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镇原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下面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的选项填在后面的答题表中。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B. 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C. 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D. 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区域的基本特征。
【详解】A项区域的界线有明确的也有模糊的,A错误;B项区域内部性质相对一致,区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B错误;C项区域的划分有多种形式,可以根据自然要素划分,也可根据人为因素划分,C错误;D项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D正确。
故选D。
2.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南方差B. 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C. 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坦状D. 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厚重【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详解】由于南北方光照条件的差异,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南方强;由于南北方降水条件的差异,从北向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故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B正确;由于南北方气温条件的差异,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轻薄。
故选B。
读“某地区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3. 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 交通发达B. 单位面积产量高C. 水热条件好D. 人均耕地面积广4. 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A. 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B. 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C. 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D. 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5. 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 土壤十分贫瘠B. 开发的成本太高C. 粮食过剩,价格下降D.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答案】3. D 4. B 5. D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环境概况,并能结合区域地理环境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3题详解】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河流、轮廓的分布判断,该平原为东北平原,由于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广,故商品率高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D正确。
故选D。
【4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东北平原地广人稀,是我国主要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地区,故农业生产主要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模式,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广,故商品率高,故B选项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符合题意。
故选B。
【5题详解】三江平原是我国沼泽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沼泽地有强大的生态环境功能,故为了保护湿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D正确,故选D。
6.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
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对 1985年和 2015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A. 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B. 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C. 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D. 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详解】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各功能区的分布、组合,而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构成的地域结构的变化,就主要表现为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
故通过城市土地利用图层分析,能够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C正确,故选C。
7.“数字地球”是指()A. 用数字表示地球的大小B. 把整个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C. 用经纬网的数据来表示地理事物的位置D. 用GPS数据来表示地球上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答案】B【分析】本题旨在考查3S技术的实际应用。
【详解】数字地球指的是建立一个地球信息模型,该模型将地球上每一角落的信息都收集、整理、归纳,并且按照地球地理坐标建立完整的信息模型并且用网络联结起来,从而使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可以快速、完整、形象地了解地球宏观和微观的各种情况,并充分发挥这些数据的作用,B项符合。
故选B。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8.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 风化作用B. 风蚀作用C. 水蚀作用D. 沉积作用9.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 滥伐森林B. 过度放牧C. 开山取石D. 环境污染10. 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 )A. 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B. 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C. 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 彻底退耕还林【答案】8. C 9. A 10. B【解析】【8题详解】本天空城红色荒漠的自然成因分析。
江西省南部山区属我国丘陵山区,“红色荒漠”的形成是水土流失的结果。
其自然原因从外力作用看是流水侵蚀作用造成,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9题详解】“红色荒漠”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土地区。
该区域人口密度较大,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滥伐森林,破坏植被,土层变薄,土壤极易被侵蚀,基岩裸露,形成“红色荒漠”。
“红色荒漠"的形成与环境污染无关,故A项正确、D项错误。
“红色荒漠"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土地区,该地区植被以林地为主。
过度放牧主要发生于我国牧区,故B项错误。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易引起土壤盐碱化(如大水漫灌),与"红色荒漠”的形成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10题详解】江西丘陵自然条件特点有,丘陵由各种岩类组成的坡面组合体;坡度一般较缓,切割破碎,无一定方向;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强降雨,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低山丘陵地区既要保持水土又要发展经济,需要结合当地多山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农林牧副渔相结合,故B项正确。
大力开荒种田和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破坏植被,会加剧“红色荒漠”,故A项、C项均错误。
彻底退耕还林不符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的原则,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11.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 )A. 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B.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C. 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D. 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答案】C【解析】【详解】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是森林调节气候的功能,A错误;B、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是调节径流的功能,B错误;C、热带雨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C正确;D、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属于生物基因库功能,D错误。
故选C。
【点睛】“肺”的主要功能是呼吸;亚马逊雨林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调节全球气候,故称为地球之肺。
12.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 (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②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A【分析】考查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贫瘠的原因。
【详解】热带雨林的营养全部储存在生物体内,所以土壤非常的贫瘠,一旦植被被破坏,生态系统就被破坏,所以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①增加木材产量②改善生态环境③增加农民收入④调整农业结构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14. 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B. 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C. ③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D ③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答案】13. D 14. C【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
【13题详解】“退耕还林”减少了耕地面积,增大了林地比重,既调整了农业结构,又改善了相应地区的生态环境,②④正确;增加木材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属于经济效益,不是“退耕还林”的“直接”目的,故①③错误。
故选D【14题详解】①为“三北”防护林,其主要作用为防风固沙,A错误;②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其主要作用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错误;③为沿海防护林,有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袭击的作用,C正确,D错误。
故选C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A. 夏季高温多雨B. 城市化水平高C. 水资源丰富D. 重化工业基地16. 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A.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C. 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D. 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答案】15. D 16. B【解析】【15题详解】两区域分别是山西省、德国鲁尔区,共同的特征有都是重化工业基地,D对。
鲁尔区终年温和湿润,A错。
山西省城市化水平低,水资源缺乏,B、C错。
【16题详解】两区域都以重化工业为主,突出的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大力发展新兴产业,B对。
鲁尔区地势平坦,水土流失问题少,A错。
鲁尔区有完善的交通,便利的水运网,C错。
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煤化工,不能减轻环境污染,D错。
【点睛】两区域都以重化工业为主,突出的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17. 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 )A. 发电B. 防洪C. 养殖D. 梯级开发【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意在考查学生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能力,总体难度一般,只要准确阅读图表即可正确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