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脑与心理
第二节 脑的结构与功能
一、脑的结构
(1)脑细胞 (2)中枢神经系统 (3)大脑结构 二、脑的功能 (1)大脑的功能 (2)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脑细胞
神经元的结构图
脑内信息传递的基 本过程: 信息以神经冲动的 形式(电冲动)在 一个神经元中传导, 又通过化学物质实 现了神经元之间的 传导。
中枢神经系统
植物神经系统
脊神经
依脊柱走向,分为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
,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有两种神经元: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具有四种不同的机能成分:
一般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一般躯体运动纤维,支配骨骼肌的运动;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模块说
泛脑网络论
颅相说
颅相说是关于颅骨外形特征与性格相关的
一种学说。 19世纪德国医生加尔提出,其弟子施普茨 海姆采用颅相说一词。 加尔认为颅骨的外部形状与内部脑的结构 有关,并且心理特征与颅骨形状也有一定 相关。
颅相说
加尔通过观察周围熟悉人的心理与颅骨外
形特征,确定了27个功能区,后施普茨海 姆修订为35个。 曾一度受到人们关注,但仅是主观推断, 未得到实证研究支持。
统的功能。 脑并不能独立地产生心理活动。人的心理 活动有赖于整个神经系统的作用。
神经系统的结构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脑: 大脑、脑干、间脑、小脑、边缘系统
脊髓: 脑神经:12对 脊神经:31对 自主神经:植物性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二)脑与创造 1.打破心理定势 心理定势是一种反应的准备状态,指人们在 头脑中以一种固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去认 识事物或解决问题的现象。 心理定势往往阻碍人们进行创造性思维。 例如:卢钦茨的量水实验
定势实验(Luchins,1942)
题号 1 2 3 4 5
6 7
水桶容量 A B 21 127 14 163 18 43 9 42 20 59 23 49 15 39
三、脑与情绪
动物的下丘脑中存在快乐中枢,同样也存在痛苦 中枢。 心理学家把微电极插入其他一些脑部位,同时把 开关装置改装一下,使老鼠按压横杆时能截断电 流刺激。实验时,先对老鼠的这些脑部位进行电 流刺激,老鼠会很不舒服,并学会按压横杆,截 断电流。这些部位可能就是老鼠的痛苦中枢。 恐惧中枢:下丘脑的某一区域。(赫斯对猫的实 验)
三、脑与情绪
1.脑调控人的情绪 中枢神经系统的很多部分涉及到情绪。 以海马为核心的神经环路,是一个负责情 绪的神经框架,以后扩展为边缘系统。 以杏仁核为中心的杏仁复合体与攻击行为 、恐惧感相关。 2. 情绪对脑的反作用 在极端、强烈情绪下的“大脑空白”
三、脑与情绪
快乐中枢与痛苦中枢
7岁前儿童脑重的变化
时 间
胎儿出生到6-7个月 出生时 6个月时 1岁时 2岁时 7岁时
脑
重
200-300克 300-390克 650克 800-900克 1000-1150 克 1280克
相当于成 脑重的比例 20%
25% 50% 60% 80% 95%
2. 脑皮层结构的复杂化 人类胚胎发育反映了动物种系发生的演化过 程,在种系发生中比较古老的结构先发育 ,在进化中出现较晚的结构后发育。 6、7个月的胎儿,脑的基本结构已经具备, 出生后,大脑各区域逐渐分化 3岁左右小脑的发育基本完成 6岁左右完成大脑神经纤维的髓鞘化。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分布在皮肤、骨骼肌、腱和关节;
脑神经
12对,按顺序分别为:1
嗅神经;2 视神 经;3 动眼神经;4 滑车神经;5 三叉神 经;6 外展神经;7 面神经; 8 听神经;9 舌咽神经;10 迷走神经;11 副神经;12 舌下神经。 可分为三类: 感觉神经(1,2,8); 运动神经(3,4,6,11,12) 混合神经(5,7,9,10)
常见的几个物种脑的大小比较
物种
鼠 猫 罗猴 猩猩 人
脑容积
2.3 25.3 106.4 440.0 1350.0
脑指数
0.40 1.01 2.09 2.48 6.30
(二)个体发展 脑的重量增加 从胎儿期到出生六个月 脑细胞数量的增长最 为迅速 第一次脑激增在妊娠10-18周 第二次脑激增在出生后开始
四、脑与行为
五、脑与人格
一、脑发展与心理发展
(一)脑的进化
单细胞动物的各种机能由细胞核来完成,没 有神经系统。 多细胞动物出现了协调身体各部分的神经系 统,随动物进化,神经系统也在不断进 化。 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区分为中枢神经和 周围神经,出现真正的脑。 两栖动物的大脑分为左右半球 爬行动物的脑出现大脑皮层。 哺乳动物的大脑皮层更为完善。 灵长类动物是哺乳动物发展的高级阶段,类 人猿的脑与人脑有396个相同点。
第一节 周围神经系统与心理
脊神经:发自脊髓,共31对,联结中枢神经系统与 外部世界 脑神经:由脑发出,共12对 植物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由分布在内脏器官、 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等器官的运动神经元构成。 下丘脑是其主要管制中枢。 (1)交感神经系统:唤醒时活动(主要功能是在机 体应付紧急情况时产生兴奋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2)副交感神经系统:安静时活动(具有保持安静 时的生理平衡的作用)
机能系统说
苏联著名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提出。 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技能系统。把脑 分成三个紧密相互联系的机能系统: 第一机能系统:为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技能系 统,也称动力系统,由脑干的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等组成 。 第二机能系统:信息接收、加工、储存的系统。位于 大脑皮层的后部。 第三机能系统,也叫行为调节系统,负责编制行为程 序、调节和控制行为,包括额叶的广大脑区。 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彼此作用 、协同活动的结果。
第二章 脑与心理
问题: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是哪里?
心理活动的器官是
而不是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二章 脑与心理
内容概览 第一节 周围神经系统与心理 第二节 脑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脑与心理活动 第四节 脑功能开发
第一节 周围神经系统与心理
脑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心理是神经系
一、脑发展与心理发展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从生物进化过程看 低等动物--神经网和头部神经结--感觉知觉 灵长类动物--脑--初步的思维能力 人类--人脑--意识 (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最高形式)
可见,心理活动水平取决于脑的发展水平
人脑的进化 (1) 脑量的变化 从猕猴到黑猩猩到猿人再到人,脑容积不断增长, 晚期猿人与现代人完全一样。 (2)皮层相对大小及结构的变化 人类皮层的增长不仅表现为数量的增加,也表现为 功能的增加 (3)新机能区的出现 例如语言中枢
图像的运动方向是顺时 针呢还是逆时针呢?? 每个人看来都是不一样 的。
顺时针的话,属于是用 右脑较多的类型 逆时针属于是用左脑较 多的类型 大部分人的眼里是逆时 针方向转动,但 也有人看来是顺时针方 向转动的。 顺时针的情况,女性比 男性多。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颅相说 定位说 整体说
机能系统说
3. 相信直觉 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直觉与顿悟。 例如:阿基米德在洗浴时发现了浮力; 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
(三)脑与想象 想象指的是把原有表象加工改造为新的形象 的思维方法。 想象是头脑中的实验,使我们可以制造新奇 的产品,拓宽大脑的空间、超越现有事物 的限制,是引导个人开发潜能进行自我实 现的一条途径。 (四)脑与语言 (五)脑与思维
定位说
根据大量脑功能实验结果和临床观察的事实,尤其是脑损 伤病人发生的许多难以解释的现象而确立。 认为人的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各有其功能,并排列在不同 的等级上,依次是大脑皮层、基低节、间脑、小脑、脑干 和脊髓。 18-19世纪,发现布洛卡言语中枢、温尔尼克区、运动 中枢与感觉中枢; 20世纪50年代,潘非尔德用电刺激法绘制出大脑技能定 位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斯佩里通过对“裂脑人”的研究,提 出大脑半球优势化观点。
1954年 欧兹与米勒在老鼠丘脑下部的不同区域进行一系列实 验。 微电极的一端接下丘脑背部,另一端连接杠杆,老鼠 只要压杠杆电源就接通,脑部就会受到微弱的电刺激。 结果发现,老鼠不仅学会了按杠杆获得电流刺激,并 且压杠杆的频率每小时达8000多次,并能连续按压杠杆20 多小时,直到筋疲力尽、过度疲劳而倒下,然而,当它醒来 后又立即以高频率投入“工作”。 德尔加多将一个电极插在一头特别易怒、好斗的公牛的下丘脑 中,当被激怒的公牛拼命向他冲过来时,他从容不迫地接通 电极,公牛立刻变得出乎意料的驯服,并停止了冲撞。
脑与认知
(一)脑与记忆
记忆是一种普通的心理现象,指获得的信息或经验 在大脑中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的基本过程分三个阶段:信息的登录、巩固和 再现。
遗忘
(1)遗忘症或失忆症 严重的记忆障碍或记忆丧失 (2)生理性遗忘,即正常遗忘 正常的遗忘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心理现象,也 有积极的一面,可以减轻人们记忆负担。
模块说
由美国生理学家加查尼加提出。 认为在结构和功能上,人脑是由高度专门
化的、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 模块之间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 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人脑的功能模块是一种快速、特异的信息 过程。 目前已得到许多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 和大量用无创伤脑功能成像技术所获得的 科学事实的支持和证明。
三、脑与情绪
人的下丘脑中是否也有快乐与痛苦中枢? 20世纪60年代,美国医生扎克布森和汤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