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班主任的智慧—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 PPT
班主任的智慧—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 PPT
民主教育构成了魏书生教育思想的重要内涵,也是他多年班主任工作的成 功之处。他认为民主与科学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他告诫学生:“信奉自己 的事自己完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事事时时做,时时在做事”。 “不再好高骛远,忘记东张西望,埋头注意脚下,时时做好眼前”。“咬定青 山不松口,坚持不懈奔目标” 出天外遥望地球渺小,居体内细察心域极宽 跳出事物之外看事物的联系,将自己能做的事看得极其宏大。
班主任的智慧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
成功篇 班主任的基本素养
-人格、爱与智慧
反思篇 班主任工作理念更新-反思德育、纪律要求与工作策略 建构篇 班主任工作技能 -构建和谐班基本素养
1 教育中的人格魅力 2 教育中爱的力量 3 教育中的智慧
篇
教育的民主彰显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
从教育民主到民主教育的魏书生(选自“亚洲教育网”)
咱是为学生服务的!
日常片段: 在魏书生的班级里,每个人都是几十名学生中的普通一员,魏书生和大家完全没有两样。自 习课上,他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专心致志地看书写作;课间休息,他也趴到书桌上或水泥地上, 做100个符合标准的俯卧撑;周日郊游,他滑冰游泳赏花观草,一会“大呼小叫”,一会“连滚 带爬”,玩得比孩子还要开心;外出开会,他走前跟班长请假,回来后向全班同学汇报,和每个 学生一样一丝不苟。也就是说,他这个教师首先把自己摆在了学生的位置上,他每时每刻都在和 全体同学共同进步,一起健体强身,增长知识,修炼品德,就如同水乳总在一起。 几则日记:
回校后安排学生明天看电影带凳子的问题。我的意见是到校来取凳子。大部分学 生的意见是放晚学时就把凳子带回家去。举手表决时,我请求把我的意见当作 10个 人的意见列入我那一派中,结果大多数同学坚决不同意,只好作罢,照多数同学意见 办理。 昨天让学生表决星期一是否恢复课间自由说话,三班 32人赞成说两天,11人反 对,其余弃权,一班则只有一人弃权,没有一人赞成,大家都反对恢复说话。 上周一,学校改了作息时间表。这样放学前的俯卧撑就应该排到第三节下课后做 了。做完之后,再自习一会,然后放学,效果如何,决定试验一周后再表决。今天到 了一周,大家表决结果是: 35人赞同继续这样做,只有9人认为这样做效果不好,结 果以压倒多数通过继续试验,并决定再试验一周后再表决。
教育的民主彰显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魏书生班上有个叫王贻爽的女同学,她平时没显山露水,但她有 相当的文艺天赋,也有在班级文娱上“出人头地”和为大家服务的意 愿及实际准备。有一次,她不好意思直说,让魏书生看了她的两篇日 记,表白她的“个人野心”:班上的原合唱指挥孙亚玲比不上她,她 想取而代之。魏书生对此深表赞赏,先让她当众指挥,果然立见高下。 但按“民主程序”,还得大家选她,于是魏书生又当她的竞选说客, 终于让孙亚玲同学主动“让贤”,同学们也一致同意改选。魏书生顺 势总结到:“全班同学要学习孙亚玲同学的胸怀,也要学习王贻爽同 学自荐 的勇气。在现代社会,这一勇气尤为重要,自荐决不单是为了 施展自己的才能,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促进别人的进步,事业的发展, 国家的繁荣。”如此小事,一举提到了“国家”的高度,足见魏书生 善于“小题大做”的特殊才能。
教育中爱的力量彰显班主任职业的光辉
两次人生重大打击
1962年的一天,她正在上课时,学校通知她22岁的二女儿病危。 她不忍心把一个班的孩子丢下,等下了课赶到医院时,女儿已经断了 气。1966年“文革”中,霍懋征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 被批斗,被关押,被监督劳动。 有一天,工宣队通知她可以回家看看, 她还挺高兴,心想终于能看到孩子们了。可一到家门口她就惊呆了: 13岁的儿子躺在血泊中,已经死去。15岁的女儿在旁边吓傻了,屋子 里被抄家者翻得乱七八糟。据说儿子是在外面被红卫兵用三棱刮刀扎 死的。她不顾一切地扑到儿子赵鸣身上,号啕大哭。 儿子死了,霍懋征悲痛之余,想的却是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 那些思想畸形、行为扭曲的学生们。这位数学系的高材生,此时暗暗 做出一个决定:“如果有朝一日还能重返讲台,我一定改教语文,语 文教学重在育人。”
教育的民主彰显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魏书生的教育民主不仅仅体现在班级管理和教育学生上,更体现在教学中, 他把教学中许多历来被认为是教师的事,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教学方法等,都拿去与学生商量,尽可能达到师生共同认可的水平。民主,对 魏书生的教育而言,不单是方法和途径,更是思想、目的和内容。 魏书生胸前总戴着一枚周恩来像章,像章上还有“为人民服务”五个字。 这是魏书生的标准装饰。魏书生也以这种方式向学生传达一个信念:当头儿的, 老师也好,班长也好,科局、厅、部长、主席也好,都是公仆,都是为大家服 务的,他个人不过是同学们的服务员。他想以这种方式让学生自觉抛弃自以为 是的优越感,这样“得势”的时侯才能有一颗平常心,才能保证自己的民主思 想不变味。他认定自己不是学生的权威,只是他们的助手,是帮助唤醒他们心 中的求知欲的。他说:“只有从这个意义上思考问题,班主任才不至于做凌驾 于学生之上发号施令的蠢事,才不致于脱离学生实际去招待各种外行“婆婆” 们的指令,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俯下身子给学生‘当牛马',把学生高高举 起。” 民主与科学是“五四”运动树立起来的两面伟大旗帜。大到一个国家的治 理小到一个班集体的建设,都需要民主与科学。教育民主是魏书生教育思想的 精华,他常说,商量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商量是一个谈心的过程,商 量之功在于诚,商量之门在于情,商量之力在于实,商量之纲在于理,商量之 路在于导。
大学高材生 执意教小学。 霍懋征,1921年9月生于山东济南一个教师家庭,母亲 是山东济南一所中学的音乐教师,幼小的霍懋征亲眼目睹了 那份美好的师生之情。 1943年,作为北师大数学系的高材生,霍懋征面临毕 被周总理称为"国宝"的霍懋征 业的抉择。“学校让我留校教书,我说不。我知道万丈高楼 平地起,当小学老师最光荣。”就这样,她来到了北京实验 二小。 20世纪50年代初她被借到教育部去编写教学大纲,“4 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年后编完了,审完了,教育部要留我,但我还是坚持回学校。 只有教育不好的老师 后来全国妇联调我去,我也没去。”
教育中爱的力量彰显班主任职业的光辉
“国宝教师”(选自“特级教师家园网”) 霍懋征,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在小学教师的岗位 一干就是60年。1956年,她被评为共和国首批特级教师,被 周恩来总理称为“国宝”。 2004年教师节前,温家宝总理来到霍懋征家里,看望这 位为小学教育奉献了毕生精力的83岁的老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