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导言美学即是研究有关审美活动规律的学科。

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

美学审美感受主体方面表现为审美经验,在客体方面表现为它的审美价值。

荒漠与河流设计美学是一门应用美学,它在科技美学研究的基础上,具体地探讨设计领域的审美规律耐用、经济和美观审美功能不仅直接提供了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的某种精神愉悦和满足,而且成为传达产品功能目的和整体价值的一种表现手段,这就为商品的展示和信息传播提供了最直接的和最有力的途径。

避免两种倾向:一种另一种罗斯金的建筑评论一个设计师素质的高低,有匠气灵性之别思想境界。

知识结构和感悟能力的不同造成的。

杰出的设计师都会形成自己的设计哲学观和美学观,都要取得对设计的某种规律性的把握。

我国古代具有丰富的造物和建筑的美学思想。

《老子》“有无相生”、“虚实互补”的空间观念。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为器物和空间的造型原理指明了方向。

计成在《园治》中提出的天人合一观和系统观表现了“虽由人用,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园思想。

设计的文化取向与市场取向可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产品系统与人的关系实用、认知和审美三种功能的复合体。

以符号认知功能为先导、以实用功能为取向和依托、以审美功能为表现手段和精神追求的原理是共同的。

第一章形态构成论设计的定义中设计形态学形态学在生物领域,林奈拉马克生物形态学有机结构形态的科学德国艺术批评家赫尔德《拉奥孔》第一种建筑艺术园艺艺术第三种服装艺术第四种男人从事的各种活计第五种则是语言。

森培尔第一节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各种自然物的存在和运动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形式和秩序1.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与功能启示孔子说:九曲洄流、潮回汐转都可以成为君子人格的象征。

顾凯之《周易》“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杜季阳《云林石谱》对于峰石的形象特征和气势,用瘦指峰石的苗条多姿,风骨磊磊;皱指石身起伏不平,能看到有节奏的明暗变化;漏指石身里边有空穴上下相通、脉络连贯;透指玲珑多空穴,前后能透过光线;清则指具有阴柔的秀丽之美;丑是富有奇特的滑稽感;顽是有坚实浑厚的阳刚之美;而拙是富有质朴、痴阔之感。

对自然之石的观照丰富和发展了人对自然形态的感受力。

贡布里有机体呈现出来某些式样的可见图案必定是有其用处的。

一种是动物形成的伪装图案,其目的是为了不被别的食肉动物发现;另一种则是动物形成的醒目图案,其目的是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力。

峨眉山下枯叶蝴蝶求得保护和生存“物竟天择,适者生存”在遗传中使用有利变异不断保持和积累起来。

统一尺度同地球引力场相联系的各种生物的形态美,都是与它自身的生物种属的特点相关联的。

植物叶脉的韵律蜘蛛的织网方法燕子的营巢藻类热带荷叶似的浮在水面上的花卉叫王莲直径可达1.5至2米,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坐在上面不会下沉。

建筑师受到王莲叶子的启示,设计出具有薄膜结构的建筑造型。

1851年水晶宫园艺师兼建筑师的帕克斯顿钢架和玻璃为预制构件,在现场进行装配。

展厅体积庞大,结构轻巧,而内部宽敞明亮,为现代建筑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在生存机制。

能量转换。

信息识别等方面,许多生物所达到的效率、速度、灵敏、可靠和精巧都会令人叹为观止的。

仿生学20世纪60年代结构特性、能量转换和信息过程中获得的知识知识,用来改善和创新产品的技术功能和结构原理,这是一种生物模拟的方法。

蜻蜓蜜蜂复眼,光学测速仪,可以更精确的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

流线型体形箭鱼鱿鱼长度的28%,这是一种阻力最小的形状。

潜艇现代核潜艇海豚或鲸的轮廓和比例建造了。

航速20%至30%在自然形态中,情感意蕴最具亲和力的便是人体了。

罗丹柯布西埃2、人工形态的构成人工形态与自然形态的不同之处首先人工形态的东西是人们有目的的劳动成果,,直接用于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因此它的存在具有符合人的目的性的特点。

符合自然演化的“目的性”,其次,人工形态它具有人的主体性特征。

主体性反映了人作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需要、目的、意向、和心里特征。

这种特征通过主体的活动而凝结在产品中,转化为一种静止的物质属性。

再次,人工制品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成为特定的社会文化的产物。

它总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演化。

材料、结构是产品内部不同材料的组合方式,形式是产品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功能则是产品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而构成了对人的一定效用。

材料老子说:“朴散则为器”,为结构性材料和功能性材料。

历史上不同材料的运用往往标志着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和时代特征。

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治炼技术青铜器陶器铜锡合金春秋战国新材料的出现,为产品结构的变革提供了物质前提。

19世纪足够的钢铁材料,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结构格罗皮乌斯“新型人造材料——钢、混凝土、玻璃——积极取代了传统的建筑原材料。

它们的刚度和分子密度都提供了建造大跨度的几乎是空透的建筑物的可能,前代的技艺对此显然是无能为力的。

这种结构体积的巨大节约,本身就是建筑事业中的一种革命。

”材料的选择对于产品的工艺性能、质量特性以及市场效果具有重大的影响。

产品的创新往往首先是从材料的选择上突破的。

钢管、压合板或硬质发泡塑料产品设计在材料的运用上,一般存在三种不同的趋向:其一是返朴归真:适应于当代生态观念。

如:原木家具其二:逼肖自然:如:人造革模仿天然皮革,人造丝模仿真丝制品。

其三是“舍弃质感突出形式”后现代放弃对质感的追求,重于色彩、形式的变化。

结构产品中各种材料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称为结构。

材料是结构的物质承担者;结构是产品的物质功能载体。

吸尘器层次性、有序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层次性是指根据产品复杂程度的不同,它的结构可能包含零件、组件、部件等不同隶属程度的组合关系。

如:汽车有序性,是指产品作为一个有序的整体,无论处于静态或动态过程中,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能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

构件受力的变形、受然的膨胀、运动的磨损。

结构稳定性是确保产品功能可靠性和人与产品的安全性的保证。

结构作为功能的载体,它是依据产品的功能目的来选择和确定的。

例如,洗衣机的功能水的涡旋超声波振动同是一种功能可以由不同的结构和技术方法来实现,产品结构与功能之间不存在单一对应的关系。

形式产品的形式是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即由一定形体、色彩、质地等产品外观的物质要素所构成,它可以直接为人所感知,形式是产品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

产品的内容材料和结构还包括功能实用的物质功能,还包括精神功能。

决定产品形式的因素包括产品的材料、结构、实用功能、认知功能以及审美功能等诸多因素,工艺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的制约。

形式总是受制于材料、结构和物质功能的要求,但同时它又积极地影响到产品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发挥。

形式的自由度,功能产品的功能是指产品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对人发挥的效用。

任何一个产品,在设计时首先要对其功能作出明确的定义。

这样做,才能明确揭示出这一产品功能的内涵和要求。

如:钟表水湿洗剂干洗第二节人的感知特性与完形理论感知与活动的结合,形成了人的各种心里感受,期中包括情感的和审美的体验。

因此了解人对产品的感知特性,成为设计美学不可缺少的知识前提。

1.感知觉与感受性感知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

由于分析器的不同,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等,感觉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基础,感觉也是审美感受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心理素质,它也可以引发人的默写生理快感。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它是有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化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总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过去经验选择理解视觉,触觉、肤觉或动觉,对实用性设计产品的知觉具有多感官联合作用的特点,这是感知设计产品与感知纯艺术品的一个显著区别,就知觉的抽象而言,面是对比体更高的层次,而对线或点的观察,则是层次更高的操作,这便是人的知觉心理的发展过程。

感觉的模式成了感知的刺激模式,时间模式,空间模式,当连续的刺激先后作用于感官时,便形成刺激的时间模式。

(1)积累作用,(2)融合作用(3)适应现象收到不同刺激时,刺激的空间模式(1)空间的累积和扩散,扩散现象(2)空间融合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点绘法用调色板调色,而在画布上直接画出各种纯色的点,靠观众视觉的空间融合产生一种生动的视觉形象。

(3)同时对比感受性更重要的不是这种绝对感受性的量值,而是能辨别不同刺激量引起差别的感受性,差别或限知觉恒常性与空间异向性知觉的恒常性,例如,一辆汽车,一扇门,从高楼上往下看,在垂直方向上我们的视知觉恒常性失效了,视觉空间的异向性特征,视觉空间根据方向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质。

2.人对产品的感知方式对于设计产品和纯艺术品,人们的感知方式是不同的,一幅绘画作品只是一个视觉对象如达·芬奇:“绘画涉及眼睛的十大功能:黑暗、光明、体积、色彩、形状、位置、远和近、动和静。

”绘画所运用的是一种视觉媒介。

然而设计产品却与艺术作品不同,,是与人的多种感官相联系的绘画是以人们对图形的视错为基础的设计产品却存在于真实的三维空间中,它构成了人与环境的现实关系,由此产生出一个现实性主题,把人带入生活领域和体验空间,W·施耐德: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存在不同类型的感觉““第一类是行为空间的感觉,包括触觉,生命感觉,运动感觉和平衡感觉,这些感觉与人的意志想关联,直接影响人的行为意向在活动过程中的实现,第二类是愉悦空间的感觉,包括嗅觉,味觉,视觉,和温度觉,它们与人的情感相关联,直接影响到人的愉悦性体验,第三类包括对比例或色调的感觉,完美感觉,象征(思维)感觉和认同感,它们与人的认识活动相互关联,直接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意义体验,相互联系。

空间感觉在环境设计中最为突出,如道路的设计3.完形理论在知觉领域完形心理学首先对人的视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完形概念的产生,对于知觉形式的组织,完形理论认为:人的视知觉是集中在视觉域中一部分事物上的,这部分称为图形,。

而其余的部分则称为北京,视域中形成了图形——背景的分化,图形和背景则显得不确定和模糊不清,当视线转移时,图形和背景发生颠倒,轮廓线便从一个图形转换到另一个图形上,接近组合:彼此紧密接近的刺激物比相隔较远的刺激物有较大的组合倾向,如闪电过后出现雷声,电火花同时嗅到焦糊的气味。

相似组合:彼此相似的刺激物比不相似的有更大的组合倾向,如同一色泽或形式的僵局。

良好图形组合:所谓良好图形,是指它的结构成分可以沿着已经确立的方向连续下去,或者导致整体的对称或平衡,或有助于形成一个更加紧密而完整的图形以及形成在一个共同方向上的运动。

组合中的竞争与联合。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方形或梯形砖块砌成的圆形花坛,它的圆形是不会改变的。

参照系的影响:知觉定势:定势是行为的准备状态,知觉者的定势影响他对知觉的组织,定势由过去的经验和知觉者的需要,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念所决定的,这个问题涉及心物之间的关系,就是说在外部的物理现实与人的内部心理结构之间,一定具有并能产生某种同一性的东西,否则外在事物无法唤起某种内在的心里反应,移情说,韦特默,完形心理学的另一位奠基人苛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