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前程
谢谢观赏 !
在小说的结尾,孤独无依、年迈体衰的郝 薇香小姐对自己的所为心生悔意,她在一次火 灾中受重伤而死。马格维奇被判绞刑后,病死 在监狱医院里。骗取郝薇香小姐钱财的康培生 在与马格维奇的搏斗中落水身亡。匹普的姐姐 死后,乔与匹普的朋友贝蒂结为夫妻,过着幸 福的生活。在婚姻生活中惨遭不幸的艾丝黛拉 终于对爱情有所感悟,与匹普走到了一起。
远大前程
1.创作背景 2.作者简介 3.内容概述 4.电影片段
5.读有所感
创作背景
《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又译《孤星 血泪》,是英国作家查尔斯· 狄更斯晚年写成的教育小 说。故事背景为1812年耶诞节前夕至1840年冬天,主 角孤儿皮普(Pip)以自传式手法,叙述从7岁开始的 三个人生阶段。此小说贯切了狄更斯文以载道的风格, 透过剧中孤儿的跌宕起落,表达他对生命和人性的看 法。该小说自1860年12月到1861年8月连载于作者制作 的周刊《一年四季》,百年来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 视剧及舞台剧。
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英国小说之王——狄更斯
狄更斯
查尔斯· 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
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突出代表。 他的创作具有世界意义,一个多世纪以来,他的作品 一直畅销不衰,是排在《圣经》、莎士比亚作品之 后,在西方世界传播得最为广泛的。 他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小说之王”,也是马克思 所指的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最突出的代表 。
皮普
皮普和马格韦契
男孩帮助了一个逃犯, 从家中偷偷拿来食物 给他。
皮普和他的 姐姐,还有 她的丈夫住 在一起。
皮普和艾斯黛拉
艾斯黛拉对皮普既冷漠又无 情
艾斯黛拉和老小姐郝薇香
郝薇香小姐厌恶所有男人, 因为她被男人骗得差点倾家 荡产。
皮普想成为一个上等人,一 个能够与艾斯黛拉身份相匹 配的上等人。
(一)、创作简介:
1、创作初期(1833—1841):
《博兹杂记》(1836—1837); 《匹克威克外传》(1836—1837,连载形式发表 ); 《奥立佛 · 退斯特》(1838),又翻译为《雾都孤儿》《尼 古拉斯 · 尼古尔贝》(1839);《老古玩店》(1841) 等
2、创作中期(1842—1848):
在沼泽地里匹浦偶遇逃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 下,他偷了家中的食品与锉刀解救罪犯于危难 之中。这件事是他对物质生活态度的转折点。 当地贵族郝薇香小姐给匹普的精神世界带来了 极大的震撼。尽管郝家的宽敞富硕、凄凉凝重 的气氛使他惊羡,但真正触动他心灵的却是郝 薇香小姐的养女——艾丝黛拉小姐。艾丝黛拉 的刻薄无理与无情嘲弄深深刺痛了匹普的自尊 心,使他开始不再希望成为一个铁匠,不再满 足于朴素诚实的生活,他决心跻身有教养的绅 士行列,娶艾丝黛拉小姐为妻。
《远大前程》(1861); 《我们的朋友》(1865)。
《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 故事梗概
贫苦的乡下孤儿匹普从小由姐姐一手带大。 姐姐粗俗泼辣,动辄责骂全家人。姐夫乔·葛吉 瑞则是一位和蔼温良、诚实厚道的铁匠,也是家 中惟一真正关心匹普的人。他起初为匹普安排了 一条辛苦而充实的生活道路。匹普也把当姐夫的 学徒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并以此为满足。 但后 来经历的两件事使他的人生追求和命运发生了根 本转变。
一个穷人的孩子, 追求一个富贵的梦。 多么荒唐的生活。 我差点就失去了, 最宝贵的东西-友情。
我眼中的远大前程
“远大前程”,这个译名给读者一种印象,即作品的主人公 是有远大前程的。而事实上,这个“远大前程”是带讽刺意义的, 应该说这部作品的主题决非仅仅是写孤儿皮普想当上等人的理想 幻灭的故事。 与狄更斯笔下的远大前程不同,在我眼中的远大前程,是对 于未来美好的愿景,而这种愿景是建立在自身不断努力,最终达 到目的的一个升华的过程。也许未来不会来,但不能放弃那份执 着,那份追求。 对于一些人来说,追求一份属于自己的理想职业,就属于最 远大的前程。每天你都会面临抉择,在这信息大爆炸时代,你的 抉择往往被左右,所以一些人往往随波逐流,渐渐地迷失最原始 的自己,慢慢地那些所谓的追求,就成了大家的远大前程。 而我的远大前程,希望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司,拥有一个 自己的品牌,塑造属于自己的人格,追求独具自我的个性。 《远大前程》告诉了我们:金钱买不来爱情,也买不来幸福, 而比“远大前程”和金钱更为宝贵的,是一颗纯真善良的心。而 且,拜金潮愈是凶猛,愈是能体现出这颗心的美好。
《游美札记》(1842); 《马丁 · 朱述尔维特》(1843); 《董贝父子》(1848);《圣诞故事集》。
3、高峰期(1848—1859):
《大卫 · 科波菲尔》(1849—1850); 《荒凉山庄》(1853);《艰难时世》(1854); 《小杜丽》(1857);《双城记》(185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创作末期(主要是60年代):
怀着新的生活理想,匹普拼命自修,期望能找到充满幸福 和富贵的“远大前程"。终于有一天一位律师通知他有位 恩人要出钱资助他去伦敦学习,培养他成为一位体面的绅 土。这位恩人没有透露真实身份,但匹普认定是郝香薇小 姐有意栽培他,以成全他与艾丝黛拉结成美满姻缘。来到 伦敦后,他饱食终曰,游手好闲,挥金如土,开始变得轻 浮、虚荣、自私。 不久他心中的疑团终于解开,他的远 大前程也随之受到了重创。原来他的资助者不是郝薇香小 姐,而是一名叫马格维奇的流放犯,他深爱的艾丝黛拉小 姐就是这个罪犯和一个女杀人犯所生的。他心目中的庇护 人郝薇香小姐却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复仇者。她邀他去家中, 只是为了培养艾丝黛拉使男人心碎的本领,以解心中积怨。 这时,随着恩人被捕、艾丝黛拉小姐另嫁他人,他对“远 大前程”的希望彻底破灭了。于是他逐渐清醒,痛悟前非, 重又找回过去美好的品德,开始了崭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