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 选修1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检测题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 选修1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检测题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检测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1.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①限制官僚地主的利益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①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2.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中的农业政策曾经受到中国古代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当时的农业部长华莱士以中国古典经济学为样板开始初步的常平仓实验,国家成立了联邦剩余商品救济公司和商品信贷公司,前者出于保护消费者利益,收购过剩农产品分发给城市贫民,后者是对农场主投放信贷。

据此可看出美国的农业新政主要是受王安石变法中哪些法令的影响()①方田均税法 ①青苗法 ①募役法 ①农田水利法 ①市易法 ①保甲法A. ①①①①①①B. ①①①①C. ①①①①D. ①①3.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A.辽夏经常攻宋B.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C.土地兼并严重D.财政入不敷出4.某同学在学习11世纪初期的北宋史时画了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我们”是指()A.辽B.西夏C.金D.元5.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6.下图中有关宋神宗后宫妃嫔的立场说法正确的是()A.代表守旧官僚反对均田制B.代表外戚反对保甲法C.代表守旧官僚反对方田均税法D.代表民意反对迁都洛阳的主张7.庆历新政夭折后,王安石曾呈送长达万言的《言事书》给谁,倡导变法()A.宋太宗B.宋仁宗C.宋神宗D.宋哲宗8.北宋初年统治者采取了许多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种措施产生的消极影响有()①消除了分裂割据①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①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9.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集中军权为首,这是因为()A.巩固统治,恢复封建统治秩序B.先易后难,经济问题处理起来比较复杂C.赵匡胤是后周统兵大将D.北方游牧民族威胁中原10.《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北宋冗官,吏治腐败B.北宋统治者采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C.混战不休,农民破产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11.北宋政府过分集权所带来的恶果有( )①政府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下①官员冗滥,国家财政开支增大①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①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①12.北宋在澶渊战胜了辽,但最后却订立了屈辱的“澶渊之盟”,辽宋间澶渊之盟使( )①双方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①贸易往来频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①技术和文化交流加强,促进双方的进步①北宋负担加重,激化了社会矛盾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D. ①①①①13.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不包括()A.财政困难B.经济发展衰退C.边患严重D.阶级矛盾尖锐14.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

”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贤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注重经济15.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16.北宋皇权的空前强化所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皇权得到巩固 ①军队战斗力加强①政府工作效率提高 ①政府财政负担过重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17.王安石上书宋神宗:“陛下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散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________。

”空白处应填写的语句是()A.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B.寇乱息,而戚势强矣C.贷贿通流,而国用饶矣D.贫者举息于豪民者少矣18.为克服军队中“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无常兵、兵无常将”带来的弊端,王安石采取的措施是()A.保甲法B.保马法C.将兵法D.更戍法19.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 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 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 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

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A.经济衰退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D.吏治腐败20.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但北宋兵额却渐增,建国初22万人,真宗时91.2万人,这说明()A.边患日趋严重B.立国政策改变C.军人地位上升D.藩镇拥兵自重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后承平日久,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

——《宋史》卷173材料二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于一伙,天下祸患,岂不可忧?——《欧阳文忠公文集》卷100材料三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田亩者惟老弱也。

则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欧阳文忠公文集》卷59请回答:(1)材料二中的“盗贼”指什么人?试从材料一中找出“盗贼日多”的原因。

(2)材料三中北宋政府为预防“盗贼”产生而采取了什么措施?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什么?22.北宋时期,王安石发动了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但并未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所以当时和后人对其变法褒贬不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宋史·王安石传》记载,王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

”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

岁以九月,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

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王荆公》中把王安石比作中国的克伦威尔,说他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垢”,称王安石是“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

……梁启超对变法的结论是“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材料四(王安石变法)首先利息并不低。

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

这其实已经很高了,而各地还要加码……利息高不说,手续还麻烦……道道手续,都要给胥吏衙役交“好处费”……地方官就更是硬性摊派了。

当然,层层摊派的同时,还照例有层层加码。

于是,不但贫下中农,就连富裕中农和富农、地主,也得“奉旨贷款”。

结果,老百姓增加了负担,地方官增加了收入。

——易中天《谈王安石变法》(1)根据材料一,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态度如何?根据材料二分析其所持态度的原因。

(2)材料三中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态度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易中天的观点。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

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

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

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枢密副使富弼的上疏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资,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搬)送至雄州交割。

治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

请回答:(1)据材料一回答,北宋中期面临哪些社会危机。

(2)材料二出自什么盟约?盟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应怎样评价这一盟约的签订?(3)综合分析出现这些危机的原因。

[来源:]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宋史·王安石传》材料二荆公(王安石)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事。

……免役法厘革数千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新纪元。

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

——梁启超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和基本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总体评价。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改革要取得成功应注意哪些因素。

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荆公知明州鄞县,读书为文章,三日一治县事。

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于民,立息以偿,俾新陈相易;兴学校,严保伍,邑人便之。

故熙宁(宋神宗年号)初为执政,所行之法,皆本于此。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材料二又熙宁雇役之法,三等人户,并出役钱,上户以家产高强,出钱无艺(没有限度),下户昔不充役,亦遣出钱。

故此二等人户,不免咨怨(怨恨)。

至于中等,昔既已自差役,今又出钱不多,雇法之行,最为其便。

及元祐(宋哲宗年号)罢行雇法,上下二等,欣跃可知,唯是中等则反为害。

……赋役所出,多在中等。

——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材料三范纯仁(范仲淹之子)批评王安石:“欲求近功,忘其旧学。

舍尧、舜知人安民之道,讲五伯(霸)富国强兵之术。

尚法令则称商鞅,言财利则背孟轲。

”——《续通鉴纪事本末》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在鄞县推行了哪些变法措施。

(2)材料二中不同民众对差役法与雇役法(免役法)有何不同反应?(3)据材料三,概括反对派否定王安石变法的理由。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确保社会改革措施顺利贯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法令主要是富国之法,没有涉及对人民的人身控制。

故①①错误。

①是法令的目的和作用,①是实现目的的手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