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椭球面上的测量计算

第六章 椭球面上的测量计算


a b 1 e' b a 1 e
2
2
c a 1 e' a c 1 e 2 2 e' e 1 e' e e' 1 e
2 2
V W 1 e W V 1 e
2
2
7
7-2椭球面上的常用坐标系及其相互关系 (重点)

1.常用的四种坐标系
2
25
a (1 e ) M W3
2
W 1 e sin B
2 2
B B=0(在赤道处) 0<B<90 B=90(在极点处)
M
M 0 a (1 e )
2
说 明
c (1 e' 2 ) 3
M小于赤道半径a
2
a (1 e 2 ) M c a M 90 c 2 1 e
当P点位于椭球面上时:
x N cos B
y N (1 e2 )sin B
X x cos L, Y x sin L, Z y
X Y
X N cos B cos L Y N cos B sin L Z N (1 e ) sin B
2
19
当P点不在椭球面上时:
X ( N H ) cos B cos L ( N H ) cos B sin L Y 2 Z N ( 1 e ) H sin B
a2 b2 e b
a b e' b2
2 2 2
a2 b2 e a
2 2 a b e2 a2
2 a 1 e2 2 b
2 b 1 e2 2 a
(1 e )(1 e' ) 1
2 2
2 e ' e2 2 1 e'
6
2 e 2 e' 2 1 e
24

1、子午圈曲率半径 DE dx dS dS M sin B sin B dB dx 1 a cos B M x dB sin B W
dW sin BW cos B dx dB a 2 dB W
a (1 e ) M 3 W
1/298.3
1/298.257
0.006694384999 588 0.006739501819 473
1/298.257223563
0.0066943799013 0.0067394967422 7
e2
0.006693421622 966
5
e’ 0.006738525414 683 2
2.地球椭球参数间的相互关系
a2 c , t tan B, 2 e2 cos 2 B b
W 1 e sin B ,V 1 e cos B
2 2 2 2
式中,W 第一基本纬度函数,V 第二基本纬度函数。
4
我国所采用的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应用的是克 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以后采用的1980国家大地坐 标系应用的是1975国际椭球参数;而GPS应用的是 WGS-84系椭球参数。
b c N a 2 R MN 2 2 2 (1 e ) W V V W .
M、N、R的关系:N>R >M
只有在极点上,它们才相等,且均等于极曲率半 径c,即:
N 90 R90 M 90 c
30
7.4 椭球面上的弧长计算
1.子午线弧长计算公式
子午椭圆的一半,它的端点与极点相重合;而赤道 又把子午线分成对称的两部分。 如下图所示,取子午线上某微分弧 PP dx ,令P点 纬度为B, P 点纬度为 B dB ,P点的子午圈曲率半径为 M,于是有:dx MdB
2
P Q N (1 e )
16
Qn Ne
2
2)空间直角坐标系与子午面直角坐标系的关系
X x cos L, Y x sin L, Z y
17
x N cos B
y N (1 e )sin B
2
X x cos L, Y x sin L, Z y
18
3)空间直角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的关系
N0 a
a<N<c
说明 卯酉圈变为赤道 N随B的增大而增大
B=900
N90=c
卯酉圈变为子午圈,N=c
子午曲率半径M及卯酉圈曲率半径 N,在微分几何中称主曲率半径
28
3、任意法截弧的曲率半径
1 2 RA R(1 )(1 2 cos 2 A) 2 R 2 R e cos B cos 2 A R 2
2 e2 cos2 B
平均曲率 半径
当A=0°或180°时,RA的值最小,此时R0=M(子午曲率半径)
当A=90°或270°时,RA的值最大,此时R90=N(卯酉圈曲率半径);
当A由0°→90°时,RA之值由M→N;当A由90°→180°时,RA之值 由N→M。 RA值的变化是以90°为周期且与子午圈和卯酉圈对称的。
大地站心地平坐标系:站心点的法线为z轴,向上 为正在地平面上以子午线方向为x轴,y与x、z 轴正交,指向以东为正。
Z
x
L
z y
P 0 B0 , L0
O
B Y
KP
Q
X
22
大地站心极坐标系:以站心系原点到点的空间距 离、方位角和天顶距为坐标参数来确定三维点 位,称为站心极坐标系。
z
Z A
x
P
D
y
[知识点及学习要求] 1.地球椭球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 2.常用测量坐标系统的建立及其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3.各种测量坐标系统之间的相互转换; 4.椭球面上几种曲率、弧长、大地线的计算; 5.地面测量值(水平方向和边长)归算到椭球面的方法。
[难点]在对本章的学习中,有大量的公式推导与应用。
各种常用测量坐标系统的建立与相互转换; 几种常用的椭球计算公式; 地面观测值归算到椭球面的方法与计算。
14
a cos B
a(1 e2 )sin B

1)子午平面直角坐标系同大地坐标系的关系
15
一个有用的结论推导:
设Pn=N,则有:
x N cos B
a N W
a cos B x W
a y (1 e 2 )sin B W
y N (1 e2 )sin B
y PQsinB
11
3)子午面直角坐标系
设P点的大地经度为L, 在过P点的子午面上, 以子午圈椭圆中心为 原点,建立x,y平面 直角坐标系。在该坐 标系中,P点的位置 用L,x,y表示
12
4)大地极坐标系
M为椭圆体面上任意 一点,MN为过M点的子 午线,S为连结MP的大 地线长,A为大地线在M 点的大地方位角。以M 为极点、MN为极轴、S 为极径、A为极角,就构 成了大地极坐标系。P点 位置用S、A表示。 椭球面上的极坐标(S、A)与大地坐标(L、B) 可以互相换算,这种换算叫大地主题解算。
大地坐标系、 空间直角坐标系 (大地测量中两种基本坐标系) 子午平面直角坐标系 大地极坐标系
8
1)大地坐标系
P点的子午面NPS与起始子 午面NGS所构成的二面角 叫做P点大地经度,P点的 法线Pn与赤道面的夹角B叫 P点的大地纬度,P点的位 置用L、B表示 。
若P点不在椭球面上,还要 一个参数:大地高H来表示 点位。它与正常高及正高的 关系为: P
29
4、平均曲率半径
由于RA的数值随方位A的变化而变化,给测量带来不便,在测量工作中, 往往根据一定的精度要求,在一定范围内,把椭球面当作球面来处理,为此, 就要推求该球面的曲率半径--平均曲率半径[就是过椭球面上一点的一切法截 弧(0—2π),当其数目趋于无穷时,它们的曲率半径的算术平均值的极限, 就称为平均曲率半径,用R表示]。
1
7-1地球椭球的基本几何参数及相互关系

1.地球椭球的基本几何参数
地球椭球:在控制测量中,用来代表地球的椭球,它 是地球的数学模型。 参考椭球:具有一定几何参数、定位及定向的用以 代表某一地区大地水准面的地球椭球。地面上一切观测 元素都应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并在这个面上进行计算。 参考椭球面是大地测量计算的基准面,同时又是研究地 球形状和地图投影的参考面。
r N cos B
27
平行圈半径r就等于P点的横坐标x(子午 面直角坐标系),即:
a N W
a cos B xr W
子午平面直角 坐标系与大地 坐标系的关系
x N cos B
a cos B xr W a N W 2 2 W 1 e sin B
B B=00 00<B<900 N
从赤道开始到任意纬度B的平行圈 之间的弧长可由下列积分求出:
X MdB
0 B
式中M可用下式表达:
M a 0 a 2 cos 2 B a 4 cos 4 B a 6 cos 6 B a8 cos 8B
31
a0 a2
其中:
a4 a6 a8
m2 3 5 35 m0 m4 m6 m8 2 8 16 128 m 2 m 4 15 7 m 6 m8 2 2 32 16 m 3 7 4 m6 m8 8 16 32 m m 6 8 32 16 m8 128


20
已知空间直角坐标计算大地坐标
Y L arctg X
tgB 或 ctgB X
2
Z Ne 2 sin B X
2
Y 2 Y 2 Ne 2 cos B Z
Z H N (1 e 2 ) sin B H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