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学困生转化案例与反思

数学学困生转化案例与反思

数学学困生转化案例与反思连续几年来,我教的小学数学期末统测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而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学困生的成绩总是普遍好。

难道我教的学生中没有学困生吗?不是的,有学困生。

而且相当多。

一提到学困生,谁都头疼,他们基础差,知识缺漏多,新知识学不进去。

有人抱怨,有人训斥,也有人采用简单粗暴方法,实际都是“恨铁不成钢”。

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心情可以理解。

但学生学习成绩有差异,这是必然的。

而学困生往往影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要想方设法注意对学困生的观察和研究,不断采取有力的转化措施,这是每位教师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必须十分注重的一环。

那么,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呢?一、关心、爱护、尊重学生。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

“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都告诉教师要关心,尊重学困生。

一般来说,学困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虽然他们对犯错误常表现得不在乎,但内心却常常迸发出要求进步的火花,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揭短。

为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去爱护每一个学困生,尊重学困生,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使他们体会到教师的善意,增强对老师的信任,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

亲其师而信其道。

我班有个学生叫唐旋,她刚转入我班数学成绩不及格,据观察他基础差又不愿学习,还要面子。

了解这些后,在他第一次小测验不及格时我没有当众批评他,也没有要求家长鉴字。

相反,我鼓励他说:“你由于基础弱,出现了较多计算的错误,但也反应出你学习新知很认真,这样坚持下去,慢慢就能弥补以前的不足。

”在他第二次考不及格时,我又说:“这次你完全有能力考及格,只是不够细心,不要紧,下次努力。

”细心观察,上课时,唐旋总是竖起耳朵,两眼闪闪发光,总想在我面前表现表现,我呢也总是尽量给她创造这样的机会。

一段时间后,在期中考试中,他终于如愿地考了79分。

我对他说:“你潜力很大,这样努力下去,到期末肯定能突破80分,甚至能超过某某同学,敢不敢和他比一比?”他坚定地点点头。

二、培养学习兴趣,树立他们转化信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对学困生要以表扬为主,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

记得彭明琳同学,三年级时成绩就较差,对学习一点兴趣也没有。

作为数学老师的我,日常更多地关注她,发现她乐于助人、心地善良、诚实、热爱集体,优点很多,我就让她当小组长。

这样,她和老师接触多了,和好学生接触多了,这使她想把学习搞好。

我在班上及时表扬她的这种好想法。

利用这个时机,我根据她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学习计划,并指定班长监督,家长及时反馈信息。

一套计划实施半个学期,她的学习成绩较以前有所进步,我及时在班会上表扬了她,并告诉成绩差的学生,只要方法对头,再加上学习刻苦,你就不比别人差。

后来,她的成绩也一步一步上升。

在一次学习交流会上,她这样说道:“是老师帮助赵我找回了自信,树立了信心,我要加倍努力,争取取到更优秀的成绩”三、承认差别,因材施教。

学生成绩差是有原因的,同学间存在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师不能把学生对学数学不感兴趣而埋怨学生差,而不从自己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去考虑,教育心理学说:”教学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态进行教学”。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要使用学困生赶上步伐就得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解决他们能不能学进去的问题,这就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教学中对班内的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记忆和思维特点,学习方法等都得有个确切的了解。

除了一方面保证好学生吃得饱外还要比别人学多些促进其智力发展外,重要的是对学困生采取一把锁匙开一把锁的方法,有效地帮助他们创造各种情境,使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方法、思想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是共性,故对学困生不能期望过高,要求过高则欲速而不达,容易伤害其自尊心,引起负效应。

因此要注意给予他们成功的机会增强学习信心。

对学困生的要求在速度上要先慢后快;在内容上要先易后难;在方法上要先死后活,先打基础后提高,以减少其压力。

我每教一节课,设计练习时,保证让全部学困生深入人心。

让每位同学都能得到发展,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四、教给学困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优生之所以优,学困生之所以差,关键是学习习惯和方法上的优和差,学困生要转化为优生,就是要转变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伟大的文学家巴金说:”孩子的成功从好的学习习惯开始”。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要求学困生上课认真听讲,身边备一本笔记本,听不懂的随时记录下来,课后来问我。

把我讲解的内容也记在笔记本上,过一段时间复习一下。

把平时多次做错的题型和相关的知识点也记下来,随时翻阅提醒自己。

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

学习也是一样的,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

使其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厌烦学习,也就越来越差。

但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那么我们的汗水定会得到回报的。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反思靖边三小李丽每年都有不同的感受和反思,教学中感受颇深的是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情况。

由于个体差异、智商差异、接受能力差异等,产生了不少的学困生。

因此,转化学困生成了我们数学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在新课改形势下应当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改进教学方式和策略,对学困生进行转化。

下面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对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也是多方面的。

我认为大部分学困生是后天形成的,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兴趣年级越来越高,由于课程增多,对于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学习的困难就更大了,书看不懂,题不会解。

再说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容易觉得枯燥无味,从而丧失学习兴趣。

2.学习目的不明确绝大部分学困生认为读书无用,无心学习。

因此缺乏进取心,没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

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对自己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结果导致数学成绩越来越差。

3.学习意志不坚强有的学生适应能力比较差,表现在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遇到困难和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

4.学习品质差学习品质是决定数学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不能持续的听课,自控能力差,学习被动,无自觉性,情绪不稳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平时贪玩好动,态度消极,敷衍应付。

5.父母因素现在独生子女占比例较大,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他们对子女期望过高,超出学生现有能力,特别是打工子女,家长忙于挣钱忙于农活对孩子教育不够,没有好的教育方法,成绩差就实行暴力。

另一方面又过分溺爱,造成学生复杂的心理矛盾,形成自私、蛮横的不良习惯,没有吃苦耐劳的、刻苦学习的精神。

二.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对策1.抓好入门知识,降低难度在教学中,对入门知识的教学我适当放慢进度,降低难度。

适当对教材作处理,从具体入手,从简单入手,再一步步加大难度。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课要善于创设情境,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要求,使每一个学生充满强烈的求知欲.例如,我在上《轴对称图形》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一段笔直的公路两旁有a、b两个村庄,为了方便果农卖果,收购商定在公路旁设一个收购点 p,使点p到两个村庄a、b的距离相等,收购点p应设在何处呢?你会画吗?”学生通过自己探究,他们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用前面的知识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学习新知识,利用新知识才能解决新问题,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3.关爱学生,用感情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别林斯基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学困生在心理上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呵护、理解和信任.课堂上教师的目光应多投向学困生,充满信任和期望,发现和欣赏每个学困生的闪光点、关注他们的进步.同时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课后多找学困生谈心,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用爱心与真情唤起他们学好数学的热情.4.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体会成功喜悦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学生往往是因为不喜欢某任科教师而放弃对该科的学习.因此,要善于用爱心去感染学困生,对他们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与他们进行心理交流,和他们交朋友,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当他们有所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尝到收获的甜头,使他们感到“我能行”,“我并不比别人差”.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达到逐步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5.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困生之所以学习困难,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更不知道如何去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教给学困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他们如何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观察、归纳等方法,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有意识地培养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促使他们愿学、想学,最后达到爱学、会学的目的.总之,转化学困生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找准学困生的成因,认真分析他们的心理因素,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把爱心献给每一个学困生,通过努力,绝大部分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教师所付出的劳动也会有回报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