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说课稿

《商人的地位变了》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第二框《商人的地位变了》。

一、说教材和课标
本课从商人的经营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贵族经济地位的变化以及农民角色的转变,描述了工商业的兴起改变了国家的经济政策、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

说明了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社会变革的道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手工工场的兴起和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等相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所以本课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与本课对应的课标是:
4-3 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二、说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手工工场的特点和对社会的影响,对工商业的兴起改变农业社会的面貌已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还缺乏对历史事件全面的分析能力和横向的比较能力。

因而本课教学应温故知新、复习导入;同时创设思辨历史情境,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模拟历史情境,提高学生全面分析和比较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和理解不断深入。

八年级学生正值青春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有一定的想象力、创造力,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

因而本课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情绪状态和思绪状态,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初中学生虽已经历过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的能力及小组思想概括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而教学应注意将合作学习与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代表发言的方式培养其小组思想概括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说学习目标
根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教学的实际以及学情设计了本课的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伊丽莎白女王的重商政策,理解其重商政策对商人地位的影响;
2、了解贵族没落的情况;
3、理解新的社会阶层的诞生:早期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入小说《威尼斯商人》、指导学生阅读书本图5-5以及“富格尔
写给国王的信”、寻找伊丽莎白一世的措施等活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理解商人地位的提高。

2、通过温故知新、问题思考、材料分析、歌谣感悟, 知识小结, 课外拓展、课堂小结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生产力的提高对人类生活变化、社会地位改变的过程;领悟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理解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社会变革的道理。

四、说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商人地位发生改变。

理由是随着西欧工商业的发展,商人地位发生巨大的变化,这最终导致了贵族和农民阶层的变化。

难点是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理由是社会阶层和社会结构这些概念比较抽象,对初中学生来说,较难理解。

五、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选择
新课程极力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理念,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获得,学习的过程即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

同时,我认为,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探究、能否主动的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其前提是学习的兴趣。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本节课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积累以及积极的情感体验。

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情境体验法、角色体验法和对比教学法等,采用前两种教法的理由是激发学生兴趣与思维,努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设计有效问题,使教学有的放矢,顺利达成课标要求。

采用对比教学法则主要为了强化知识之间的对比,从而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透彻。

2、学法指导
合作讨论法:小组成员在一定的合作任务的指引下,通过发表和交流个人观点,达到经验共享,提升问题解决的水平。

教师提供四个任务情境,小组可任选其中一个,突现小组讨论话题选择的自主性。

在教学中,要实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六、说教学环节
1、教学思路:本课教学落实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理念,重组教材内容,运用模拟历史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富商的“牛气冲天”,理解西欧各国君主“力排众议,牛力推行重商政策的原因,体会贵族”无力回天、走向衰落,只好吹破牛皮”的尴尬,,感受农民做牛做马的无奈。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社会各阶层发生的深刻变化。

七、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重视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1、商人地位的改变
2、贵族地位的变化
3、农民地位的变化 生产力变化 手工作坊——手工工场
↓作坊主——富商——(资产阶级)
4、社会结构的变化
生产关系变化失地农民—雇佣工人—(工人阶级)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积极创设学习情境,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评价能力及正确的历史观为目的,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为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活动中体验,在情境中升华,在交流中感悟,培养多种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和挑战。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说课安排,请各位评委老师指导,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