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第二节 需水预测
2、工业需水预测 工业需水预测可分为电力行业、乡镇企业、其他行业 三大部分进行。 在预测中应充分考虑产业结构调整和各种节水措施的 采用对需水量的影响。工业需水量预测方法常用的有 以下几种:趋势法、产值相关法、重复利用率提高法、 分块预测法、系统工程法以及系统动力学法等。
W工=X•q2
根据典型调查资料或分区水量平衡法,分析各项供用
水的消耗系数和回归系数,估算耗水量、排污量和灌
溉回归量,对供用水有效利用率做出评价。
1、农田灌溉耗水量(作物蒸腾、棵间蒸散发、渠系水 面蒸发、寖润损失等) 2、工业与生活耗水量 3、其他耗水量(果树、苗圃、草场、鱼塘等)
第一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第二节 需水预测
2、需水预测存在的问题 事实证明,由于预测方法的局限性,我国的需水量 预测长期以来一直过于“超前”,预测结果都已经或即 将证明明显偏大:
第二节 需水预测
原因: (1)对经济发展和用水需求的客观规律没有认识清楚 (2)目前各地常用的预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预测模式中参数选择不当使需水过程难以被准确 描述 (4)预测模式中系数的取值不当也使预测结果偏离实 际 (5)对水资源实际供给能力的约束力考虑不足,脱离 了本国、本地区的水资源实际承载能力
第二节 需水预测
一、需水预测原则 需水预测应以各地不同水平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 为依据、有条件时应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建立宏观经济 模型。 需水预测主要分析工业、农业、生活和其他部门的 需水要求: (1)以各规划水平年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为依据 (2)考虑水资源紧缺对需水量增长的制约作用,全面 贯彻节水方针 (3)考虑市场经济对需水增长的作用和科技进步对未 来需水的影响 (4)重视现状基础资料调查,结合历史情况进行规律 分析和合理的趋势外延。
第一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现状节水水平分析:节水灌溉面积发展、工艺设备改
造更新、节水器具普及程度、用水管理、节水管理能 力建设、节水政策法规建设、节水宣传教育、新技术 推广应用等。 四、现状供用水存在问题 原规划方案是否满足需水要求;水的有效利用率高 低;地下水是否超采;供水结构、用水结构是否合理; 是否产生水环境问题;水资源保护措施是否得力等。
1 2 q 2 q1(1 ) 1 1
n
W工—工业需水量;X—工业产值;η1、 η2—预测始、末 年份的重复利用率(%);q1、q2—预测始、末年份的 万元产值需水量;n—预测年数;α—工业技术进步系数
第二节 需水预测
3、农业灌溉需水预测 农业灌溉需水预测采用定额法: NhomakorabeaW
i 1
第二节 需水预测
节水水平评价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区域性节水指标;
第二类是工程性节水水平指标;第三类是节水经济指 标 收集有关行业用水定额的国际经验资料,并和评价区 用水定额和用水效率进行比较分析。 2、改善用水管理 主要采取经济手段,调整用水定额以达到合理用水的 目的。 高耗水行业转移或升级:化学工业、造纸工业、火力 发电、冶金工业和钢铁工业 阶梯水价 节水器具&节水农业
第一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2、供水水质调查分析
根据地表水取水口、地下水开采井的水质监测资料 及供水量,分析统计供给生活、工业、农业不同水质 类别的供水量。
(二)用水现状调查 河道内用水:为维护生态环境和水利发电、航运等生产 活动,要求河流、水库、湖泊保持一定的流量和水位 所需的水量。 河道外用水:采用取水、输水工程措施,从河流、湖泊、 水库和地下水层将水引至用水地区,满足城乡生产和 生活所需的水量
第一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2、供水基础设施存在问题
供水基础设施配套情况,工程完好率以及工程老化、 失修、报废等情况。
二、供用水现状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各种水利工程的供水量,以及各用水 行业的用水量。
第一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一)供水现状调查 1、供水量现状调查 按取水水源分为地表水源供水量、地下水源供水量 和其他水源供水量。 地表水源:蓄、引、提、调四种形式统计 地下水源:水井工程开采量 城市地下水源:自来水厂开采量、工矿企业自备井开采
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影响评价是对过去水利建设
成就与经验的总结,是对如何合理进行水资源的综合 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的基础性前期工作,其目的是增 强流域或区域水资源规划时的全局观念和宏观指导思 想,是水资源评价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包括两方面内容:
第一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一、社会经济及供水基础设施现状调查 内容包括除水意外的主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 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供水基础设施情况分析。 (一)社会经济现状调查
人口、GDP、工农业产值、耕地面积、灌溉面积、粮
食产量、牲畜头数等
(二)供水基础设施现状调查 内容包括调查统计现状年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他水 源工程的数量: 1、供水基础设施现状 地表水源工程、地下水源工程、其他水源工程
第四节 供需平衡分析
(四)注意事项 1、一次平衡: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经济的发展、城 市化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 2、二次平衡:强化节水意识、加大治污力度与污水处 理再利用程度、注意挖潜配套相结合 3、三次平衡:加大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力度。进一 步强化群众节水意识 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一)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内涵
第二节 需水预测
(三)需水预测方法 1、生活需水预测 生活需水包括城镇生活需水和农村生活需水。城镇生活 需水在一定范围之内,其增长速度是比较有规律的,因 而可以用趋势外延法推求未来需水量。 W生=P0(1+ε)n •K 式中,W生—某一水平年城镇生活需水总量,万m3 P0—现状人口数,万人 ε—城镇人口年增长率(%) K—某一水平年拟定的城镇生活需水综合定额 n—预测年数,a 农村生活需水中农村人口需水预测与城镇居民生活需 水预测相似
第四节 供需平衡分析
一、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方法
(一)水资源平衡计算区域划分
采用分流域分地区进行平衡计算。在分区时要对城镇 和农村单独划分。 (二)平衡计算时段划分 (三)平衡计算方法 可供水量-需水量-损失的水量=余(缺)水量
在供需平衡计算出现余水时,即可供水量大于需水量
时,如果蓄水工程尚未蓄满,余水可在蓄水工程中滞 留,如果需水工程已经蓄满,则余水作为下游计算分 区的入境水量。
W min(Qi, Hi, Xi)
i 1
t
式中,Qi—第i时段取水口的可引流量 Hi—第i时段工程的引提能力 Xi—第i时段需水量
t—计算时段数
第三节 供水预测
三、地下水可供水量计算 地下水可供水量预测以补给量和可开采量为依据,分 别计算地下水及微咸水的多年平均可利用量。 地下水可供水量用以下公式计算: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就是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
和水资源的相互关系。分析不同发展时期、各种规划 方案的水资源供需状况。
第四节 供需平衡分析
(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方法 先进行现状年已有工程不同保证率供水量和各水 平年的预测需水量比较,论证目前规划工程的合理性和 紧迫性;再进行各规划水平年不同方案的供水量与预测 需水量的比较,论证新增水源工程作用和调整国民经济 结构的必要性。 (三)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解决措施 1、合理配置水资源 2、搞好节水管理工作,构建节水型社会 3、加强水资源权属管理 4、采取经济杠杆调控水资源供需矛盾 5、加快海水利用步伐,缓解淡水资源供需矛盾
W Wi Ai ri
式中,Ai—覆盖类型i的面积 ri—覆盖类型i的生态环境用水定额 生态环境用水定额ri—降水量接近为0时的生态环境用 水量ri0减去实际平均降水量h
第二节 需水预测
三、需水预测评述 (一)需水预测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万元产值需水量定额预测法:1、万元产值的定额确定 困难;2、产值与市场供求密切相关;3、万元产值时空 差异 (二)我国需水预测实践与实际比较
W min(Qi, Hi, Xi)
i 1
t
式中,Qi—第i时段取水口的可引流量 Hi—第i时段工程的引提能力
Xi—第i时段需水量
t—计算时段数
第三节 供水预测
四、其他水源可供水量和总可供水量 污水处理回用量要结合城市规划和工业布局,分别计 算出回用于工业和农业灌溉的数量及污水处理投资情 况。 对于雨水、微咸水、海水的利用,要说明其直接利用 量及替代淡水的数量,并要分析计算相应的投资。 跨省的大型调水工程的水资源配置,应由流域机构和 上级水主管部门负责协调。
t
A
j 1
k
ij
Mij / i
式中,W—全区总灌溉需水量 Aij—第i时段第j分区某种作物的灌溉面积 Mij—第i时段第j分区某种作物的净灌溉定额 ηi—分区灌溉水利用系数 4、林牧渔业需水预测
W Qj j
j 1 j 1
k
l
第二节 需水预测
5、河道内需水 通航、冲淤、水力发电、环境生态等需水 6、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为美化生态环境、修复与建设或维持其质量不至于下 降所需要的最小需水量: 直接计算法:
(二)现状用水水平分析 1、现状用水定额及用水效率指标分析 农业用水指标(灌溉定额、综合毛灌溉定额、灌溉水 利用系数等) 工业用水指标(水重复利用率、万元产值用水量、单 位产品用水量等) 生活用水指标(人均日用水量、标准头日用水量) 2、现状用水水平和节水水平分析 现状用水水平:根据各项用水定额及用水效率指标的分 析计算,进行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间的比较,特别是与 国内外先进水平比较,与有关部门制定的用水标准的比 较,找出与先进标准的差距和现状用水与节水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
1、现状水资源开发分析
分析现状水平年情况下,水源工程在流域开发中的 作用,包括社会经济及供水基础设施现状、供用水量 的现状、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等 2、现状水资源利用分析 分析现状水平年情况下,流域用水结构、用水部门 的发展过程和目前的用水效率、节水潜力、今后的发 展变化趋势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