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
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注】之欢耳。
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
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
”即诏罢之。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安石滋怒,使御史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
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
河决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徙知,上表以。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御史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
锻炼久之,不决。
神宗独怜之,以团练副使安置。
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宋史•轼传》【注】二宫: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上元敕府市.浙灯市:购买B.违制之坐.坐:判罚C.尾属.于城属:隶属D.以虞.水之再至虞:防备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轼上书皇帝说,皇宫在元宵节举办灯会,无法让老百姓家喻户晓,应该撤回诏令。
B.司农擅造律法要处罚没能按时执行新政策的人,轼据理力争制止了对百姓的处罚。
C.突发水灾,轼誓与城共存亡,稳定民心,始终带领士卒修堤守城,保全了。
D.轼因关注百姓的诗被奸臣诬蔑陷害,出狱后被贬,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3.把下面几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梁以樟,字公狄,清人。
以樟负异才,八岁读书家塾中,值璧裂,作《璧裂歌》云:“璧猛裂,龙惊出。
”见者大奇之。
崇祯己卯举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
命试骑射,进士皆书生,夙不习,以樟独跃马弯弓,矢三发,的.皆应弦破,观者叹异。
中原贼起十余年,所在茶毒,督抚英能办,率倡抚议,苟且幸无事,盗且服且叛。
而比年大旱蝗,人相食,民益蜂起为盗。
人为以樟危.,佥都御史史可法以.其有世略,独劝之行。
抵任,探知境贼凡三十六窟。
于是练乡勇,修城堡,严保甲;募死士,入贼巢,伺贼出入。
尝夜半驰雪中,帅健儿密捣贼垒,贼惊侠,擒其渠,毁巢而.归。
居半载,境贼悉平。
调,时自成犯,不能破,乃东攻归德①。
以樟婴城血战三日夜,城陷。
以樟被重创,仆乱尸中,死复,商民救之出,奔淮上,被逮谳请室②。
贼入潼关,复渡河东犯,京师震动。
以樟乃.从狱中上疏:“请皇太子抚军,辅以重臣,便宜从事,系人心。
倡召豪杰义旅,大起勤王兵。
”疏上,执政尼之。
迨出狱,而都城陷。
福王立,以樟自、临清南下,与各郡邑丈武史及诸豪士故献血盟,人皆感愤流涕,受约未待命。
渡淮见可法,因建议:“、为江南藩蔽,若无、,是无中原、江北,无中原、江北,区区江南。
也能自守耶?今宜于北、,设三大镇,仿唐节度使、宋经制招讨使之制,以大臣文武兼资者为之。
”又言:“北方人心向顺,宜及时抚为.我用。
否则忠者不能支,黠者反戈相向矣。
”前后奏记百数十。
而马士英专政,货.鬻官爵,用逆党阮大铖为兵部尚书,竞立门户,斤忠谠之士,君臣日夜酣乐。
左良玉、泽清等各拥兵跋扈,莫能制。
以樟知事不可为,愤郁成疾,辞去。
可法仍举以樟为兵都职方司主事。
未几,破,可法死,南都相绝清。
以樟遂遁迹宝应之葭湖,买田数十亩,躬耕自给。
清初,召用胜国诸巨,以樟年才三十七,朝贵致书劝驾,不应。
自筑忍冬轩,四方之士,若阎尔梅、王定、僧松隐暨其乡人王世德父于,时时过.以樟剧饮,慷慨激昂,继以涕泣。
康熙四年七月十五日,端坐作论学数百言,掷笔而卒。
年五十八。
【注】①归德:别称。
②请室:清洗罪过之室。
即囚禁有罪官吏的牢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矢三发,的.皆应弦破的:确实B.人为以樟危.危:危险。
C.而马士英专政,货.鬻官爵货:出卖D.时时过.以樟剧饮过:指责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佥都御史史可法以.其有经世略②举以.予人,如弃草芥B.①擒其渠,毁巢而.归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①以樟乃.从狱中上疏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①立及时抚为.我用②而为.人积威之所劫6.下列对原文有关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以樟文武双全。
小时候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引起关注;中进士后,更以其漂亮的骑射功夫令人叹服。
B.在做官时,梁以樟与自成所部血战三天三夜,最后城池陷落。
他也身负重伤,虽死里逃生,却被定罪下狱。
C.梁以樟出狱后,向权臣马士英提了很多建议。
而当时阮大铖排斥忠良,左良玉等大将拥兵自重,梁以樟忧愤成疾,辞官而去。
D.明亡后,梁以樟隐居于宝应的葭湖,亲自耕种以自给。
清朝初年,朝廷下诏征用明朝遗臣,梁以樟没有应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请皇太子抚军,辅以重臣,假便宜从事,系人心。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①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
九岁能属.文,十三治《尚书》,教授生徒。
②后唐长兴四年举进士。
晋天福中,以文章干.宰相桑维翰,深器之,即奏为监察御史。
及维翰出,皆请质为从事。
契丹侵边,少帝命汉祖等十五将出征。
是夜,质入直,少帝令召诸学士分草制,质曰:“宫城已闭,恐泄机事。
”独具草以进,辞理优赡,时人称之。
周祖征叛,每朝廷遣使赍诏处分军事,皆合机宜。
周祖问谁为此辞,使者以质对。
叹曰:“宰相器也。
”③周祖自邺起兵向阙,质匿民间,物色得之,喜甚,时大雪,解袍衣之。
六年夏,世宗北征,质病留京师,赐钱百万,俾市医药。
世宗不豫,入受顾命。
④及太祖北征,为六师推载,自桥还府署。
太祖对之呜咽流涕,具言拥逼之状。
质等未及对,军校罗彦环举刃拟质曰:“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
”太祖叱彦环不退,质不知所措,乃降阶..受命。
⑤先是,宰相见天子议政,必命坐面议之,从容赐茶而退,唐及五代犹遵此制。
及质等惮帝英睿,每事辄具劄(同“札”)子进呈,由是奏御浸多,始废坐论之礼。
乾德初,以质为大礼使。
质与诸人讨论旧典,定《南郊行礼图》上之。
帝尤嘉奖。
由是礼文始备,质自为序。
九月,卒,年五十四。
太祖闻之,为悲惋罢朝。
⑥质力学强记,性明悟。
举进士时,和凝以翰林学士典贡部鉴质所试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数处之贡闱中谓之“传衣钵”。
其后质登相位,为太子太傅,封鲁国公,皆与凝同。
初,质既登朝,犹手不释卷,人或劳之,质曰:“有善相者,谓我异日位宰辅。
诚如其言,不学何术以处之。
”⑦质以廉介自持,未尝受四方馈遗,前后所得禄赐多给孤遗。
闺门之中,食不异品。
身没,家无余赀.。
太祖因谕辅相,谓侍臣曰:“朕闻质止有居第,不事生产,真宰相也。
”从子校书郎杲求奏迁秩,质作诗晓之,时人传诵以为劝戒。
(节选自《宋史·列传八》)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岁能属.文属:写作B.以文章干.宰相桑维翰干:求取C.质不知所措,乃降阶..受命降阶:降低官阶D.身没,家无余赀.赀:钱财9.下列对文段有关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质聪明能文。
他九岁能为文,十三攻读《尚书》,招生收徒。
凭借所写的文章,得到宰相桑维翰的器重;他独自草拟的诏书,受到世人好评。
B.质规了礼仪。
唐及五代时,宰相拜见天子都是面对面坐着商议政事。
质认为奏议容太多,上书建议废弃了坐论之礼。
还为朝廷完备了礼仪制度并作序。
C.质品性廉洁耿介。
他从不接受别人的馈赠,常把俸禄赏赐送给孤寡之人。
死后家无余财,得到太祖的称赞。
他的侄子请求迁升官职,质作诗劝诫他。
D.质很受君主礼遇。
世宗北征时,赐钱给生病留京的质,关心他的医药。
质去逝时,太祖很悲伤,为他罢朝。
10.把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祖自邺起兵向阙,质匿民间,物色得之,喜甚,时大雪,解袍衣之。
译:(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答客难朔客难朔曰:“、仪一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服膺而不可释。
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无双,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
意者尚有遗行邪?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何故也?”先生仰而应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备。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擒以兵。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其身处尊位,泽及后世。
今则.不然:圣帝德流,天下震慑,诸侯宾服,动发举事,犹运之掌,贤与不肖何以异哉?..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
故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
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夫天地之大,士民之竭精驰说者,不可胜数;困于衣食,或失门户。
使、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故曰:时异事异。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
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
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
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
盖圣人之教化如此也。
今世之处士,块然无徒,廓然独居;计同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
子何疑于予哉?若夫燕之用乐毅,之任斯,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语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筵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至则靡.耳,何功之有?今以.下愚而非处士,虽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
”(文字有删减)1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不肖:不贤B.故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抗:抵御C.子又何怪.之邪怪:认为……奇怪D.至则靡.耳,何功之有靡:倒下,这里指失败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泽及后世,子长享,今则.不然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凌万顷之.茫然D.今以.下愚而非处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13.下列对文章有关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先假设有客诘难朔,讥讽他官微位卑,朔进行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