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考模拟试卷浦江三中2010学年语文学科中考模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文言文阅读(共42分)(一)默写(18分)1.八月湖水平,。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马作的卢飞快,。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4.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6.,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诗中“班马”的意思是。
(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是一首意味深长的送别诗,表达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
B.“孤蓬”在这里喻指作者自己,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远离后的孤单无依。
C.颈联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无限关切之情自然溢出。
D.尾联写离别的场景,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情感真挚。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①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②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9.选文出自课文作者是_____(朝代)的(人名)。
(3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2分)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1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不得而见之矣”的“得”在这里可以解释为“得到”。
B.第①节中,为了证明“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作者共列举了两个藏书者不读书的事实。
C.第①节中,“惴惴焉摩玩之不已”运用动作和心理描写,写出了借物者担心主人讨还的心情。
D.第②节中,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黄允修应该珍惜年少时光,勤奋学习。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余尝游于京师侯家①富人之园,见其所蓄②,自绝徼③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④,弈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一石,百钱买一花而不自惜。
然有竹据其间,或芟⑤而去焉,曰:“母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城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
然才遇霜雪,又槁⑥以死。
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
而江南人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节选自《任光禄竹溪记》)【注释】①侯家:王侯之家。
②蓄:蓄养,收藏。
③绝徼:极远的边地。
④其为园:他们建造园子。
⑤芟(shān):割。
⑥槁:干枯。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而所不能致.者惟竹()2.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1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14. 京城人不惜“千钱”买一竹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15.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3分)二、现代文阅读(共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2分)乐趣的果实①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像繁花的品种一般多。
②人人都有自己的乐趣。
有的人把读书当作乐趣,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还要从时间的隙缝中偷光苦学;有的人把运动当作乐趣,每天不跑跑跳跳,舒舒筋骨,就觉得老不自在;有的人把劳动当作乐趣,到了不能劳动的时候,还要撑持着起来干点活;自然也有人把吃喝玩乐、闲游浪荡,当作最大的乐趣。
至于那些更等而下之的“乐趣”,就不必去说它了。
③乐趣,反映了人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的道德品质,当然也反映了人的世界观。
④乐趣,也可以说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芽、生长,而且总要开花,总会结果。
结果把乐趣比作种子,那么,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陶醉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
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运动是一种乐趣,健康是它的果实;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果实。
结什么果,完全是由种子——乐趣的本身来决定的。
这本来是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
但是有的人还是常被俗艳的花朵——从低级趣味中得来的欢娱所迷,以致看不清自己所倾心的乐趣蕴藏着恶的因子;自然也预料不到它要结成的果实是恶果和苦果。
就以安逸这种“乐趣”为例吧!热衷于安逸的人们,在轻飘飘的环境中,享受着软绵绵的生活,沉浸在感官的欢娱里,逸乐所开的花朵使他们变得醉醺醺了,还怎能使他们看到这种“乐趣”所潜藏的危机,和它必然要结成的名叫“空虚”和“腐败”的恶果呢?⑤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应该支配习惯,而不是习惯支配人。
一个人,不能去掉他的坏习惯那简直是一文不值。
”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欢娱。
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和从中得到使自己为之激越振奋的那种欢娱。
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健康、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
千万不要被俗艳的欢娱之花所迷。
当你为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心花怒放的时候,得多想一想花朵的种子,并且预见到将要结成的是什么样的果实才好。
16.“乐趣的果实”比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节中加点的“俗艳的欢娱之花”比喻的是______ __ 。
(本题用文中的语句回答)(6分)17.第②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 __,作用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
(4分)18.在第④段的横线上,仿照前面的句式和修辞手法,续写一句话,要使上下文衔接自然,文意贯通。
(4分)1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第②节中加引号的“乐趣”表明是特殊含义。
B、作者认为乐趣是一个人精神风貌的反映。
C、结什么果,并不完全是由种子——乐趣的本身来决定的。
D、本文通篇采用比喻论证,使说理通俗易懂。
20.第⑤段中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引用得是否妥当?为什么?(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26分)又临黄河岸高缨①不知为什么,每当我看到黄河,眼中常渗出热泪。
②大约是少年时候的记忆老盘旋在我心里吧!那时,日寇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俯冲的敌机,飞落的炮弹,爬满火车顶的难民……我被大人们塞进闷死人的车厢,暗夜中逃过黄河。
在渭水之滨的山村里,我捏紧小拳头,眼里闪着泪星儿,跟流亡的大学生们学唱那首悲愤的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③直到建国后,我才第二次看见黄河。
火车北上,欢腾地驶过新生的中原。
当列车员告诉乘客们,火车就要跨过伟大的黄河的时候,我急忙把前额贴在车窗上,看浩荡的浊流沉着而有力地漫过大地。
一瞬间,我的眼睛润湿了,我胸中涌出了那首崇高的歌:“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④大前年的秋天,我去访问呼和浩特。
好友邀我一道去登大青山。
汽车盘旋而上,窗外掠过如花的红叶和挺秀的白桦林。
一路上,好友给我说了好些抗日战争时期蒙、汉人民并肩战斗的故事,那昔日的厮杀声和马蹄声,犹在耳边。
车停在山巅,他遥指苍莽的土默特平川,深情地说:“看,黄河!”可不,远处不就是我久违的黄河吗?像一根不见首尾的丝带,云中而来,雾中而去,千回万转,把我的无尽思绪缠入过去,引向未来。
⑤去年夏天,我又临黄河岸。
不是在北方,而是在四川的若尔盖大草原。
⑥谁都知道,四川省属于长江流域。
可粗心的人们不曾留意,这巴山蜀水,却也属黄河的版图。
黄河,这万水之父,来自巴颜喀拉山,奔过青海高地,急转直下,轻轻地、轻轻地擦过川西北的边缘。
⑦我来到若尔盖的辖曼牧场,一下车,就央告牧场的同志,快带我去看看黄河。
于是备马置鞍,牧场的副场长求吉同志,热心地伴我同行。
⑧马蹄溅溅,踩过一条小溪。
前面是一大片数千亩的人工草场,种植着披碱草、燕麦和紫花苜蓿。
求吉告诉我,眼下这寂静的草原,也曾有过一番沸腾的景象:为建设美好家园所激奋的牧民们,用拖拉机的队列翻起了亘古沉睡的处女地,播下优良草种,造就了这草原上的草原。
正是由于近年来他们狠抓草原建设,牲畜才摆脱了靠天吃草、夏足冬欠的困窘,更快地fányǎn起来。
⑨看四处,牧草高及马胸,繁花美似彩毡。
这是草原牧民用辛勤的汗水描绘出来的美景。
肥美的牧草,让马儿走到这里,也只恋着埋头吃草,却把我们搁在马鞍上。
我想着心中的黄河,于是扬起马鞭,马儿跃过沟渠,直奔一带浅山。
⑩求吉先登上山头,他翻身下马,欢叫着对我招手:“快,快来看!”⑾啊,黄河,我又一次,又一次看到了你!⑿千里草原上,从天地相接的远方,迂回曲折,慢慢悠悠地走来了黄河。
没有奔腾的激浪,没有啸叫的怒涛,安详、舒展而从容不迫。
这里河面不过百十来米,两岸像刀削般整齐;那深沉的河水,呈现着淡淡的绿色,清晰地映出白云的影子。
黄河,似乎在沉思,在暂时地歇息,在默默地积蓄力量,在期待着明天的奔腾……⒀是这样的吗?黄河!此时此地,你多像我们中华民族的今天。
我们黄河的子孙们,经历了多少苦难和欢欣,黑暗和光明,失败和胜利……空前浩劫的十年,把我们民族的元气几乎耗尽,留下了贫穷、迷惑、创伤和艰辛。
哀叹吗?不!那是弱者的声音。
我们需要的是智慧的目光,是积淀的力量,是航机起飞前的滑行,是健将跳高前的一顿……正如这黄河的沉思、歇息、积蓄和期待!⒁沿着黄河岸,我和求吉并辔而行。
黄河在草原上流,也在我的心上流着。
这沉着而有力的洪流,冲去我胸中的痛苦和哀伤。
我不由得昂奋而自豪了。
啊,我们伟大的、多难却不败的中华民族呀,纵然是身负贫穷落后的重荷,纵然是一步一个艰辛,但却更加紧密地团结着,凝聚着无尽的力量,坚韧顽强地向着光明、富足,向着最美好的未来走去!⒂哦,我眼中又渗出了热泪。
我心中颤动着昔日和今日的颂歌:啊,黄河,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伟大坚强!(选自《改革开放30年散文选》,有删改)21.写出第⑧段“fányǎn”。
(2分)22.第④段中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是(4分)23.文中写了作者的三次流泪,表达了不同的情感。
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8分)24.第⑨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2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眷恋之情。
B.文章写在不同地方看到的黄河,展现了黄河的不同风姿。
C.作者借景抒情,歌颂了祖国的英雄儿女,表现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怀。
D.文章通过今昔对此,表达了作者为新中国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