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设计美学02讲解

现代设计美学02讲解

英国指挥家马利翁说:“音乐是听得见的色彩, 色彩是看得见的音乐。”
一、认识色彩元素
色彩与触觉的关系
红色使人感觉温暖、牢固、坚硬;紫色使人感觉丰润、 软绵绵、毛茸茸等;白色宁静、清洁、光亮;黑色厚硬、 摸不着;灰色粗糙、无光泽等。
色彩与味觉、嗅觉的关系
“色香味美” 。通常情况下红、橙、黄暖色系感觉辣、 甘、甜、香脆等味;青、绿色使人感觉酸、涩、清淡; 紫色意味腐臭;桃色使人联想到桃花的芬芳等。
(二)色彩调和原则
同一调和/近似调和 /渐变调和/赋予同 质要素调和/间隔调 和/面积调和
二、色彩美学元素
(一)色彩对比规律
色彩对比指两种以上的颜色并置时发生色彩 反差的现象。其内容包括色彩间对应关系和 相互作用的对比效果。
色彩性质
色相、明度、纯度对比
色彩形象 色彩生理 心理效应
形状、面积、位置、肌理等对比 冷/暖、前进/后退、轻/重等对比
二、色彩美学元素
2.明度对比 色彩的明暗对比称为色彩明度对比。色彩对 比的强弱取决于明暗差别强度。色彩层次、 空间感主要来自明度对比。
二、色彩美学元素
色彩三属性中明度对比最强烈。
根据孟塞尔色立体由 黑到白的九级明度序 列,分别为低明度基 调,中明度基调,高 明度基调;配色中明 度差在三级以内称短 调,明度差在四至五 级间称中调,六级以 上为长调。运用高、 中、低基调与长、中、 短调可组成九种明度 对比色调及视觉效果。
一、认识色彩元素
红色 光波最长,折射角度最小,扩张力最强。高 饱和状态时,传递着热烈、喜庆、激情、革 命,或者残酷、危险等心理信息。
一、认识色彩元素
橙色 波长仅次于红色。对视觉刺激较大,使人感 受到脉搏加速、暖和等。饱和状态时,具有 华丽、成熟、甜蜜、温暖,或富贵、辉煌等 特征。
一、认识色彩元素
二、色彩美学元素
对比色是色相环上色差距离120度±的对比
属于中强对比效果,有鲜明、强烈、刺激、 饱满、激情、活泼等色感特征,但处理不 当会使人感到凌乱炫目、烦躁不安。
补色对比,即色相环上相差180度的距离
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这种互补色 彩搭配适合远距离视觉效果设计,如大型 广告、橱窗等使人瞬间捕获色彩印象。但 由于互补色过分刺激,若处理不当,使人 产生生硬、不雅致、幼稚、杂乱等感觉。
(一)色彩元素启示 1.色彩原理 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将太阳光引入暗房, 通过三棱镜折射把光投射于白色屏幕,屏幕 上显示出顺序排列的色带。
一、认识色彩元素
物体色彩是怎样产生的呢? 物象本身没有色彩,是由于光的照射,物象 才能呈现色相,物象对光的吸收与反射的作 用使我们看到了物象的颜色。
例,我们看到红色的物体是因为红色物体表面吸收了 日光中红以外的其他色光而反射红色光,呈白色是由 于白色物体表面几乎反射全部光线,而呈黑色是由于 黑色物体表面几乎吸收全部光线,透明的物体是光线 几乎全部穿透而不反射任何光线。
一、认识色彩元素
2.色彩三要素
色相
明度
色彩 三要素
彩度
一、认识色彩元素
(1)色相(色彩各种不同的相貌、特征) 可见色光中,因波长不同给人视觉的色彩感 觉也不同,将这种感觉赋予一个名称,如红、 橙、黄、绿、翠绿、湖蓝、青紫等,每个名 称都代表一块颜色的相貌。
一、认识色彩元素
(2)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深浅度、亮度) 无彩色系列中,黑白作为最暗和最亮的两极 端,中间存在一个从亮到暗的灰色系列。 有彩色系列中,任何一种色相都有其明度特 征,黄色明度最高,处于光谱的中心位置, 紫色明度最低,处于光谱的边缘。橙、红、 绿、蓝的明度居于黄色和紫色之间,若将这 些色相依次排列,自然显示出明度的秩序。
一、认识色彩元素
假如光源光中是单色光呢?
例,同样是白色的表面,用绿光照射时因为只有一种 绿光可以反射,因此就会呈现绿的色彩,而红色表面 由于没有红光可以反射,却把绿光的投照光吸收掉, 故呈现偏黑的颜色。
平时我们所指的固有色,通常指物体在正常 的白色日光下所呈现的色彩特征。
如绿色的树叶,因为日光的照射,树叶能把日光中的 绿光反射出来,所以我们觉得叶子是绿的。
如:红光+翠绿光=黄光,红光+蓝光=品红光,蓝光+ 绿光=青光,而红光+绿光+蓝光=白光。色调纯度取决 于两色间的成分比例。当不同色相的两色光混成白色 光时,相混的对方可称为互补色光。
一、认识色彩元素
(2)减色混合 颜料三原色互混称之为减色混合,其原理是 颜料(或染料)存在杂质和颗粒,以及物体对光 谱色选择吸收和反射的作用。 色料混合时,吸光能力加强,反射光减少, 互混成分越多,明度就越弱。多次混合,明 度与纯度就越低,最终变成浑浊灰黑色。
减色混合补色互混为灰黑,与加色混合正好相反。巧合 的是色光的三原色正好相当于物体色的三间色,而物体 色的三原色又相当于色光的三间色。
一、认识色彩元素
(3)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指基于人眼的生理机能限制而产生 的视觉色彩混合形式。这类混合效果的明度 既不增加也不减少,而是接近于混合各明度 的平均值,称为中性混合。
纯度对比的差异和视觉感受?
(1)色彩具象联想
指由看到的色彩想到客观存在的某一直观性 的具体事物颜色。
未成年人联想 红:苹果、太阳 橙:蜜柑、胡萝卜 黄:香蕉、菜花 绿:草地、树叶 蓝:天空、海洋、水 紫:紫菜、葡萄
成年人联想 红:血、红旗、口红 橙:橙汁、砖头 黄:柠檬、月亮 绿:嫩草、春天 蓝:海洋、秋空 紫:礼服、紫藤等
一、认识色彩元素
色彩与时间季节
春季,色彩表现应多用中明 度以黄绿、嫩绿、粉绿为主 调,配上粉红、桃红加以点 缀为妙;夏季,强调高明度 强对比效果和光影效果;秋 季,红、橙、黄褐色是秋季 的主色调,显辉煌和谐、成 熟美丽;冬季,色彩特征是 灰冷调,偏蓝但色味少稀。
一、认识色彩元素
3.色彩象征 某种色彩的联想在一定的地域、民族、历史、 宗教、阶层等范围被赋予特定含义,并被大 众认同且加以推广,传递特定的色彩信息。
明度对比的类型和视觉感受?
二、色彩美学元素
3.彩度对比
色彩的彩度即鲜艳度,当两色以上并置时, 其艳度差别形成对比现象,称为彩度对比。 纯度对比的强弱取决于纯度差。
纯度对比中,强对比效果鲜明、形象清晰; 中对比有柔和、朦胧感;弱对比效果形象模 糊、视认度低。纯度对比过强会使画面产生 生硬、刺激、炫目之感。纯度对比不足易造 成含混、肮脏、贫弱之感。
在一定空间距离内,人的视觉 能够把两种以上的并置色彩自 动感应同化为新色彩的混合法 称之为空间混合。这种混合原 理是不加光也不减光,色本身 并没有真正混合,它必须借助 一定的空间距离来完成。
一、认识色彩元素
(二) 色彩元素的特征 1.色彩的性格特征 人的视觉感官接受外部色彩刺激产生直觉映 像的同时,自动引发出对应的思维活动,如 情感、精神、行为等,即“色彩心理效应”。
紫:高贵、优雅
紫:优美、华贵、消极
一、认识色彩元素
(3)色彩的共感联想 指由色彩视觉引导出其他领域的感觉或反向 的色彩心理联想形式。
季节 表情
听觉 色彩 嗅觉
触觉 味觉
一、认识色彩元素
色彩与听觉联想
纯红色给人感觉吼叫、热闹、呐喊;清红色感觉震动、 情语;暗红色感觉低沉、嘶哑声;浊红色感觉噪声、嗡 嗡声;橙色感觉嘹亮、悠扬、深厚、悲壮等声音。
黄色 黄色波长居中,亮度最高,给人以轻快、活 跃、辉煌、充满希望和阳光般的色彩印象, 因此黄色象征智慧、权势;另由于黄色过于 明亮,有娇气、冷漠、轻薄及不稳定的特征。
一、认识色彩元素
绿色 光波波长居中,是人眼最适应的色光,显得 温和平常。高纯度绿色显得很宽容、大度, 蕴涵着和平、生命、青春、希望等含义。
一、认识色彩元素
色彩与表情的关系
喜的色调,一般表现为高彩度的暖色调,多以红、橙 红为基调,配以黄绿或嫩绿作补色,使之强烈活跃。 怒的色调,常以中高彩度的暖紫色为主,要注意明度 大反差。 哀的色调,多用无彩色系列和低彩冷调,冷灰、暗灰 或浊灰令人感到沉闷、阴郁等。 乐的色调,适合高明度暖色系,如粉红、桃红、鲜黄、 嫩黄绿等。
色立体
一、认识色彩元素
一、认识色彩元素
3.色彩混合(颜色与 颜色相互混合后形成与原色不同
的新的颜色)
中性 混合
加色 混合
色彩 混合
减色 混合
一、认识色彩元素
(1)加色混合 色光混合称之为加色混合,其原理是将色光 三原色(朱红、翠绿、蓝紫)混合,各原色光明 度相加,混合成分越多,混色明度就越高(亮)。 成分越多,混色明度就越高(亮)。就是说,明 度总和等于各原色光明度之和,如果将三原 色作适当比例的混合,可得到全色系列。
二、色彩比色
补色
二、色彩美学元素
同类色位于色相环15度以内的对比 色相间模糊含蓄,个性缺乏,因此对比较 弱,有视觉平淡、脆弱、过分和谐特点。
邻近色指色相环上距离60度±的色彩对比 效果显得丰满、活泼。如红紫与橙色、紫 蓝与绿色对比等,这种对比色调鲜明、刺 激适中、情感突出。
现代设计美学
计算机科学学院 彭文秀
现代设计美学
色彩设计 影像设计
标志设计
装饰设计
现代 元 设计 素
包装设计
图形设计
字体设计
工艺设计
色彩设计
一、认识色彩元素
(一)色彩元素启示 1.色彩原理 2.色彩三要素 3.色彩混合 (二)色彩元素的特征 1.色彩的性格特征 2.色彩联想 3.色彩象征
二、色彩美学元素
一、认识色彩元素
(2)色彩的抽象联想
指由看到的色彩直接想象到某种富于哲理或 抽象性逻辑概念。
青年人抽象色彩联想
老年人抽象色彩联想
红:热情、革命、危险 红:热烈、卑俗、幼稚
橙:焦躁、可怜、温情 橙:甘甜、明朗、华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