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健康——幸福你我他

心理健康——幸福你我他

心理健康——幸福你我他
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

如果我们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我们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
——拿破仑•希尔
在一间病房里有两个身患绝症的病人,一个在靠近窗户的床位,另一个则远离窗户。

因为两个人都不能动弹,只能躺在病床上忍受病痛的折磨。

靠近窗子的病人就每天向另外一个病人讲述他看到的窗外的景色,旭日东升,温暖和煦的朝阳撒满大地,美丽绚烂;可爱的蜜蜂在临近的花丛里欢快地跳舞,辛勤地劳动,自由自在;月亮害羞地露出半张笑脸与满天闪烁星星将黑夜照亮。

每次的讲述,都可以看到他眼里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远离窗户的病人也被他所描述的画卷深深的吸引。

他们在此刻忘记病痛的折磨,心中无比的温暖。

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过去了几个月,靠近窗子的病人因为病情加重在一天夜里平静地离开了。

他的病友搬到了靠近窗子的床位,他这才发现根本没有美丽的景色,只有一堵高高的、冷冰冰的墙,根本就没有他所向往的美丽景色。

原来这个阳光般的画卷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呢?当你身陷绝望的时候,你是否还能心存希望,不轻言放弃呢?
阳光是世界上最纯粹、最美好的东西。

它驱除阴暗,照耀四方,让人心旷神怡;它沐浴万物,让世界充满向上和成长的力量;它坦荡无私,播撒着快乐与幸福的光芒。

阳光就是快乐,阳光就是幸福。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而使得生命快乐的途径有两条:第一,发现使你快乐的时光,增加它;第二,发现使你不快乐的时光减
少它。

阳光心态的人不是没有黑暗和悲伤的时刻,只是他们追寻阳光的心灵不会轻易地被黑暗与悲伤遮盖罢了。

正如上面的故事所讲到的,靠窗的病人可以说是陷入了人生中前所未有的困境,但是他却能在这样的困境中继续寻找阳光,在这种阳光心态下,即使窗外的风景只有一堵光秃的墙壁,而他却也能把这堵墙壁想象成美丽的画卷,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快乐,同时也把快乐传递给了病友,用阳光去温暖和感染别人。

阳光心态是一种健康、积极、进取、充满关爱的心态。

积极的心态创造生活,消极的心态毁灭生活。

对于每个人来说,我们可能无法左右或影响外部环境的变迁,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可以在晴空万里的日子享受阳光,在阴云密布的日子里心中仍然充满灿烂的阳光。

阳光心态的生存意境:心理健康
什么是心理健康,还要从什么是健康谈起。

“祝您身体健康!”,这是人们常用的祝福语,可见健康之重要。

健康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人生第一财富。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发展水平
虽然智力发展优秀者并不一定拥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发展水平低下,那将毫无心理健康可言。

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其智力发展应属于正常。

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2)情绪的稳定性
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

所谓
合理的情绪变化是指当有了喜事会感到非常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时会产生悲哀的情绪。

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3)学习的适应性
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于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

(4)自我认知程度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能顺利地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阶段转变;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能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认识开始表现出客观性。

(5)社会的适应性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能由自己来料理,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让自己融入集体生活中,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来,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

(6)良好的行为习惯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他们不会因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发脾气,也很少出现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举动,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