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修改)

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修改)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了加强对黎平侗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黎平侗乡风景区”)的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全面发挥风景区的功能和作用,特制定本总体规划。

第二条编制依据1、《风景名胜区条例》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8、《国务院关于发布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的通知》9、《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10、《建设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11、《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12、《关于做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划定与保护工作的通知》13、《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14、《贵州省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15、《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16、《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17、《黔东南州民族文化村寨保护管理办法(试行)》18、《黎平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0年)19、《黎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黎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1、《黎平侗乡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纲要》22、《30条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和100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第三条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基本原则,建立和谐黎平侗乡风景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第四条规划原则1、保护优先原则:保护风景资源,维护景观环境,持续健康发展。

2、统筹协调原则:依据自身条件,适应发展趋势,科学统筹规划。

3、发挥特色原则:发挥景源特色,挖掘文化内涵,展现自然美景。

4、综合效益原则:权衡综合效益,合理有序开发,全面协调发展。

第五条规划期限黎平侗乡风景区总体规划期限为14年,其中近期4年:2007—2010年,远期10年:2011—2020年。

第二章风景资源评价结论第六条景源分布黎平侗乡风景区的风景资源主要分布在肇兴——地坪、坝寨——九潮、岩洞——口江、八舟河——天生桥四个片区,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第七条类型特征按照风景资源的属性特征,黎平侗乡风景区整理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景源有47处。

分为建筑、风物、胜迹、园景、地景、生景、水景等7个种类层及民居宗祠、民族建筑、宗教建筑、革命遗址、民族民俗、纪念地、节假庆典、民间文艺、民间工艺、岩溶天桥、石林石景、古树名木、森林植被、峡谷崖壁、植物群落、瀑布跌水、洲岛屿礁、江河湖泊、专类游园、田园景观、摩崖题刻等21个形态层,详见表一。

第八条景源价值1、观赏价值:黎平侗乡风景区独特的人文景观和秀美的自然风光有机结合,在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方面具有很高的利用与开发价值。

2、文化价值:黎平侗乡风景区侗族文化源远流长,其价值在于浓郁淳朴的侗族文化、革命历史文化与绮丽优美的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独特风貌。

3、科学价值:黎平侗乡风景区的自然景观以喀斯特地貌为载体,地层构造复杂,植被物种丰富,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科普教育意义。

第九条评价分级从景源观赏价值、环境水平、利用条件、规模范围等评价指标入手,对47处景源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分级。

肇兴侗寨鼓楼群、侗族大歌、天生桥3处为特级景源;黎平会议会址、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地坪风雨桥、地扪千三欢聚节、尚重琵琶歌、洪州琵琶歌、黄岗“抬官人”节、纪堂芦笙节、翘街古建筑群、述洞独柱鼓楼等10处为一级景源;四寨摔跤节、高进戏楼、尚重侗族服饰、厦格泥人节、八舟河等17处为二级景源;皮林溶洞群、古法造纸、银朝侗族服饰、少寨红军桥等12处为三级景源;其余5处为四级景源。

其中人文景源31处,占65.9%,自然景源16处,占34.1%。

详见表一。

第十条综合结论1、人文景源以古朴自然的侗族村寨为载体,以神秘悠久的侗族文化为代表,兼有革命历史遗迹,价值突出,内涵丰富。

2、自然景源以天生桥和八舟河为依托,以岩溶天桥、田园风光和良好的喀斯特森林植被为特色,雄伟壮观,秀美绮丽。

3、民族风情淳朴浓郁,自然风光清新秀美。

4、气候条件温和宜人,风景环境质量优良。

表一黎平侗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源综合评价表第三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第十一条范围面积黎平侗乡风景区的范围东起洪州平架村,西至尚重镇;南起地坪乡的下寨村,北至敖市镇的秦溪村,跨东经 108°43´—109°36´,北纬25°46´—26°23´。

主要分布在黎平县境内的高屯、德凤、洪州、尚重、水口、九潮、敖市、肇兴、龙额、茅贡、坝寨、岩洞、口江、双江、永从及地坪等7个建制镇和9个乡的行政区域内,总面积为153平方公里。

第十二条性质定位黎平侗乡风景区以古朴自然、保存完整的侗族村寨及生态环境为依托,以侗族文化、鼓楼建筑群和革命胜迹为特色,兼有岩溶天桥、田园风光等景观,是开展风情体验、观光游览和文化教育活动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第四章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第十三条保护目标1、充分挖掘侗族文化资源内涵,通过建立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博物馆、民族文化保护基地、申报文化遗产及实施民族文化进课堂等方式,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2、保护黎平侗乡风景区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保证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态进程的连续性。

3、保护黎平侗乡风景区内现有的森林植被,至规划期末,使风景区森林覆盖率达到并保持在72%以上。

第十四条发展目标抓住机遇,利用黎平保存完好的自然与人文资源,通过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统一管理,积极发展旅游经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逐步建设成生态环境良好、民族风情浓郁、服务设施完善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力争在规划期末,把黎平侗乡风景区建设成侗族地区的文化旅游中心,把黎平建设成具有侗族特色的国际化专业旅游城市。

第十五条发展措施1、保护优先:黎平侗乡风景区工作的核心是保护,通过建立完善的资源保护体系,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发展风景旅游事业,促进地方民族文化、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重点发展:以风景区为依托,培育风景旅游核心,带动其他片区发展,形成规模效益,实现黎平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重点突破。

3、专项旅游:挖掘黎平侗乡风景区的特色,以民族风情体验和观光旅游为基础,大力开展文化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专项旅游。

4、有序适度:黎平侗乡风景区的生态环境良好,但自然景观资源脆弱敏感,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民族文化极易受汉文化冲击消失,必须做好科学规划,统筹协调,根据环境承载力和市场需求,有序、适度、合理地进行开发利用。

第十六条游人容量黎平侗乡风景区的游人容量采取分区容量相加再进行综合平衡来测算,日游人总容量为14800人次/日,按每年300天的可游览天数计算,年游人总容量为444万人次/年。

1、肇兴——地坪片区采用卡口法和线路法,一次性总容量为4000人/次,周转率为1次,因此日游人容量为4000人次/日。

2、岩洞——口江片区采用卡口法和线路法,一次性总容量为2000人/次,周转率为1次,因此日游人容量为2000人次/日。

3、坝寨——九潮片区采用卡口法和线路法,一次性总容量为2000人/次,周转率为1次,因此日游人容量为2000人次/日。

4、天生桥——八舟河片区采用线路法,一次性总容量为4000人/次,周转率为1次,因此日游人容量为4000人次/日。

5、黎平翘街古建筑景群采用卡口法计算,一次性总容量为300人/次,周转率为2次,因此日游人容量为600人次/日。

6、尚重独立景点采用卡口法计算,一次性总容量为600人/次,周转率为2次,因此日游人容量为1200人次/日。

7、洪州独立景点采用卡口法计算,一次性总容量为500人/次,周转率为2次,因此日游人容量为1000人次/日。

第十七条人口容量风景区总人口容量测算应包括外来游人、服务职工、当地居民三类人口容量之和,详见表二。

表二黎平侗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人口容量预测表第十八条游客规模黎平侗乡风景区2006年的游客总数约为48万人次,近期考虑黎平机场的通航,游客增长较快,按每年20%的平均速度递增,到2010年将达到99.5万人次;远期考虑贵阳—广州高速公路过境黎平和高速铁路过州内邻县的有利条件,按每年15%的平均增长速度,预计到2020年的游客将达到402.5万人次,约占游人容量的90.6%。

第十九条人口规模风景区人口规模预测包括外来游客、常住居民、服务职工等三类人口,至规划期末(2020年),黎平侗乡风景区人口统计详见表三。

表三黎平侗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人口规模预测表第五章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第二十条总体布局黎平侗乡风景区的规划分区以组织景观和游赏特征为主,进行景区划分,在布局形态上呈现“组团状”的形式。

各景点景物、保护分区、游览设施、服务基地、农村居民点、农林生产用地等主要功能区分散布局在各景区范围内。

第二十一条景区划分根据景源分布、保护培育、游赏组织及调控功能的需要,黎平侗乡风景区划分为4个景区、1个景群及2个独立景点。

1、肇兴——地坪景区:面积为58平方公里,包括肇兴侗寨鼓楼群、地坪风雨桥、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纪堂芦笙节、厦格泥人节、六甲圣母庵堂、萨岁山、己流银饰、皮林溶洞群、吴勉石屋、过化摩岩等11个景点,该景区人文资源丰富,以鼓楼建筑群及侗族风情为主要特色。

2、坝寨——九潮景区:面积为30平方公里,包括地扪千三欢聚节、高进戏楼、腊洞吴文彩墓、登岑百年禾仓群、定八侗族服饰、古法造纸、新寨瑶族芦笙舞等7个景点。

该景区是侗戏的发源地,是侗戏鼻祖吴文彩的故乡,以侗族戏曲与侗族民居为主要特色。

3、岩洞——口江景区:面积为29平方公里,包括侗族大歌、述洞独柱鼓楼、黄岗“抬官人”节、四寨摔跤节、竹坪侗族“款”文化、银朝侗族服饰、三龙“瘪米节”等7个景点。

该景区是侗族大歌的发祥地,以侗族大歌与民族节庆为主要特色。

4、天生桥——八舟河景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包括天生桥、八舟河、石龙山森林、少寨田园风光、少寨红军桥、鸬鹚架等17个景点。

以雄伟壮观的天生桥及清新秀丽的八舟河自然风光为观赏特色。

5、黎平翘街古建筑景群:包括黎平会议会址、翘街古建筑群2个景点。

以革命遗址与历史古建筑为观赏特色。

6、尚重独立景点:包括尚重琵琶歌、尚重侗族服饰两个景点,该景点苗族、侗族服饰和民族风情独特,尤以雍容华贵的尚重侗族服饰及婉转、悠扬的尚重琵琶歌最为突出。

7、洪州独立景点:以洪州平架村的琵琶歌为代表,假声发音,其声调清脆、欢快、激昂,在侗族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堪称侗族音乐中的奇异珍品,是古老民歌的遗产。

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第二十二条分类保护根据风景资源的种类和属性特点,黎平侗乡风景区采用分类保护的方法,可划分为:自然景观保护区、民族村寨保护区、历史古迹保护区、风景游赏区、发展控制区等五个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