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胆矾中硫酸铜含量的测定

胆矾中硫酸铜含量的测定

胆矾中硫酸铜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巩固铜盐中铜的测定方法,并借此测定胆矾中硫酸铜含量
2、进一步掌握铜盐中铜的测定原理和碘量法的测定方法
3、熟练掌握Na
2S
2
O
3
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4、巩固终点的判断及观察
二、实验原理
在弱酸性条件下(PH=3~4),Cu2+与过量I-作用生成不溶性的CuI沉淀,同时析出与之计量相当的I
2

2Cu2+ + 5I- = 2CuI(沉淀)+ I
3
-
生成的I
2,再用Na
2
S
2
O
3
标准溶液滴定,以淀粉为指示剂,滴定至蓝色恰好褪
去为终点。

2S
2O
3
2- + I
3
- = S
4
O
6
2- + 3I-
这里的I-既是Cu2+的还原剂和沉淀剂,也是I
2
的络合剂。

由于CuI沉淀表面会吸附一些I
2,使其无法被Na
2
S
2
O
3
滴定,造成终点提前,
结果偏低。

为此在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KSCN或NH
4
SCN ,使CuI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
CuI(沉淀)+ SCN- = CuSCN(沉淀)+I-
而CuSCN不吸附I
2,因而消除了由I
2
被吸附而造成的误差,提高测定结果的准
确度。

根据Na
2S
2
O
3
标准溶液的浓度,消耗的体积,及试样重量,就可以计算出胆
矾中硫酸铜含量:
2Cu2+ ~ I
3- ~2S
2
O
3
2-
nCu2+=(CV)S
2O
3
2- =nCuSO
4
mCuSO
4 =(CV)S
2
O
3
2-.M CuSO
4
W%=(CV)S
2O
3
2-.M CuSO
4
/m
s
X 100%
三、所用试剂
K 2Cr
2
O
7
(s)、Na
2
S
2
O
3
.5H
2
O(s)、Na
2
CO
3
(s)、HCl溶液6mol.L-1
KI 溶液100g.L -1、淀粉指示剂5 g.L -1、H 2SO 4溶液1mol.L -1、KSCN 溶液100g.L -1、固体试样
四、 实验步骤
1、准确称取CuSO 4.5H 2O0.5~0.6g ,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5ml6mol.L -1H 2SO 4
和100ml 水使其溶解。

加入10ml100g.L -1KI ,立即用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加入2ml 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呈浅蓝色,再加入10ml100g.L -1KSCN ,溶液蓝色转深,再继续用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即为终点,此时溶液呈米色或浅肉红色。

平行滴定3次,计算出胆矾中CuSO 4的含量。

实验流程
滴定至溶液蓝① 10mL 碘化钾,摇匀
后放置3分钟 ② 用Na2S2o3溶液
滴定至浅黄色,加3mL 淀粉,继续滴定至浅蓝色 ③ 加KSCN10mL
100mL 水
5mL 硫酸
六、数据记录与处理
五、注意事项
1、K
2Cr
2
O
7
与KI的反应需一定时间才能进行得比较完全,故要放置5min。

2、淀粉指示剂应在临近终点时加入,而不能加得过早。

否则将有过多的I
2
与淀
粉结合,而这部分I
2
在终点时解离得较慢,使终点滞后。

3、KSCN只能在临近终点时加入,否则大量的I
2
存在有可能氧化SCN-,从而影响测定的准确度。

4、间接碘量法,必须在弱酸性和中性溶液中进行,因为酸度过高则I-容易被氧
化,I
2会发生歧化反应,Na
2
S
2
O
3
也易分解。

5、CuI沉淀表面会吸附一些I
2,使其无法被Na
2
S
2
O
3
滴定,造成终点提前,结果
偏低。

为此在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KSCN或NH
4
SCN ,使CuI转化为溶解度更小
的CuSCN,而CuSCN不吸附I
2,因而消除了由I
2
被吸附而造成的误差,提高测定
结果的准确度。

6、本实验利用的是间接碘量法,因此要注意防止I
2
挥发,I-被氧化六、思考题
1、如何配制和保存Na
2S
2
O
3
溶液?
2、用K
2Cr
2
O
7
作基准物质标定Na
2
S
2
O
3
溶液时,为何要加入过量的KI和HCl溶
液?为什么要放置一段时间后才加水稀释?加水稀释的目的又是什么?
3、为什么在Na
2S
2
O
3
溶液的标定和胆矾中铜含量的测定实验中,要分别用
Na
2S
2
O
3
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黄绿色和浅黄色后,才加入淀粉指示剂?
4、在胆矾中铜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加入KI的作用是什么?加KSCN又有何目
的?
参考文献:张龙、潘亚芬《化学分析技术》
邢文卫、李炜《分析化学实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