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9抗组胺药

29抗组胺药


H1受体阻断药
泰诺:美国强生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325mg,盐酸伪麻 黄碱30mg,氢溴酸右美沙芬15mg,马来酸氯苯那敏2mg
感冒清胶囊:12粒厦门明龙制药 南板蓝根, 大青叶 , 金盏银盘 ,岗梅, 山芝麻 , 对乙酰氨基酚 , 穿心莲 叶 , 盐酸吗啉胍 , 马来酸氯苯那敏。
课堂活动
药 物
H1受体阻断作用
中枢抑制
抗晕止吐
抗胆碱 作用时间(h)
第一代药物 苯海拉明 ++ 异丙嗪 ++ 氯苯那敏 +++ 赛庚啶 +++ 第二代药物 西替利嗪 +++ 氯雷他定 +++ 阿伐斯汀 +++ 咪唑斯汀 +++ 阿司咪唑 +++ 特非那定 +++
+++ +++ + + -
++ ++ + -
痛药物配伍可增强其镇痛和缓解感冒症状的作用;同时,
也具有抗M胆碱受体作用,服药后可减轻感冒引起的流泪 、打喷嚏、流涕等等症状。
钙 剂
常用药物:葡萄糖酸钙 乳酸钙 氯化钙
H1受体阻断药
新康泰克: 12粒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 盐酸伪 麻黄碱90mg ;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 4mg。 康得:10片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本品为复方制 剂,每片含主要成份对乙酰氨基酚500毫克,氢溴酸右 美沙芬15毫克,盐酸伪麻黄碱30毫克和马来酸氯苯那 敏(扑尔敏)2毫克。
二、H1受体阻断药
分类
第一代
苯海拉明、异丙嗪、 氯苯那敏、赛庚啶 西替利嗪、氯雷他定、 阿伐斯汀、咪唑斯汀
第二代
药理作用
1. H1受体阻断作用:阻断H1受体,对组胺引起的毛细 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渗出性水肿及支气管、胃肠道平 滑肌痉挛性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 中枢抑制作用 第一代H1受体阻断药具有不同程度 的中枢抑制作用,可引起镇静、催眠,尤以苯海拉明和 异丙嗪为甚。第二代药物由于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故中 枢抑制作用较弱或几乎无中枢抑制作用。 3. 抗胆碱作用 本类药物多数具有抗胆碱作用,其中 苯海拉明和异丙嗪的防晕止吐作用较强,可引起阿托品 样副作用。 4. 其它作用 少数药物还有较弱的局麻作用,大剂量 时对心脏有奎尼丁样作用,是某些药物产生心脏毒性的 药理学基础。
+++ +++ ++ ++ -
4 ~6 6~12 4~6 6~8 12~24 >24 4 ~6 >24 10(d) >12
临床应用
1. 皮肤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 缓解和消除由于 内源性组胺释放引起的过敏症状,对荨麻疹、花 粉病、过敏性鼻炎等疗效较好,可作为首选药物, 通常选用镇静作用较弱的第二代药物。 2. 镇静催眠 具有明显中枢抑制作用的苯海拉明 和异丙嗪,可短期用于治疗失眠,尤其是过敏性 疾病引起的失眠。 3. 晕动病及呕吐 用于晕车、晕船、放射病、手 术后和药物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效果 良好。 4.其他 苯海拉明有较强的中枢抗胆碱作用,可用 于控制帕金森病及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
扑尔感冒片中含有阿司匹林0.2268g,非那西丁0.162g, 咖啡因0.0324g,马来酸氯苯那敏0.002g。 课堂讨论: 1.以上药物是否具有抑制或杀灭病毒的作用? 2.请分析处方中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咖啡因和马来酸 氯苯那敏在抗感冒中主要发挥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以上四种药物均不具有抑制或杀灭病毒的作用。阿 司匹林和非那西丁主要作用是解热、镇痛;咖啡因可收缩 脑血管,防治感冒引起的头痛;马来酸氯苯那敏与解热镇
课堂活动 无嗜睡作用的H1受体拮抗剂
(1)氨基醚类(氯马斯汀) (2)乙二胺类(没有开发出无嗜睡作用的药物) (3)丙胺类(阿伐斯汀)
(4)哌嗪类(盐酸西替利嗪)
(5)三环类(氯雷他定) (6)哌啶类(阿司咪唑,该类均为无嗜睡作用的药物)
H1受体阻断药
常用感冒药
速效伤风胶囊: 12粒宜昌民康药业本品为复方制剂, 其每粒组分为:对乙酰氨基酚0.25g、马来酸氯苯那敏 0.003g、咖啡因0.015g、人工牛黄 。 雷蒙欣: 10片 赤峰制药厂氢溴酸右美沙芬、盐酸伪麻 黄碱、马来酸氯苯那敏。
H2受体 胃壁细胞 血管 心室肌 窦房结 H3受体
效应 收缩 收缩 收缩 扩张、通透性增加 收缩增强 传导减慢
分泌增加 扩张 收缩增强 心率加快
中枢与外周神经培他司汀 可激动组胺H1受体,引起血管扩张,但不增加毛 细血管的通透性,特别是扩张内耳、心、脑等血 管,改善血液循环。 主要用于治疗内耳眩晕症,增加内耳血流量,减 轻迷路积水,消除耳鸣、眩晕等症状;也可用于 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脑栓塞、一过性 脑供血不足等;并对各种原因的头痛有缓解作用。 可引起胃部不适、恶心、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
第二十九章 抗组胺药
LOGO
抗过敏药
• • • • • 抗组胺药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钙剂 过敏介质阻释药 肾上腺皮质激素
一、组胺、组胺受体
组胺是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自体活性 物质,与Ⅰ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的发生关系 密切。 组胺在体内主要以结合型形式储存于肥大细胞或 嗜碱性粒细胞的胞浆颗粒中,当组织损伤、炎症、 变态反应或神经刺激时,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 胞则发生脱颗粒从而释放出组胺、缓激肽、白三 烯、5-羟色胺等介质。其中组胺可激活相应靶细 胞上的组胺受体,从而产生多种生理及病理效应。 现已证实内源性的组胺是Ⅰ型变态反应的重要介 质,与过敏反应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目前发现的组胺受体有H1、H2和H3三种亚型。
Ⅰ型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可引起皮肤粘膜过敏症(荨麻 疹、湿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 支气管哮喘、喉头水肿),消化道过敏症(食物过敏性胃肠炎), 全身过敏症(过敏性休克)。 小结:由于IgE多由粘膜分泌,所以I型多引起粘膜反应。
组胺受体
受体亚型 H1受体 分布 支气管平滑肌 胃肠道平滑肌 子宫平滑肌 皮肤、粘膜血管 心房肌 房室结
不良反应
1.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常见困倦、嗜睡、乏 力等中枢抑制现象。用药期间勿驾驶车船及危 险作业,以免发生意外。第二代H1受体阻断药 多无中枢抑制作用,应用更广泛。 2. 消化道反应: 可出现口干、恶心、呕吐、 便秘等,餐后服用可减轻。 3. 其它 偶见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由 于多数药物具有阿托品样外周抗胆碱作用,因 此,青光眼、尿潴留患者慎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