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表格教案
【教学目标】
1、聆听《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感受、体验音乐情绪,认识了解标题音乐的基本特征,能随音乐哼唱《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的音乐主题。
2、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了解、认识伯辽兹。
3、初步了解与标题音乐相关的音乐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感受、体验其作品的音乐情绪,认识并了解标题交响音乐及其代表作曲家伯辽兹。
难点:认识和理解“固定乐思”随情节发展的变化。
【教学内容安排】
1、欣赏《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认识了解标题音乐的基本特征,认识伯辽兹。
2、分段欣赏《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比较第一乐章的固定乐思和第二乐章固定乐思的舞曲变化,认识和理解“固定乐思”是随情节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3、启发学生发挥想象为《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编写一段短文。
【教学资源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与音视频教学课件,教师多为学生提供好版本的音像资料。
2、利用网络、电影、电视、阅览室和图书馆等资源,搜集整理所需要的文字、音响和音像等学习资料。
3、教师引导学生到音乐厅欣赏演奏会,培养欣赏能力。
4、上网查阅了解更多的有关标题音乐及伯辽兹的相关信息。
【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
(一)完整细致聆听全曲,感受、体验作品音乐情绪,想象音乐的艺术形象。
(二)比较和掌握作品中的固定乐思。
(三)启发学生联想与想象,根据音乐编写一段短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引出本课教学内容
展开:
介绍标题交响乐
介绍伯辽兹
深入:
通过乐曲分析进一步理解、体验音乐作品。
一、完整聆听《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请学生为这段音乐设计标题。
二、出示作者对这段音乐的标题说明及标题。引入介绍标题交响乐。
三、介绍标题交响乐。
(一)提问:
学生还知道那些带标题的交响乐的名称。
(二)介绍标题交响乐的概念、起源及发展。
四、介绍曲作者伯辽兹
国籍、代表作、地位。
五、分段欣赏
(一)引子
(二)第一部分,节日舞会的欢乐场面。
(三)第二部分,固定乐思舞曲化出现。
(四)第三部分,再现第一部分。
(五)尾声:
提问:这段音乐主要演奏乐器?
听音乐,设计标题。
学生列举
要求:学生听出主要演奏乐器有哪些?
能够听出节拍,感受到三拍子的圆舞曲风格。
学生语言描述,表达内心感受。
通过聆听第三部分音乐,从音乐情绪、速度、力度、音乐表现形式等方面与第一部分作比较。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
采用直接导入的方法,引起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关注。
了解标题交响乐的相关知识
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了解、认识伯辽兹
采用分段、过渡式的听赏,易于学生感受作品情绪,联想音乐形象。
对比分析两次出现“固定乐思”的异同。
学唱音乐主题。
拓展: 旋律是否曾经出现过?在第几部分出现?
六、比较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固定乐思”音乐风格的变化。
(一)再次聆听《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第二部分。
(二)教师给出第一乐章的“固定乐思”
(三)比较
七、带领学生演唱第二乐章的”固定乐思”。
八、再次聆听全曲。
对比聆听、思考、讨论两次出现“固定乐思”的异同点。
演唱
学生根据音乐,发挥想象力编写一段短文。 认识和理解“固定乐思”是随情节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通过演唱加深对音乐主题的印象。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