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智囊团——102位谋士全览
智囊中包含:骨干谋士、重要谋士、以及各级掾属,直到曹操去世为止,共有一百零二人骨干谋士九人:
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司马懿(晚期)
重要谋士三十六人:
陈群、华歆、钟鹞、满宠、董昭、王朗、崔琰、毛玠、贾逵、杜几、田畴、王修、杨修、辛毗、杨阜、田豫、王桀、蒯越、张既、杜袭、枣祗、任峻、陈矫、郗虑、桓玠、丁仪、丁廙、司马朗、韩暨、韦康、邴原、赵俨、娄圭、许攸、郭淮。
其他谋士及椽属五十七人:
严象、袁涣、张范、凉茂、国渊、何夔、徐奕、邢颙、鲍勋、刘放、刘资、梁习、温恢、郑浑、卫凯、刘廙、徐干、陈琳、阮瑀、应瑒、刘桢、繁钦、路粹、徐宣、卫瑧、卢毓、戴乾、和恰、常林、杨俊、裴潜、崔林、高柔、孙礼、王观、高堂隆、牵招、徐邈、胡质
王昶、戴陵、郭湛、薛洪、董蒙、傅异、王选、张承、任藩、傅干、侯生、荀悦、成公英、贾洪、薛夏、令狐邵、刘馝、魏讽(后造反)
韩暨:字公至,南阳堵阳人,做水排,使效益三倍于马排。
丁廙:字敬礼,丁仪之弟,曾助国渊破谤书案,因此显名,后向曹操揭发过刘桢偷看甄氏。
因兄于曹丕不睦。
严象:奉曹操之命,举孙权为茂才,后被李术所杀,孙权起兵,为其报仇。
袁涣:袁涣宇曜卿,陈郡扶乐人也。
父滂,为汉司徒。
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
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
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
”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有辱人,不闻以骂。
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
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独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
布诛,涣得归太祖。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也。
祖父歆,为汉司徒。
父延,为太尉。
性恬静乐道,忽于荣利,征命无所就。
太祖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与世子居守。
太祖谓文帝:“举动必谘此二人。
凉茂:凉茂字伯方,山阳昌邑人也。
劝公孙度不要谋反。
据《三国志》和裴注的记载,粗略统计,曹操的智囊团有87人,其中骨干谋士8人。
曹操的智囊团在官渡之战前夕已逐渐形成,骨干谋士都在这一阶段投效了曹操。
公元191年曹操为东郡太守,荀或来归;公元192年曹操兵临兖州,程昱接受征辟。
曹操出征,荀或、程昱二人留守。
公元196年荀攸、钟繇、董昭、郭嘉从操。
公元199年官渡之战前夕,刘晔、贾诩从操。
以上8人是曹操的骨干谋士团。
此外,华歆、王朗、蒋济、毛玠、陈群、赵俨、司马朗等重要谋士也在这一阶段投效曹操。
官渡之战后随着曹操事业的发展,智囊团不断扩大,成为一支庞大的人才队伍。
曹魏集团的核心谋士六位,包括:早期的二荀,程昱,郭嘉与中后期的贾诩,司马懿。
骨干谋士八人,包括:刘晔,满宠,毛玠,崔琰,华歆,王朗,钟繇,陈群。
偶尔露峥嵘,比较显要的谋士还包括:吕虔,董昭,贾逵,蒋济,陈矫,刘馥。
其他,外来户大卖力气的,有:辛毗,田畴。
归降后默默无闻的,如:徐庶,王修,桓玠,蒯越,傅巽。
才华横溢,主理文案的,属:王粲,陈琳,杨修,丁氏昆仲。
劝农屯田,专务后勤的,见:郑浑,任峻,韩浩,枣祗。
高调张扬,死于非命的:孔融,魏讽,许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