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种常见心血管病的心电图特征

几种常见心血管病的心电图特征

几种常见心血管病的心电图特征
在上一期文章中,我们讲到了心电图的入门知识,特别提到了如何通过观测心电轴的偏移判断所患的心血管疾病。

本期则承接上期的内容,继续为大家讲解几种常见心血管病的心电图特征。

一、房性期前收缩
这是一份房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本图的特点是:
“PP间距2”较“PP间距1”明显缩短,这就说明“P波3”是提前出现的。

这个提前出现的“P波3”和其它的窦性P波存在差异,这个“P波3”下沉形成了一个QRS波群。

包括期前收缩在内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间期,短于窦性PP间期的两倍,称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所以这个心电图代偿间歇是不完全的。

二、室性期前收缩
这是一份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在这份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增宽变形的QRS 波群,并且,第一个QRS波群是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增宽变形表现为QRS波的
宽度超过0.12秒,QRS波的形态是QRS波的主波方向与T波方向是相反的。

并且我们看到增宽变形的QRS波群期前没有P波,期后的代偿间歇是完全的。

三、窦性心动过速
这是一份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本图的特点是:
P波呈有规律出现,PP间距12个小格,频率为125次/分钟。

P波的节律是规整的,PR间期是正常的,P波和QRS波群的形态、时间和电压都是正常的。

因为正常人一般情况下的心率为60-100次/分钟,而该心电图计算频率得出心率约为125次/分钟,所以该心电图为窦性心率过速。

四、窦性心动过缓
这是一份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电图,本图的特点是:
P波呈规律出现,PP间距平均30个小格,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心率为每分钟50次,小于正常心率的下限每分钟60次,证明为窦性心动过缓。

本图可以通过常规目测法得出窦性心动过缓的结论,因为本图的PP间距大于25
个小格。

本图的另一个特点是,PP间距的差值大于0.12秒,说明本图伴有窦性心律不齐的改变。

五、心房扑动
这是一份心房扑动的心电图,其特点为:
P波消失,出现扑动波。

扑动波的特点是,波幅大小一致,间隔比较规则。

其中波幅大小一致表现在扑动波的时间和电压是一致的。

扑动波的另一个特点是,扑动波是连续出现的,所以扑动波之间是没有等电力线的。

扑动波的悸动可以按照不同的比例下传到心室,形成不增宽变形的QRS波群。

本图中扑动波分别以3:1下传、2:1下传、5:1下传。

六、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的特点是:
首先可以看到一个长的RR间期,在这个长的RR间期上,可以看到3个凸起的波形。

第一个凸起波形为前一个QRS波群的T波(T波1),后一个凸起的波形为后面的QRS波群的P波(P波2),中间剩余的突起的波形为脱落的QRS波群的P 波(P波1)。

这里就可以定为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至于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分型,可以通过脱落了QRS波的P波之前看PR间期。

第一个PR间期很短,第二个PR间期很长,这就说明了本图的PR间期延长直至一个P波后QRS波群脱落。

这完全符合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