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图表与分析“教案定稿

“数据图表与分析“教案定稿

数据图表与分析
学习背景
本课是项目活动《全球变暖》中的一节数据分析课,采取主题与技术并进的方式。

对主题的作用意图:通过相关数据的采集和图表分析深化主题的理解,引导探究的深入进行。

对技术学习的作用意图:提高不同数据的选取和重组能力,通过克服作图过程中的种种障碍,进一步理解数据图表的属性和数据分析的作用,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数据的图表分析,促进主题知识的认识和了解;
2.能巩固相关原始数据的选取、重组的基本技能;
3.能提高实际需求下对图表源数据进行再处理的技能;
4.能增强对常用图型不同呈现特点等知识的理解,并提高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多梯度练习的过程,体验利用图表进行数据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方
法;
2.能通过协作、合作、示范、交流、探索等过程,体会发现主题与数据之间
内在联系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体会数据的分析如何为研究主题服务,培养重视证据获取的科学探究理
念;
2.能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关注当今世界和我国的可持续发
展道路。

【重点】通过多梯度练习的过程,体验利用图表进行数据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难点】根据实际需求,对图表源数据进行再处理的能力。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
引入:探究回顾,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

演示: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片段。

交流:背景中的折线图,绘制的依据是什么?与数据形式相比,图形有哪些优势?小结:图表依据相关数据产生;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与数据形式相比,图表更易于人们认识和理解某一现象的变化和趋势。

获取可靠数据,用图表验证[戈尔]的结论。

二、用图表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世界各国和地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xls》
【练习1】:从“来源”中选取1960—2008年间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相关数据,并绘图反映逐年变化情况。

教学问题
1、生成的图表有误,无法反映逐年变化情况。

分析:数据表中的“年度”是数字格式,图表生成向导(默认)自动将其作为数据区域对待,需采取相应措施修改原始数据的属性。

教师:引导发现、分析原理、组织交流。

学生:经验调动,寻求有效途径;认识方法的多样性。

2、图形的变化呈现降低态势
分析:图表本身并不存在技术上的错误,只是“年度”的序列问题,需进行调整以避免误解。

教师:引导学生注重细节的观察,并充分考虑人们的阅读习惯。

学生:标注、重新排序。

3、图表类型的选择(预计问题)
分析:部分学生存在随意性;也可能由于“演示视频”的暗示而一边倒。

需要从有利于问题的直观呈现出发,选择合适的类型。

教师:实例对比。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做出适当选择。

交流:说说你在图表中的发现?
小结:从图形变化判断变化趋势;结合主题探究浅析图表所隐含的问题;图表的分析可能带给我们很多疑问,但为问题的深入研究指明了方向。

三、多组数据的比较分析
数据来源:《世界各国和地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xls》、《世界各国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xls》
【练习2A】:从“来源”中选取相关数据,绘图反映2008年“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中国”四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情况。

【练习2B】:从“来源”中选取相关数据,绘图反映2008年“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中国”四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比较情况。

教学问题
1、选择适于数据比较的图表类型。

分析:选择经验的再次考验
教师:组织示范、交流
学生:经验→反思→选择→内化经验
2、使数据对比的结果更为明确。

分析:图表按照源数据的序列生成图形,为得到更为明确的结果,需要对
源数据的序列进行调整。

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在重组数据时沿用“数据来源”
中的行列模式,因而造成排序困难。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实例分析。

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协作交流,拓展原有技能,提高应用能力。

交流:两个图表分别反映了哪些问题?说说你从两个图表的比较中的发现?
小结:图表是结果的反映,而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分析;或许,我们的分析会使问题变得更复杂,但我们正逐步接近问题的真相。

四、拓展及总结——数据的采集和综合分析
引导问题:我们的地球正在变暖吗?
数据来源:香港天文台(网站)、中国气象年鉴(书籍扫描图片)
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分工——数据采集员、校对员、制表员。

【拓展练习A】:访问香港天文台,采集香港地区1997 -2008年“年平均气温”
数据,绘图分析气温变化趋势。

【拓展练习B】:在中国气象年鉴中采集上海市1985—2008年“年平均气温”数据,绘图分析气温变化趋势。

说明:【A】、【B】为可选练习,且不要求当堂全部完成,仅在教学时间充裕的条件下适当展开。

否则作为学习延伸,在适当时机进入总结环节。

预计问题
1、图表中难以看出气温明显升高或降低的趋势?
要点:气温的变化幅度本身不如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采样数据的时间跨度有限,短期内难以形成明显的变化趋势,不能以偏概全。

2、能够证明气温升高的依据有哪些?
要点:关注年度气象概况综合报告,气温的升高、降低是相对于“正常气温”而言。

查找两地“正常气温”值,插入数据表作进一步分析。

交流:结合学习体验,探讨“我做什么可以减低全球变暖?”。

总结:事物之间往往存在由此及彼的联系;数据的采集和综合分析是获取科学论据的步骤之一;采集数据的途径有很多,关键还在于发现和积累;留待我们思考和探究的问题还有很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