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也是随着时代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具有()
①民族性特征②时代性特征③先进性特征④多样性特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2014年春节期间,我国红色旅游市场火爆。
人们缅怀先辈,重温红色历史,感受革命精神。
下列与发展“红色旅游”相符合的革命精神有()
①井冈山精神②长征精神③红岩精神④抗洪精神⑤大庆精神⑥延安精神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⑥
C.③④⑤⑥D.②③④⑥
2014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1周年。
雷锋精神具有穿越时代的能量,不会因历史发展而过时。
回答3~4题。
3.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增添新的内容,涌现出雷锋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具有()
A.民族性B.时代性
C.平等性D.开放性
4.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人公而忘私、满腔热忱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这说明雷锋精神有利于()
A.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促进社会的发展
5.深圳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孕育在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深圳人民新时期开创新事业的重要精神动力。
这表明()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C.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丰富与发展
D.深圳精神作为一种硬实力,成为深圳人民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6.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是()
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C.文化建设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建设
D.只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7.二十一世纪,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激荡。
同时,西方一些势力扩大文化霸权,强势推销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
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渗透,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A.是展示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的需要
B.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C.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D.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8.《我要去延安》是有感于延安人民为民族解放和独立作出巨大贡献而创作的一首歌,采用了当代年轻人的视角和现代音乐语言,平实清新,希望唤起今天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延安精神的回望和感受。
当今时代需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因为它是()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②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③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④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特征和价值追求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9.有人认为:“经济建设是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那么,弘扬民族精神是
可有可无的事。
”这种观点()
①正确揭示了经济建设与弘扬民族精神的关系②割裂了经济建设与弘扬民族精神的关系③否认了弘扬民族精神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④肯定了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有人称七夕节为“中国爱情节”,并呼吁抵御西方情人节的“入侵”。
对此,民俗专家表示,这两个节日不应“水火不容”,完全可以“和平共处”。
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角度,民俗专家的观点启示我们必须() A.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B.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的西化、分化图谋
C.“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D.借鉴世界各国文化成果
11.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
表彰劳模有利于()
①抵制外来文化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2.2013年8月下旬,教育部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安排好9月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
下列关于该项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B.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要立足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C.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D.要引导青年学生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非选择题
1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
(1)我国为什么要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2)请谈谈对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的理解。
14.某校高二(5)班学生以“弘扬民族精神我在行动”为主题,召开一次班会,班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气氛热烈,效果良好。
班会结束后,老师布置了以下两个巩固班会成果的思考题。
请你思考并写出你思考的结果。
(1)请你谈谈新时期在中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2)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做一个民族精神的弘扬者?
参考答案:
1.【解析】“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这说明民族精神具有民族性和先进性;“随着时代而不断丰富”,这说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①②③符合题意;多样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能入选。
【答案】A
2.【解析】发展“红色旅游”相符合的革命精神应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生的精神,抗洪精神属于改革开放时期产生的精神,大庆精神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产生的精神,因此排除④⑤。
【答案】B
3.【解析】题干强调的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丰富和发展,说明了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
因此应选B
【答案】B
4.【解析】题干强调的是雷锋精神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从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因此应选A
【答案】A
5.【解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要经过社会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A错误。
B中的“同步”说法也错误。
深圳精神是一种软实力,D也错误。
【答案】C
6.【解析】B、D不是对二者关系的表述;C说法错误,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7.【解析】西方一些势力扩大文化霸权,强势推销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目的是改变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因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答案】D
8.【解析】①错误,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③错误,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④正确。
【答案】D
9.【解析】该观点未能正确处理二者关系,①项对该观点认识不当;②③看到了命题中观点的错误方面,
④肯定了命题中观点的正确方面。
故选C。
【答案】C
10.【解析】民俗专家的观点讲的是正确处理中外文化的关系,C与此主旨不符;B与“和平共处”冲突,故排除;我们应当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D说法不准确,故排除。
【答案】A
11.【解析】劳模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表彰劳模实际上更注重表彰劳动模范的精神价值,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故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故①的说法错误;表彰劳模有利于引导人们热爱劳动,但不可能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故④的说法错误。
【答案】B
12.【解析】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B错误。
【答案】B
13.【答案】(1)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坚定人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14.【解析】第(1)题主要分析弘扬民族精神对中学生的影响,主要立足文化与人的关系、民族精神的意义来分析。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在弘扬民族精神中的任务。
【答案】(1)①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②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给中学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有利于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使中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2)①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立足生活实践传播民族精神。
②做民族精神的弘扬者,结合时代需求不断丰富民族精神内涵。
③做民族精神的建设者,传承民族精神,立足实践发展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