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1)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1)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教学目标1、领悟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的巧妙使用,把握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升学生的散文鉴赏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

3、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著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1、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寄寓于小屋的生活理想。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尽可能背诵一些比喻句或对称、排比句。

2、比较欣赏法。

如将本文与刘禹锡的《陋室铭》的比较阅读。

3、讨论法。

如对文章托物言志中“志”的含义的理解。

课时安排: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脉,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2、品读文章,品味清新淡雅的优美语言。

3、品读文章,掌握课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使用,品味清新淡雅的优美语言。

一、导入设计各位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这样的一篇课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大家记得这是出自哪篇课文吗?(学生回答《陋室铭》)对,这就是出自刘禹锡的《陋室铭》。

在这个篇文章中,刘禹锡描写了自己的居室,并借助自己的居室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刘禹锡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现在,我们一起齐声朗读刘禹锡的《陋室铭》,重新去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幻灯片展示《陋室铭》全文,学生齐读)这虽是一栋陋室,但是在诗人眼里却充满了清幽雅静的情趣。

今天,我们再一起去参观一间山间的小屋,去欣赏李乐薇笔下的《我的空中楼阁》。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1页。

二、教学过程设计(一)介绍作者李乐薇(1930~ )江苏省南京市人。

早年曾肄业于上海大厦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艺教育工作,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

她的散文作品,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信息。

(二)1、标注段落,听录音范读,并思考幻灯片上展示的两个问题,① 题目中“我的空中楼阁”在文中是指什么”;②在这篇课文中描写了“空中楼阁”周围的什么环境或景物?这些景物或环境各自又有什么特点?(提示: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明快、乐观的,听录音朗读时要注意去体会作者的情感,仔细揣摩文中描写优美的句子)2、正音正字:眉黛(dài)山脊(jǐ) 点缀(zhuì)婀娜(ē nuó)休憩(qì)逊(xùn)含蓄(xù)一幢(zhuàng)游目骋怀(chěng)宁谧(mì)3、同学们回答幻灯片上的问题。

教师明确:题目中“我的空中楼阁”在文中是指小屋,建在山上的小屋。

在文中描写了小屋的“山”、“树”、“领土、领空”、“花园”、“光线”、“空气”、“山路”、“夜晚”、“室内设计”。

(1)题目中的“我的空中楼阁”在文中指的是什么?(预设学生回答:小屋,并板书“小屋”)(2)课文描写了小屋周围的什么景物或环境呢?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呢?从课文的具体段落,具体语句中分析。

(预设同学们找出描写小屋周围的景色与相关的小屋的环境描写,若找不全,要稍加引导。

)教师明确:①描写了小屋的山。

提问:作者描写的山使小屋有什么特点呢?“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我的小屋玲珑的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大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归纳:在山的映衬下,小屋具有玲珑的特点。

(分析: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把山比作眉黛,而小屋是眉梢上的痣一点,“痣”非常的小,很轻巧,玲珑,由此可看出小屋具有玲珑轻灵的特点。

)板书:山②描写了小屋周围的树“山上有了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

”(引导阅读:“一片”说明了树的数量之多)“有了这很多树,小屋有了很多特点。

书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因为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通过映衬的手法,树在小屋的映衬下,具有动、高大、多的特点。

)板书:树动、高大、多③描写了小屋的领土、领空引导学生找出描写了小屋的领土领空。

“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

论‘领土’,只有有限的一点。

……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

”④描写了小屋的花园“有形的围墙围住了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

”小屋的花园里,种满了各式各样的花,可谓是缤纷多彩。

提问:大家试想一下,假若你的花园中也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朵,你们觉得美不美啊?那么我们能够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这个美丽的花园呢?(预设同学们各抒己见,老师总结归纳为“绚烂”。

)板书:花园绚烂⑤小屋的空气“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是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归纳:小屋空气的特点“清新”)板书:空气清新⑥小屋的光线“小屋的光线以明亮为好,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

”(归纳:小屋光线的特点是“明亮”)板书:光线明亮⑦小屋的山路“出入的交通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

”(小屋山路的特点:崎岖陡峭)板书:山路崎岖⑧小屋的夜晚“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

在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了万家灯火……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归纳小屋夜晚的特点是朦胧)板书:夜朦胧⑨小屋的室内设计“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能够省去很多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

”“虽不养鸟,每天却又鸟语盈耳。

”“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归纳:小屋室内设计的特点是自然。

小屋室内的装饰品,都是大自然中存有的景观,这些景观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纯大自然的风光,使小屋的布局自然,亲切。

)板书:室内设计自然(三)总结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有这么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也就是说,在一篇文章中,作者描写的景物,或浓墨,或轻描淡写,这些景物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抒发,都蕴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其中。

在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中》,李乐薇用其清新的笔触为我们表现了小屋的山、树、领土领空,小屋的空气、光线,小屋的山路,夜晚的小屋以小屋的室内设计,作者描写这些景物主要想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心中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希望同学们在课后仔细阅读文中的语句,并试着揣摩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这节课先上到这里,下课。

三、板书设计山(朦胧)夜树一、托物言志(崎岖)山路小屋领土领空光线花园空气(清新)二、语言美(比喻、拟人)三、多角度描写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2、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寄寓于小屋的生活理想。

一、导入设计同学们,在上一节课中,我们一起走进了李乐薇笔下的我的空中楼阁,我们看到了小屋周围的很多很优美的景物,比如小屋的山、树,看到了小屋夜晚时分那种朦胧美的特点,感受到了李乐薇文章清丽优雅的特点。

在上一节课结束的时候,老师以王国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提出了一个问题,也就是,作者描写了很多小屋周围景物与环境,作者主要想借这些景物描写抒发自己怎样的思想情感呢?我们这个节课就一起深入分析,一起去体味作者内心的思想情感。

二、研读课文,分析重点语句,体味作者情感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随着李乐薇领路到了作者小屋周围的山、树、花园,感受到了山上清新的空气以及小屋明亮的光线,更是领略到了小屋夜晚时分那种犹如海市蜃楼般的梦幻景色,我们现在试着用一个词来归纳一下,小屋的自然环境具有什么特点呢?(预设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明确:小屋的自然环境优美如画。

问:作者描绘这么优美的小屋的自然环境,作者想要表达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我们接着具体来分析。

幻灯片展示:1、第1自然段,“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作者使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了小屋和山,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2、第7自然段,“这些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第11自然段,“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是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作者闻着山上的空气,为什么会觉得是“香”呢?这里主要想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4、第14自然段,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屋的山路是非常崎岖陡峭的,这么崎岖陡峭的山路,为什么作者却称它为“幸福的阶梯”、“空中走廊”?(用原文回答)5、第18自然段,“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这里的“自然”有什么深刻的内涵?)教师明确:1、作者将“山”比作女子描画过的眉毛,“小屋”比作眉梢上的一点“痣”。

用“痣的一点”这样的表达说明了小屋之轻巧。

不但点染了小屋立于山脊的玲珑清新,自然柔和,而且令人由之联想到妙龄女子的妩媚之态,从而对所描绘景物产生一种具体、亲切之感。

2、这个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作者将含蓄、有风度这样的品格赋予了小屋,实际这是作者借小屋表达自己对人格尊严和崇高精神品格的追求。

板书:小屋品格含蓄而有风度3、这个“香”字形象地说明了小屋空气清新的特点,而且还抒发了作者一种愉悦的心情,由此,表达了作者对小屋的喜爱之情。

(情感补充:人只有在心情愉悦的时候,才会有“香’这样的感觉,否则,再清新、再美好的事物,都会使人觉得心烦意乱。

)4、原文回答: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作者情感的把握:明明是高高的山坡,崎岖的山路,作者却说“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这里我们能够看出作者具有什么样的人格品质呢? 说明了作者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更充分说明了作者对小屋的由衷喜爱之情。

问:我们试着来归纳一下,作者生活在这样的小屋中,作者有什么样的心理感受?(作者生活在这样的小屋中,是快乐幸福的)板书:小屋生活快乐幸福5、这里使用了比喻中暗喻的手法,将大自然比喻成一幅巨画,意境开阔,十分自然;其次,这里的“自然”既是指门外的巨画,同时寄寓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师:文中有一自然段描写了小屋的生活环境,小屋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大家把相对应地语句读出来。

(明确:13自然段,“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

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

)板书:生活环境独立、安静、三、整体感知,体会作者思想情感李乐薇用极其清新、柔美的文字向我们描绘了她的小屋,她的空中楼阁,跟随李乐薇的笔触,我们感受到了李乐薇对小屋的喜爱,对人格尊严的追求以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