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到初三各年级学科特点: 初一:对有些学生来说,初一能决定中学生活的基调;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影响是,后边所有的成绩和表现是在初一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初一的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后边初二初三学起来就会非常吃力,中考就会很困难。
(初一的基础性)初二:数学:二次根式到高考都是热点英语: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知识点物理:新加入的学科语文:工具性:以语言为基础的工具性学科,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就是听、说、读、写人文性:人文情怀、情绪情感开放性:最具开放性,最容易与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
初中语文知识模块知识专题知识点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汉字的注音与认读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形声字的认读★★★★☆形近字的认读★★★★☆多音多义字的认读★★★★☆汉字的结构与书写汉字的基本结构★★☆笔顺的书写规则★☆汉字的正确书写★★★★☆错别字的辨识与更正★★★★☆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词语、短语的种类与构成★☆词语的性质、意义★★☆词语的色彩★☆关联词语的运用★★☆辨析近义词、同义词★★★★成语、熟语的正确运用★★★★★句子的类型与运用句子成分★☆现代文阅读叙事散文阅读★★★★★抒情散文阅读★★★★★小说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真题题目★★★★★练习题题目★★★☆高分范文★★★☆精彩文段★★★☆实用素材★★★☆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数学:高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广泛应用性初一数学学科特点:小学没有空间的概念,可考虑引入道具和模型。
方法与题目匹配的难度增加,没有统一的方法适用不同类型的题目,需要对典型的题目分析讲解后反复练习。
难度的把握至关重要(最近发展期理论)初二数学学科特点:一元和二元方程,难度有所提升,更为复杂是,思路的引入。
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是难点,因为把数的概念一般化、抽象化,解决方法是先将抽象化的内容具体化,然后再总结。
全等三角形是难点,难点在于证明方式比较多,对应题目,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在题目中感受到证明条件的差别,找到关系。
整体难度和题量有所增加,不仅仅是概念,而且包括应用和关系的寻找。
初三数学学科特点:圆的对应关系和性质很多,需要将题目进行分类,帮助学生找到规律。
二次根式与圆结合,三角形结合是难点,解决方法,把几何的东西代数化。
大量的题目多练,灌输技巧和方法,把技巧带入题目中。
加大对知识点熟悉程度、培养运算习惯的意识。
对于培优的学生,可在错题或试卷中,做总结和分类。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概率初步概率、事件用列举法求概率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会运用各种方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初三下学期数学知识块知识点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会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能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对代数式作变形,确定字母的值一元二次方程会识别一元二次方程会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了解根的意义,并会检验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运用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概率初步概率、事件用列举法求概率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会运用各种方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英语:记忆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语言学科包罗万象、涉猎广泛的知识学科集人生哲理与人类成长经验于一体的文学学科初一英语学科特点:逻辑、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提高例如:中英文思维差异(第三人称单数)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提高例如:从认识音标到使用音标记忆单词英语的基础引入、体系的建立需要由我们来完成,优点可塑性很强。
初二英语学科特点:英语的记忆部分出现背诵压力例如:英文单词和课文的背诵压力更加侧重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书面表达等输出类项目,完形填空等综合类题目普遍薄弱偏科问题明显暴露例如:超过半数的男生重理轻文,女生则相反初三英语学科特点:词法与句法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提升阅读和书面表达需置入适量应试技巧词汇的输出能力和辨析能力考察力度加大部分学员放松对教材知识的重视从句概念的理解和简单运用初一上学期英语内容知识点词类冠词★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动词分类和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句子主谓一致★★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并列句和复合句★综合应用完型填空★★判断正误型阅读★★选择型阅读★任务型阅读★书面表达★★★★初三英语内容知识点词类冠词★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动词分类和时态★★★★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句子主谓一致★★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并列句和复合句★★★综合应用完型填空★★★判断正误型阅读★选择型阅读★★★任务型阅读★★★交际运用★★词汇运用★翻译句子★★★书面表达★★★★物理:对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都很重要。
与其他学科渗透性强:尤其是数学学科。
知识和能力螺旋性上升。
注重多种能力的考察: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初二物理学科特点:加入物理等新科目分散时间及精力浮力、压力压强是难点,通过总结纲领,背记基本知识点和实验,设计有梯度的练习。
学习习惯的初步养成,开始错题总结,培养错题总结的意识,加强监督力度。
初三物理学科特点:电和力是初中物理的难点,解决方案为,以背记为切入点,背诵例题,背诵思路,背诵方法。
总复习的阶段注意概念的串线、查缺补漏,练习题目中错题总结。
初二上学期物理章节知识点物态及其变化温度★用液体测温计测温度★熔化和凝固现象★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区别★★熔化过程中吸热及应用★★凝固过程中放热及应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应用★★沸腾现象★沸点与压强的关系★★沸腾过程中吸热及应用★★液化现象、液化过程放热及应用★★升华和凝华现象★质量和密度质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托盘天平的调节★用托盘天平测固体或液体的质量★★密度的概念★★密度单位及单位换算★水的密度★运用密度公式解决有关问题★★★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初二下学期物理章节知识点简单运动长度单位及单位换算★使用刻度尺侧长度★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的区别★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运用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章节知识点电磁现象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感线、地磁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通电螺线管磁极或电流方向★★电磁铁的构造及、作原理及应用★磁场对通电导体有作用力★★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电磁感应现象★交流发电机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初三化学学科特点:知识点多、较琐碎表象较容易,应用较难其它学科的渗透较多金属和金属材料是初中化学难度的分水岭,单纯的背记已经不够了,要帮助学生做好题型归类,逐个去突破。
看到题目,形成条件反射,形成解题思路。
酸、碱、盐是初三内容,大部分学校初二已讲完。
总复习的阶段题型分类和知识点分类效果最好,、例如分为,图形专题,计算专题,实验专题等。
初三化学(上)章节知识点走进化学实验室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科学探究★★★基本操作★★★空气、氧气空气的组成及性质★★氧气★★化学反应类型★★氧气的制法★★自然界的水水的组成★★分子和原子★物质变化的微观解释★★★科学学科分析:理论上说中考中科学考0到180分都是有可能的,并且虽说考高分都不是特别容易的,2010年中考以后,杭州地区对上课的一百多位初三学生的成绩做过一份统计。
除了一位学生比较特殊外,其他的上了前八所的重高的所有学生的科学成绩都在150分以上。
而今年中考科学相对来说比前几年难度还是有所降低的,因此对于有理想上前八所的同学来说155分是必须达到的。
但不管是2010的还是2011年的中考都已经成为过去式了,我们关注是未来的,但行动必须是现在。
首先,能够主动从生活中实践中去寻找科学。
科学是一门实验和实用的学科,平时学习时就应该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学会思考,学会联想,学会学以致用,并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常识建立模型,这样既有利于理解消化新内容,又能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
同时重视实验,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科学家精神。
有关实验与探究问题在今年科学试卷中分值约占50%,比例有所提高。
试卷突出了对实验目的、方案设计、现象分析、数据处理、控制变量、语言表述等方面的考核。
部分问题适度开放,鼓励质疑创新。
探究内容一方面来源于课本实验,另一方面来源于学生常见的自然现象。
要求考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其中,从不同角度,全面考查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解决的能力与智慧水平。
如今年中考中的导体电阻与长度关系的实验探究、木炭和氧化铁反应的实验与异常现象原因的探究、植物生长的外界因素分析与探究,钻木取火过程中能量转化关系的模型建立与计算,日本福岛核电站人工放射物质碘-131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微观过程模拟与化学式书写,针对夏天大树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明显低的自然现象,都要求学生进行因素分析,并通过实验设计验证自己的猜想,用逻辑思维得出温差关系式等。
而这些实验很多都来源于课本却高于课本,有些来自生活现象或是新闻,所以只是记住一些课本上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就做个有心人,重视课本上的每个实验,重视生活中的每个点滴的科学现象,重视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任何一个科技报告或者科技言论,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
这样在遇见任何一道有关实验或探究问题时才能沉着应对,冷静认真的分析,哪怕是以前从来都不曾遇见的,因为你的科学思维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了。
其次,一定要重视课本。
为什么呢?第一、杭州的中考题目虽然一般还是比较灵活的,但是很多题目却都直接能从课本上找到答案的,注意我说的是直接,比如今年第2题考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第8题是课本上的原图,11题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现象等等都可以翻书找到答案的原话。
所以如果恰巧课本上的某个知识点不熟导致此类题目的失分,那是真对不起命题人的。
第二、其次,一些题目是根据课本内容稍微转了下弯而已,注意只是稍微,如第三题对课本插图的引申,第六题的磁极,第十五题对酸的性质的考察,第十八题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考察等等,只要这些基础知识记住了都可以做出来的。
第三、再次,也是最多的一类,就是灵活运用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解题,这就要求我们真正吃透课本上的知识,包括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原理、每个公式的推理及来龙去脉、基础的实验操作物质性质等,对于这些就上升到了理解和应用的水平了,这类题目也就更多了,现只对一个知识做个说明就理解了。
比如对“运动和力”这个部分的考察,这两年考的都是惯性定律和摩擦力,并且总分都是十分,想要做对就必须深刻理解惯性定律的内涵和摩擦力的分类及其影响它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