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同步训练
班级姓名
1.《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名_____________。
郑国人,战国前期__________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2.给加点的字注音。
万仞.()魁.父()始龀.()穷匮.()亡.以应()厝.()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河阳.之北_______ ______ (2) 毕力平险
.._________ _ ____
(3)杂然相许._______ ______ (4) 渤海之尾.__________ ___
(5)寒暑易.节_______ ______ (6) 始一反.焉_________ ____
4.通假字。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_______ _____(2)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___ __(3)河曲智叟亡以应_______ ______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_____________(5)无陇断焉_______ ______
5.一词多义。
且:①年且九十__ ____ ______ ②且焉置土石________ ___
焉:①且焉置土石________ _____ ②始一反焉/无陇断焉_________ ____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甚矣,汝之不惠。
(5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6)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何苦而不平?
(7)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7.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
一方面,支持者众,其家人“”邻人之遗男也“”,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用原文语句填空)
8.作者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遥远,有什么作用?
9.概括本文的主题。
10.对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应如何理解?
11.文章用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12.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
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请你写出你的真实想法。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13.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更人,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14.写几句关于战胜困难的格言。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卒去。
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③〔意〕估计
15.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1)惩.山北之塞()(2)固不可彻.()
(3)甚矣,汝.之不惠()(4)虎亦寻.卒去()
16.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17.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或“Ⅹ”。
A、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
B、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映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令人称赞。
()
C、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
D、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
18.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
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答案
15、(1)苦于(2)通(3)通“慧”,聪明(4)不久16、(1)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分)(2)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2分)17、A×B×C√D√(2分,每个0.5分)18、提示:人生有时会面对如大山般的艰难险阻甚至或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镇定自若,勇敢无畏,就能克服困难,战胜灾难。
(能就一篇文章谈感想即可得满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