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第七课2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和分析说明今天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2、能力目标: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提高辨证思维能力。

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重点、难点】
1、重点: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2、难点:结合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展示古代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
“天下兴亡、”(顾炎武)
老师:这说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就已基本形成。

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地充实和发展。

1、民族精神是变化发展的
老师:看课本上的解释,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展示: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老师:这首诗反映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伟大精神,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展示:长征精神的内涵。

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问:长征精神是否属于中华民族精神?
学生:是。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过渡: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奋斗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老师:先看革命时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哪些革命精神?
学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展示: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及图片。

井冈山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自力更生,英勇奋战,百折不挠,艰苦奋斗。

其中坚定的革命信念是这一精神的主题,体现了井冈山精神的最显著特征。

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敢于胜利,艰苦创业。

其核心和主题就是毛泽东同志在陕西视察时所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红岩精神: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西柏坡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依靠群众,为民创业和守业。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是这一精神的主题。

老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革命精神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

老师:2006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各界都在学习长征精神。

问:现在我们继承革命传统还有没有意义?
老师: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俭节约,鼓舞,精神动力。

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

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

展示:抗震救灾精神: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问:抗震救灾精神是否属于中华民族精神?
学生:是
老师: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

这一时期形成了哪些精神?
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

学生看课本78页,了解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

问题:上述这些精神有哪些共同的内涵?
学生:这些精神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体现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过渡:上面学习的这些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

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学生:看课本,自己总结。

老师:必要性: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展示:反映国民素质的图片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Why:
(1)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也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

(2)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3)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展示:各国努力培育的民族精神……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Why:
(1)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精华,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2)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

展示:
材料一:金融危机源于“美式文明”。

金融危机源于美国价值观的堕落,如:崇尚劳动、勤俭节约、清新寡欲等价值观日渐衰微。

如今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正深陷狂热消费的漩涡,人们拼命的追求财富和享乐,心灵空虚,贪图享受,导致这个国家逐渐走下坡路。

材料二: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让德国重新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弊端,马克思的资本论再次成为畅销书,43%的人希望实行社会主义制度,52%的居民认为自由市场经济并不合适。

问题:从这个对比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学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来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防止西方敌对势力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的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

老师:重要性——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铸造中华民族精神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三)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1、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
代课题。

2、青少年积极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四)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学生阅读81页综合探究,自己总结。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老师:“主心骨”是指什么?
学生: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老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化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才、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

只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5、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补充)
【课堂小结】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知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以及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等问题。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