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厦门的未来发展与环境问题
吕晓菲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福建厦门 361021)
【摘要】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间署,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它与很多学科密切相关。
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规划没有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同步落实,使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因此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厦门市积极的全面实现现代化和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建成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大城市,建成我国东南沿海及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关键词】未来发展;城市;保护环境;经济
【正文】
一、厦门市未来的发展规划
a.城市建设发展目标:按照“优化岛内、拓展海湾、扩充腹地、城乡互动”的发展原则,把形态开发、功能开发和生态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推进海湾型城市生态建设,加快推进两大基地、四个中心建设,力争到2010年,基本建成海湾型城市框架,到2020年,全面建成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
b.城市功能拓展:厦门市城市功能拓展主要围绕“两大基地,四大中心”,即把厦门建设成为高新技术生产研发基地、对台交流合作基地和航运物流中心、金融商贸中心、旅游会展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形成具有强大竞争能力、服务能力和集聚扩散能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吸引优秀人才,大力发展人居环境,成为区域人口集中,同时又依托港口风景,具有闽东南沿海服务功能的海峡西岸中心性城市。
c.发展规模:1、人口规模:2010年,全市总人口规模为27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规模为210万人。
2020年,全市总人口规模为33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规模为290万人。
厦门本岛城市人口规模控制为100万人。
2、建设用地规模: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23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10平方米。
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35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20平方米。
厦门本岛城市建设用地控制为100平方公里。
d.城市空间拓展与总体布局结构:1、城市空间发展方针:优化本岛、拓展岛外、两翼并举、各有侧重、集约高效、持续发展。
2、空间拓展时序:马銮湾、杏林湾和集美北部等区域近期发展建设;中期发展建设后溪、灌口及东孚地区;东部翔安区近期以马巷、新店为依托进行适当发展,中远期选择以刘五店、新店为依托重点发展;同安区近期向南集中发展西柯潘涂片区,莲花、五显地区,规划期内应作为不可开发区域加以控制。
3、城市空间结构:“一心两环,一主四辅(八片)”的组团式海湾城市。
一心:厦门本岛中心城;两环:围绕杏林湾、马銮湾和东屿湾的环西海域发展区;围绕同安湾、东坑湾的环东海域和同安湾发展区。
一主:厦门本岛主城;四辅:海沧辅城、集美辅城、同安辅城、翔安辅城;八片:
海沧辅城的海沧、马銮组团;集美辅城的杏林、集美组团;同安辅城的大同、西柯组团;翔安辅城的马巷、新店组团。
主城与辅城由海域分隔,辅城之间由海湾、自然山体分隔;辅城的组团之间由海湾、自然山体或防护绿廊分隔,总体形成城市与自然生态环境相互融合的布局结构模式。
4、城市中心等级结构:厦门城市中心等级结构为“单心多核”的模式,具体分布为“一主两副三次”的等级结构。
一主:城市主中心,即厦门本岛作为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两副:城市副中心,分别是马銮城市副中心,为环西海域发展区副中心,同时起辐射漳州、长泰方向作用;翔安城市副中心,为环东海域发展区副中心,同时起辐射泉州、南安方向作用;三次:三个城市次中心,分别为海沧城市次中心、杏林湾城市次中心、同安大同城市次中心。
城市中心建设总体时序为先西后东。
5、城市中心职能定位:(1)厦门本岛城市主中心职能:市级行政、商务、文化中心;(2)马銮城市副中心职能:市级水上运动中心,地区级商贸中心、文化中心;(3)翔安城市副中心职能:市级体育中心,地区级商贸、文化中心,对台文化、贸易交流基地;(4)同安大同城市次中心职能:综合性分区配套服务中心;(5)海沧城市次中心职能:综合性分区配套服务中心;(6)杏林湾城市次中心职能:综合性分区配套服务中心。
6、空间发展策略:(1)厦门本岛为“优化”;(2)沿西海域发展区为“整合”;(3)环东海域发展区为“拓展”。
7、城市组团规模和主导功能:(1)厦门本岛用地规模1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00万人;厦门本岛为行政、商务金融、风景旅游、港口物流,鼓浪屿为风景旅游、文化。
(2)海沧辅城用地规模90平方公里,人口60万人;(3)海沧区南部片区为港口物流、工业;马銮片区为高科技、风景旅游。
集美辅城用地规模6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40万人,高校在校学生20万人;(4)集美区杏林片区为工业,集美片区为文化教育、风景旅游。
(5)同安辅城用地规模6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45万人;同安区大同片区为工业、风景旅游,西柯片区为工业、风景旅游。
翔安辅城用地规模4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5万人;(6)翔安区马巷片区为商贸、工业;新店片区为港口物流、风景旅游。
二、面对全球性的环境保护问题,厦门该如何应对
一、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受上层建筑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关题:1.水体污染问题突出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球。
我国的水体污染近期呈上升趋势,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以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在统计的138年城市河段中,有133个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2.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3.固体废物泛滥成灾、垃圾围城现象严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6亿吨,其中有害废物为3000-4000万吨,累积量超过64亿吨,侵占5亿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为1吨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
由于我国的固体废物露天堆积,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
厦门市的固体废物到处堆放,不仅有碍观瞻、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剧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4.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愈发突出,
据44个国控网络城市监测,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分布在51.5-65.8d B(A),其中洛阳、大同、开封、海口和兰州五座城市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超过60d B(A);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范围为68.0-76.3d B(A)。
二、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及其主要内容正是基于上述的环境危机,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开始运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
按照我国环境保护应“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总方针和总战略,厦门市的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应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前期准备这些准备工作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例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大气、水体、噪声的监测资料、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历年累计量,对污染的治理状况等;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
2.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
厦门市的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采用落后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引起,由此而来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因此规划的远景目标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烯煤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尽量使用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消灭千家万户的小烟囱,提高道路硬化率,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
厦门市需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便理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技术和行政的手段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
3.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厦门市需在对水污染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最大允许排放量并确定最佳治理方案。
【参考文献】
[1]吴卓珈:《城市边缘地带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与利用》,载《安徽农业科学》2008,36
[2]肖华茂。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索[J]工业技术经济,2007,26(1)
[3]周新。
中国的能源消费和改善大气环境的战略分析[J],环境保护,2003,(07)
[4]张乃弟,杨建伟。
我国机动车排气污染及控制现状分布[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SI)
[5]关于厦门市城市规划局的规划报告
[6]孙施文.城市规划哲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5
[7]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
[8]昊良镛展望中国城市规划的构成一从西方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与困惑谈起.城市规划,199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