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国际货币发展历史及人民币国际化历程
国际货币发展历史及人民币国际化历程
8
国际货币发展历史
——多元化国际货币时期
60年代后,美国接连的经济危机导致了美元危机。 1961年至1971年尾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阶段。 美国黄金储备大量流失 西方国家经济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 美元与黄金脱钩 提出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特里芬难题 (Triffin Dilemma),关于清偿力和信心之间的这种 两难境地,美元过少会导致清偿力不足,美元过多则 会出现信心危机。实际上,由任何一种主权货币来充 当惟一的国际货币,特里芬难题都是存在的。
12
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历程
——1994年以前至今
1994年以前
彼此分割的外汇调剂市场
外汇管理向市场化推进
1994年-2005年
全国统一的结售汇市场发展
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
2005年至今
外汇市场改革新阶段 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13
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历程
——1994年以前
彼此分割的外汇调剂市场 外汇管理向市场化逐步推进
•
•
•
在英镑、美元、法国法郎三个货币区内以三种货币计 价,经协商确定三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形成了英镑、 美元、法国法郎并存为主要国际货币的格局。
7
国际货币发展历史
——美元为主的时期
• •
•
•
•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使英国经济衰退 1931年7月,德奥两国的金融危机涉及英国,各国纷纷向 英国兑换黄金,掀起黄金抢购的浪潮。由于黄金的大量外 流,英国也被迫于1931年9月停滞实行金本位制。 黄金在国际货币领域仍有一定地位,而美国是当时国际黄 金储备最多的国家 1944年7月,美,英,中,法等44个国家在美国制定布雷 顿森林协定(Bretton Woods system)中的内容有:各成 员过均须规定和维持以美元为基础的货币平价。 布雷顿森林体系基本上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等同于黄 金的“关键货币”,将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使国际货币 体系完全依存于美元的稳定。
国际货币发展历史及人民币国际化历程
中期研究
国际货币发展历史及人民币国际化历程
演讲目录
第1部分
国际货币所具备的特征 国际货币发展历史
第2部分
第3部分
人民币国际化定义
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历程
第4部分
2
国际货币所具备的特征
占有全球经济较大份额 的经济实力。数量上保 持供求平衡.
政治上高度稳定,回来 买卖差价较小.
•
•
1941年1月起,中国改变了原来的人民币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并存的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并 轨,实行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1978年——1985年基本上是单一固定汇率制度
• • •
1980年开展了外汇额度调剂业务 1981年实行公布牌价与贸易结算价双轨制 1985年取消内部结算价
•
•
•
•
• •
• • • •
•
2005年5月再银行间外汇市场建立期外币对市场,填补了中国外汇市场空白。外币对市场推出时有 EUR/USD, AUD/USD等8个货币对。首批做市商有荷兰银行,中国银行等十家中外资银行。 2005年7月21日启动了完善人民币汇率行车工机制的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 进行调节,有管理的幅度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2005年8月15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人民币外汇远期 2006年1月4日按照国际标准和惯例,引入多种交易及清算方式。2006年4月24日推出人民币外汇掉期 2007年12月10日推出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 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决定对广东和长三角地区和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 币结算试点。 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2009年7月1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公布实施。 2009年7月3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正式发布 2010年6月19日,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 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密闭汇率弹性。 2010年6月23日,试点范围扩大到25个省市区
•
6
国际货币发展历史
•
——英镑、美元、法国法郎并存时期
第一次世纪大战爆发后,各国纷纷停止换进兑换,并 禁止黄金出口,原油的汇率制度瓦解。世界货币体系 重建的问题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由于黄金供应不足和分配不均等原因,金本位制难以 恢复。 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的时间货币会议之建议和 其后西方主要国家的法制实践,逐步形成了以美元, 英镑和法郎等储备货币占主要地位的国际金汇兑本位 制(“虚金本位制”)。
——金本位时期
•
•
19世纪之前,许多西方国家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币货 币。后由于金银相对价值不稳定,白银产量过大,许多国 家改以金币作为本币货币。 19世纪后期,金本位制在西方各国普遍实行,具有国际性 质。
• • •
以黄金作为币材、使各国货币有了比较的基础 各国货币可自由兑换、流通 各国货币具有法定含金量与重量
9
国际货币发展历史
——复合货币时期
一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立的特别提款权,SDR。 1969年7以特别提款权为主旨的基金协定修改案生效。 该提款可以用来购买外汇,支付国际收支或偿还国际 债务,但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支付。 另一种是欧共体发行的欧洲货币单位,ECU。 1978年 7月共同体九国首脑会议建立欧洲货币体系。欧洲货 币单位,类似于特别提款权,是成员国货币组成的复 合货币,各国货币在ECU中所占权重按其在欧共体内 部贸易中所占权重及其在欧共体GDP中所占权重加权 计算。
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和 完善的经济实力.
3
国际货币发展历史
——19世纪前至20世纪初
金本位时期
英镑、美元、法 国法郎并存时期
19世纪初 20世70年代
区域性货币欧元 的出现
21世纪初
19世纪之前
英镑为主时期
美元为主的时期
复合货币时期
4
国际货币发展历史
•
金本位制的国际化并非国际协议的结果,而是由交 易制度,交易习惯,和国内法缓慢发展而形成的结 果
5
国际货币发展历史
——英镑为主的时期
•
1819年和1844年应该率先通过一系列法规规范黄金的 进出口和中央银行的业务,较早地实现了黄金的国际 流通,英镑和国际化和应该进入市场的国际化,由此 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已黄金为基础的国际金本位制度。 英国当时是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国家,因此保持了英镑 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的地位。同时开创了国际货币发展 史上以一个国家的货币作为国际货币的时代。
11
人民币国际化定义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随着商品贸易和服务 贸易在国外市场扩展,通过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 境外货币自由兑换等方式流出国境,在境外逐步担 当流通手段,储藏手段和价值尺度,成为国际上普 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可自由兑换性,普遍接受性和相 对稳定性。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境外的流通并不等 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动的扩大 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
• •
1996年12月1日起,我国是想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 2003年9月,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布了《边境贸易外汇管理法》,允许在边境贸易中用人民币计价和
结算,鼓励我国边境地区商业银行与周边国家地区银行建立代理行关系以通过银行进行边境贸易结
算。
15
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历程
——2005年至今
外汇市场改革新阶段 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 •
•
1985年——1994年事汇率双轨制 1986年允许三字企业进行外汇调剂 1988年扩大调剂市场的范围,放开外汇调剂价格
14
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历程
——1994年至2005年
全国统一的结售会市场大发展 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
•
1994年1月1日开始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并轨后的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 有管理的浮动制。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形成的价格,每日公布人民币对没 有交易的中间价,并参照国际外汇市场变化,同时公布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在中国人民 银行规定的幅度范围内自行挂牌,对客户买卖外汇。在稳定境内通货的前提下,通过银行间外汇买 卖和中国人民银行向外汇交易市场吞吐外汇,保持各银行挂牌汇率的基本一致和相对稳定。
10
国际货币发展历史
——区域性货币欧元的出现
1999年1月1日起 在欧洲11个国家里,欧元以支票、 信用卡、股票、债券、存单等票据方式流通结算,取 消了ECU的使用。 2002年1月1日起 欧洲中央银行统一发行欧元,国家 货币退出流通。欧元纸币和硬币开始全境流通,欧洲 中央银行和成员国将逐步回收各国的纸币和硬币,届 时人们必须接受欧元。 2002年7月1日,各成员国货币完全退出流通,欧盟货 币一体化计划完成。
16
谢谢
中期研究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