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和住院环境

医院和住院环境

创造性劳动。
三、1.医院的种类
1.医院的分类
医院与住院环境
2.医院的分级
一级医院
是直接向一 定人口(≤10 万)的社区提 供预防、医疗 、保健、康复 服务的基层医 院、卫生院。
二级医院
是向多个社 区(其半径人 口在10万以上 )提供综合医 疗卫生服务和 承担一定教学 、科研任务的 地区性医院。
三级医院
留观室
❖ 又称急诊观察室,收治已明确诊断或暂不能 确诊、病情危重暂住院困难者。留观时间3— 7天。
急诊观察室
抢救室
第三节、病区(ward)
病区是住院接受诊疗、护理及修养的场所,也 是医护人员全面开展医疗、预防、教学、科研活 动的重要基地。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安静、整 洁的疗养环境,以满足病人生理、心理及治疗的 需要。
安静
一、 病区环境
病区环境的分类
物理环境 社会环境
安全环境
声音
物理
通风
温度
环境
装饰
湿度
光线
医院环境
(一)声音
WHO规定,白天较理想的噪音强度控制在35~45分 贝,室内保持安静,避免噪音
工作人员:四轻:说话、走路、操作、关门轻 物品设备:门窗桌椅脚上钉橡皮垫,推车定期
滴润滑油 病人方面:宣传保持安静的重要性,取得配合
桌面整洁,各种检查 单、处方等放置有序。 综合治疗室内备有必要 的急救设备,如氧气、 急救药品等。
(二)门诊部的护理工作:
❖ 1.预检分诊 后挂号治疗 ❖ 2.安排候诊与就诊 ❖ 3.健康教育 ❖ 4.治疗工作 ❖ 5.消毒隔离
安排候诊和就诊1
❖ (1)开诊前:准备 检查器械用物

检查 诊疗候诊环境
医院环境
(二)温度
1)一般病室:18-22℃ 新生儿室、产房、手术室内:22-24℃
2) 室温过高: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体力 恢复↓
室温过低:活动减少、缺乏动力、容易受凉 3)调节方法:配室温计、空调、暖气、电风扇、
火炉、增减被服
医院环境
(三)湿度:
1)湿度过高:蒸发作用减弱,抑制出汗,气闷、尿 液排出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有利 于细菌繁殖,院内感染率增高。
湿度过低:空气干燥,人体水份蒸发过多,引起 口干、咽痛等,对呼吸道疾病或气
管切开患者—不利 2)适宜的湿度:一般50%~60% 3)调节方法:配有湿度计。
湿度过低,使用加湿器、在暖气上放水槽或地面 撒水。
湿度过高,可开窗通风或使用去湿器。 注意皮肤护理:汗多-清洁;干燥-涂乳液
医院环境
(四)通风
❖ (2)医嘱 执行的内容 ❖ (3)病情 动态变化 ❖ 及时、准确、字迹清晰
抢救工作-配合抢救
❖ 严格查对 正确执行口头医嘱 ❖ (1)护士必须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 (2)抢救完毕,请医生及时补写医嘱和处方。 ❖ (3)各种急救药品的空安瓿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丢
弃 ❖ (4)空输液瓶、输血袋等要集中放置,以便查对。
(三)生物性损伤
❖ 原因:微生物及昆虫对人体的伤害
❖ 防范措施
护士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加强各项护理措施 采取措施消灭昆虫
(四)医源性损伤
❖ 原因:指由于医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 慎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上的损伤。
❖ 防范措施: 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 全面提升医务人员的素质,使其保持良 好的服务态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和操作规程,杜绝差错事故,做到有效 防范,保障患者的安全。
1.机械性损伤
❖ 防范措施: 病区走廊、浴室、卫生间应设置扶手,供患者行 走不稳时扶持。浴室和卫生间应设置呼叫系统, 以利患者需要时寻求援助,必要时使用防滑垫 规范操作:应用各种导管、器械进行操作时,应 遵守操作规程,动作轻柔,防止损伤患者皮肤黏 膜;妥善固定导管注意保持引流通畅。
2.温度性损伤
❖ 机械性损伤 ❖ 温度性损伤 ❖ 压力性损伤 ❖ 放射性损伤
1.机械性损伤
❖ 原因:常见有跌倒、撞伤等 ❖ 防范措施:
昏迷、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及婴幼儿患者:使用 床档或其他保护具
年老虚弱、行动不便者:应予以搀扶或协助,常 用物品应放于容易获取处
预防跌倒:地面采用防滑地板,应保持整洁干燥, 移开障碍物;通道和楼梯等进出口处应避免堆放
六 装饰
❖ 绿色使人安静舒适 ❖ 浅蓝色使人心胸开阔情绪稳定 ❖ 白色使人感到冷漠、单调、反光强、刺激眼
睛、产生疲劳 ❖ 奶油色给人一种柔和悦目、宁静感 ❖ 儿科墙壁用暖色 ❖ 手术室可用浅蓝色或浅绿色
二、医院的社会环境
1 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产生安全感、信赖感,增加 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2)开诊后:叫号 按次序就诊,根据实际
情况调整,收集整理病例:初诊、复诊及检 验报告
❖ (3)测量记录 据病情测生命体征、体重等
并记录
安排候诊和就诊2
❖ (4)随时观察候诊患者的病情 ❖ 如遇高热、剧痛、呼吸困难、出血、休克等患者,
应立即采取措施,安排提前就诊或送急诊室处理。 ❖ 对病情较严重者、年老体弱者,可适当调整就诊顺
通风的好处:保持空气新鲜、调节温湿度、降低 室内空气污染,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不通风:空气污浊,氧气不足,可致烦躁、疲乏、 头晕和食欲不振等
医院环境
(四)通风
通风效果:间
室外气流速度而异。
一般通风时间30分钟 注意事项:避免风直接吹向病人(对流风)防止受凉。
医院环境
查,并进行安全用电的知识教育。
3.压力性损伤
原因
➢长期受压所致的压疮 ➢因高压氧舱治疗不当所致的气
压伤等 ➢因石膏和夹板固定过紧,形成
的局部压疮 ➢因输液不当所致的肺水肿
4.放射性损伤
❖ 原因:主要因放射性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处理不当 所致,常见有放射性皮炎、皮肤溃疡坏死,严重 者可致死亡。
❖ 防范措施:①保持接受放射部位皮肤的清洁干燥,
护士 ❖ (2)遇有灾害性事件应立即通知护士长及有关
科室。 ❖ (3)遇有法律纠纷、刑事案件交通事故等立即
通知医院的保卫部门或公安部门,并请家属及 陪送者留下。
2.抢救工作 (1)物品准备: 1)一般物品 2)无菌物品(急救包) 3)抢救器械 4)抢救药品 5)通讯设备
注意:一切抢救物品做到“五定”即定数量品种、定 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 修。使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管的啊!” ❖ (7)哀求:如“哎呀,求求你们不要围在一堆
以免影响工作,好吧!”
三.病区的护理工作
❖ 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 ❖ 执行医嘱 ❖ 书写和保管医疗护理文件 ❖ 病区环境管理 ❖ 巡视病房 ❖ 做好心理护理 ❖ 做好生活护理 ❖ 病人入院、出院、转院的护理工作及临终病人的身
心护理 ❖ 病区消毒隔离工作 ❖ 健康教育 ❖ 临床护理科研
(五)光线
自然光源(日光)、人工光源(灯光) 措施:
白天开启门窗,采取日光,但应避免光线直接 照射病人眼睛,以免引起目眩。 夜间使用人工光源,以满足检查及护理需要, 病人睡眠时,使用地灯,不影响病人睡眠。
医院环境
(六)装饰
优美的环境令人产生愉悦感,环境中 采用不同的颜色会让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
病室应布置简单,整洁美观,并注 意优美与悦目。
是向多个地 区提供高水平 专科性医疗卫 生服务和执行 医学高等教学 、科研任务的 区域性以上的 医院 。
医院与住院环境
医院的分级
一级医院
人口≤10万
病床数≤100张
甲等、乙等、 丙等
二级医院
半径人口>10万
病床数 101~500张
甲等、乙等、 丙等
三级医院
面向几个地区 或全国范围
病床数>500张
特等、甲等、 乙等、丙等
学习目标 :
❖1、熟悉医院的类型与分级 ❖2、熟悉门诊、急诊护理工作 ❖3、熟悉病区的环境管理 ❖4、熟悉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5、掌握各种铺床法(备用床、暂空床、
麻醉床、有人床整理、卧有病人床更换 床单法)
第二节
医院
❖ 是对群众或特定人群进行防病、治病的场 所,应具有一定数量的病房设施,相应的 医务人员和必要的医疗设备,通过医务人 员的集体协作,运用医学科学理论和技术, 达到对住院或门诊病人实施科学正确的诊 疗和护理的医疗事业机构。
序。 ❖ (5)门诊结束后,回收门诊病案,整理、消毒。
消毒隔离
❖ (1)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人,应分诊到隔离 门诊就诊,并做好疫情报告
❖ (2)门诊地面、墙壁(1)、空气、桌椅、诊查 床、、平车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二、急诊科
急诊科:是医院诊治急症病人的场所,是抢救病 人生命的第一线。
(一)急诊科的设置和布局: 急诊科设有预检处、抢救室、诊疗室、治疗
四、医院的组织结构
医院与住院环境
第二节 门诊
一、门诊部(ambulant clinic)
二、急诊科
一、门诊部(ambulant clinic)
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医疗工作第一 线,是直接对人民群众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保 健的场所。
(一)门诊的设置和布局
门诊设有挂号处、收费处、化验室、药房、综 合治疗室与分科诊察室等。诊察室内应备诊察床、 遮隔设备、洗手池。
2 良好的群体关系(病友关系、患者与其他人的关系): 使病友间呈现愉快、和谐的气氛,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应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取得信任和理解,共同做好病 人身心护理。
(三)病区的安全环境
❖ 物理性损伤及防范 ❖ 化学性损伤及防范 ❖ 生物性损伤及防范 ❖ 心理性损伤及防范 ❖ 医源性损伤及防范
(一)物理性损伤及防范
(一)病区的设置和布局: 每个病区设有病室、危重病室、抢救室、治疗室、护 士站、医生办公室、配膳室、盥洗室、浴室、库房、洗涤 间、厕所及医护休息室、示教室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