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李煜
四、深入赏析,合作探究 1、读上片思考下列问题: (1) 词人为什么会 “无言” ? “独上” 写出了怎样的步履和神情?
(2) 与大多数词作一样,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仔细品读 上片,说说词人是借助哪些景致描写渲染这份离愁的?
2、品读词的下片,关注名句。词的下片直接抒情,其中“剪不断,理 还乱,是离愁”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能说说这三句的妙处吗?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品读李煜的《虞美人》,然后说说它与《相见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各是什么? 虞美人 ·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 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 李煜的绝命词了。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 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共同点: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相见欢》 课型 新授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及词人的情况 2、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的心境; 3、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词; 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的心境 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词 朗读赏析,合作探究。 (教)学习过程
课时
一课时
旁注与纠错
一、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辛弃疾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人,只要经历了世事,就 不可能没有愁绪。在我们刚刚学过的唐诗中,就有李白寄托与明月的 “愁心”;有韦应物因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淡淡的忧伤;更有陈子昂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极度苦闷——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另一类愁绪 ——亡国之愁。 二、 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常识填空 词兴起于( )流行于( ) 是一种和乐歌唱、 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起初时称“( )”“( )” 和“( )”,后来也称作“( )”。其特点是“词有 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 “( )”。如“( )”就( )。词牌决定了 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以字数分为 ( )、 ( )和( )。宋代词坛上形成了( )和 ( )两大流派。 三、朗读理解,整体感知: (一)朗读练习 1、师范读,生注意:字音、停顿、语气、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生练读后指名读,师生共同予以点评,然后齐读。 (二)整体感知 这首词所传递的最主要的情感是什么?应该以怎样的语调去读?
5、道出内心复杂感受,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句子:
6、化抽象为形象,以有形喻无形的句子:
7、以丝暗喻愁思的句子:
8、仰望天空,写使人愁上添愁之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不同点:
五、当堂检测,巩固提升。
1、开篇渲染愁苦气氛,并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
2、采用白描手法,道出当时“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复杂、 微妙的真实感受的伤心语的句子:
3、既点明季节,又写出作者俯视地面所见景象,同时暗写出词人心头 凄凉之情的句子:
4、诗中仿佛使人看到一个“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