,应如何设定进给调节特性 ?
自动进给调节系统
注意:利用间隙蚀除特性曲线和调节特性曲线只能进行静 态的调节特性分析。实际进给系统中电动机、工作台、工 件的质量,电路中的电容、电感都有惯性、滞后现象,往 往产生“欠进给”和“过进给”,甚至出现主轴“上下振 荡”。 2.对自动进给调节系统的要求 (1)、有较广的速度调节跟踪范围; 能适应加工规准、加工面积等条件的变化。 (2)、有足够的灵敏度和快速性;
s m ax
二次放电
工具
电极损耗 加工斜度
s m in
棱角变钝
电火花加工时的加工斜度
工具
工件
工件
工具
电火花加工时尖角变圆
R
u E
E
C
V
ud
uc
A
0
t
(a) 原 理 图
(b) 波 形 图
RC线路脉冲电源 优点: (1)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 (2)可获得窄脉宽和单个小脉冲能量。 缺点:电能利用率低、生产率低、工艺参数不稳定。
自动进给调节系统
二、自动进给调节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自动进给调节系统
二、自动进给调节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测量环节——测量间隙的大小
平均间隙电压法:工具工件极性变换不会影响输出信号U 的极性 利用稳压管测量脉冲电压的峰值信号
自动进给调节系统
二、自动进给调节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比较环节——与给定值比较,决定进给速度 放大环节——比较环节给出的信号需要放大后才能驱动电机 执行环节——执行机构,电机 调节对象——电极与工件之间的放电间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