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

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填空:1、常见的三类土壤:沙土、黏土、壤土。

2、植物生长的必须肥料:腐殖质。

3、对贫瘠的土壤加以改良的方法: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

4、土壤天然的“犁”:蚯蚓。

5、人类对土壤的破坏行为: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窑烧砖、开山毁林。

6、适宜大多数植物生长的土壤:壤土。

7、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土壤是:沙土。

8、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蚯蚓、屎壳螂、蟾、蚂蚁。

9、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2)用手捻一捻;(3)和点水握一握。

二、选择:1、腐殖质是由( B )变成的。

A.泥土B.动植物遗体C.塑料袋D.岩石。

2、能够改良土壤,并在成肥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C )。

A.蜗牛B. 蚂蚁C.蚯蚓D.青蛙3、能保护家乡土壤的活动是( A )。

A.植树造林B.砍伐树木C.开窑烧砖4、三种土壤中渗水性最差的土是( B )A.沙土B.黏土C.壤土5、堤坝上种植防护林的作用是(B )。

A、吸烟滞尘B、保持水土C、减少噪声6、沙粒含量特别多的土壤是( A )A.沙土B.黏土C.壤土。

三、判断题:1、土壤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2、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肥料。

(√)3、保护土壤就是将土壤圈起来不许开发。

(×)4、所有的土壤都适合庄稼生长。

(×)四、问答题:1、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答:要点:①蚯蚓能松土;②蚯蚓能把地表的落叶拖进土壤里;2、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将是怎样的情景?答:要点:①没有植物;②没有动物;③没有动植物,地球上没有生机。

3、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答:要点:①积极进行环保宣传;②积极参加植树造林;③进行垃圾分类回收。

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填空:1、将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土壤中,同时又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和养料的是:根。

2、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的是:茎。

3、外面有果皮,内部有种子的是:果实。

4、植物的根可以分为:直根、须根。

5、适合种子萌发的条件: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6、植物的繁殖器官:花。

7、植物种子传播的几种途径:风力传播、水力传播、自身的力量传播。

8、花的构造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9、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一般都有六个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二、选择:1、下列属于植物种子的是( A )A.蚕豆B.橙子C.菠菜D.杏。

2、在下列几种植物中我们所吃的食物属于植物的种子的是( B )。

A.西红柿B.花生C.苹果D.梨3、下列植物依靠风力来传播花粉的是( C )A.油菜花B.桃花C.玉米花。

4、根的作用包括( ABD )A.固定植物B.吸收营养C.运送营养D.吸收水分。

5、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 B )A.虫媒花B.风媒花C.人工辅助授粉6、( C )方法在观察种子时用不到。

A.用手剥B.用放大镜看C.用磁铁吸。

三、判断题:1、花开了,就会结出果实。

(×)2、种子需要水才能发芽,把种子完全泡在水里,发芽速度会更快。

(×)3、有些植物的种子是可口的食物,有些植物的种子不能吃。

(√)4、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养料的作用。

(√)5、花粉落在雄蕊的柱头上,花就有可能会结出种子。

(×)四、问答题:1、说说植物对人类的贡献?答:要点:植物为人类提供:①食物(粮食、蔬菜)②纺织材料(棉花);③饮料、水果;④木材、燃料等。

2、种子传播的途径有很多,你能举几个种子传播的例子吗?(写出植物的名称以及传播的途径)答:①浆果的种子靠鸟传播;②蒲公英的种子靠风传播;③椰子的种子靠水传播。

第三单元测试题一、填空:1、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固体。

2、实验室常用的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量筒。

3、实验室常用的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天平。

4、使沉在水里的固体浮起来的方法:借助漂浮、水里加盐、改变自身重量、改变物体的形状。

5、钢铁放在水里:下沉。

6、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三种方法是沉淀、过滤、蒸发。

7、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看、闻、摸、听、尝。

8、蜂蜜倒进水里:下沉。

9、油倒进水里:上浮。

10、固体的共同性质是: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会流动。

11、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二、选择:1、原来浮起的马铃薯,使用下列哪种方法可以使它下沉( B )A.加盐 B加清水 C.加糖。

2、下列物体属于固体的是( B )A.洗发剂B. 玻璃球C.牛奶3、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会( B )A. 变大B. 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

4、下列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 B )一定是沉在水底的。

A.木头B.铁C.塑料5、潜水艇上浮下沉的原因是( A )A.重量变化B.体积变化C.形状变化D.颜色变化6、下面哪种液体不溶于水( B)A. 蜂蜜B.汽油C.果汁7、马铃薯放在( B )里会浮。

A.清水B.盐水C.油。

8、让一个浮在水面的玻璃瓶子沉下去的的方法可以是( B )A.改变它的大小B.改变它的重量C.在水中加盐;三、判断题:1、所有固体放到水里都能溶解。

(×)2、把盐从液体中分离出来应该采用蒸发。

(√)3、把物体做成空心的可能会使原来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4、向水中倒入油,油会沉入水底。

(×)四、问答题:1、把热水倒进冷水里,怎样才能看到热水的流动?答:在热水里加上颜色,倒进冷水里就能看到热水的流动。

2、渔民想让渔网在水中围成一堵墙,将鱼群包围住。

我们用什么办法能使渔网在水中立起来呢?答:要点:①渔网的上面装上浮力大的物体(如木块);②在渔网的下脚边装上下沉的物体(如铁块)③这样就能使渔网在水中立起了。

第四、五单元测试题一、填空:1、“千根线,万根线,掉到河里都不见”:雨。

2、常用的测量气温的温度表:寒暑表。

3、测量雨下的大小的仪器:雨量器。

4、风吹来的方向:风向。

5、在一定地区,一年中天气的变化的规律:气候特征。

6、百叶箱里放置的测量仪器:干湿计、气压计、温度计。

7、测量我们的身高和体重:身高体重计。

8、风的两个基本要素是风向和风力。

9、根据特定气候特征划分的时间段是季节。

10、平时,我们可以用、、、等器官来观察周边的事物。

11、我们常用的温度计的单位是:摄氏度。

二、选择:1、在我们记录风力的时候,数字“1”表示( B )A.无风B.微风C.大风2、下列人体的器官不属于观察器官的有( B )A.眼睛B.心脏C.鼻子D.耳朵3、在同一时刻,学校各处温度最高的是( B )A.教室里B. 阳光下C.背阴处4、下边能用来测量大树粗细的工具是( C )A.量筒B. 放大镜C.绳子和尺。

5、“举伞步行艰”所指的风级是( B )A.5级B.6级C.7级D.8级6、世界各地百叶箱的放置高度是相同的,都在离地( D )的空旷草坪上。

A.1米B.2米C.1.3米D.1.5米7、现在了解天气预报的途径有(ABCD)。

A.看电视B.打电话C.上网查D.听广播8、夏季气候特征(ABCD)。

A.阳光炎热B.雷雨大风C.荷花盛开D.植物茂盛9、天上出现钩钩云,很有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是(A)A.下雨B.晴天C.多云三、判断题:1、百叶箱里放置的测量仪器有干湿计、气压计、温度计。

(√)2、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在中午12点。

(×)3、全国各地的百叶箱的放置高度是不同的,沿海地区高,内际地区低。

(×)4、雨量器的大小、形状不同,测得的结果也不同。

(×)四、问答题:1、从哪里可以得到关于天气的信息?天气预报常从哪些方面说天气?答:①我们可以从电视上、网上、手机上、报纸上得到关于天气的信息。

②天气预报常从云量、气温、降水量、风力、风向等方面来描述天气。

2、为什么百叶箱都要求安放在离地1.5米的空旷草坪上?答: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3、说一说秋季和冬季的气候特征。

答:①秋季气候特征是:天高云淡,小雨绵绵,凉风习习,人们穿上毛衣。

②冬季的气候特征是:气温降到最低,气候干燥,下雨或下霜,银杏的叶子掉光了,人们穿上厚厚的衣服。

4、说一说在不同的季节里,植物有什么变化?答:以银杏为例:春季开始发芽,长出细小的叶了;夏季长出翠绿的树叶,开始结果;秋季树叶开始变黄,果实成熟了;冬季树叶都掉光了,气温很低。

5、写出三条春季的气候特征答:①春暖花开;②小树发芽;③天气开始变暖。

6、写出两条能预报天气的谚语答:①蜻蜓低飞要下雨;②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③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