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文化对商务礼仪的影响

日本文化对商务礼仪的影响

日本文化对商务礼仪的影响篇一:从日本文化角度解读日本商务礼仪从日本文化角度解读日本商务礼仪【摘要】日本是个礼仪之邦,日本人所做的一切,都受严格的礼仪约束。

在其他国家的人看起来日本的许多礼节有些可笑或做作,但日本人做起来却一丝不苟,认认真真。

正因为如此,如果外国人不了解日本人的礼仪礼节,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商务活动或职场中,常常会弄出一些笑话,甚至影响到商务谈判或职场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文主要就商务礼仪中会有哪些语言表现,行为表现,日本文化和商务礼仪的关系和影响加以论述。

【关键词】日本文化商务礼仪自谦语行为表现我为什么写这篇论文:中国日本一衣带水,古往今来交流频繁。

当今世界全球一体化,中日两国经济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最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贸易额逐年增加。

日本也是礼仪之邦,人们日常生活当中非常注重礼节,这在日本人的商务活动当中尤其表现突出。

自己作为经管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加强对日本文化的学习,了解日本的商务礼仪对自己将来的工作也是一种积淀。

在此背景下,参考很多资料写了这篇论文,恳请老师多指正。

本论礼仪是指基于上下长幼关系的礼节规范,包括在与周围人们的交往之中.需要遵循的表示尊敬.友好的行为程序。

今后大家作为社会的一员开展工作的时候,首先需要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打开人际关系的钥匙就是礼仪,因此.礼仪是人际关系的基础。

提到礼仪,不禁想到日本。

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如同日本一样将此种文化形态保存的如此完好。

日本在保留原有文化礼节的同时也融入对当今礼仪文化的理解。

而将此种文化保存的如此之好的原因.归根于日本文化中的更深层次。

日本,作为经济大国,作为礼仪之邦,更在这种经济和礼仪之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仅对日本商务礼仪作以简单举例分析,从文化角度读解礼仪与文化以及商务方面的关系,并对此种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做简单阐述。

一.商务礼仪的语言表现1.无论在职场或是在谈判活动中.日本人常常使用敬语进行交流.注重”待遇表现”。

敬语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尊敬语.谦让语和郑重语。

尊敬语用于对方或第三者的行为.事物、状态等,以抬高其身份。

谦让语用于自己一方指向对方或第三者的行为.事物等,以抬高所指向对象的身(:日本文化对商务礼仪的影响)份。

郑重语表示对谈话或写作对象的礼貌。

日语13语表达特点之一就是根据说话人和听话人、进入话题中的人物之间权势关系和亲属关系等.来选择得体的语言表达,日语中一般叫做”待遇表现”。

“待遇表现”是日语敬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语言上的一种定型表达方式。

2.敬语使用是有一定的条件的,那么商务曰语敬语也是如此,其主要条件有如下两点。

(1)话语双方的社会距离.即身份.地位、年龄等的上下关系或权势关系。

对于年龄大的上司、长辈要使用敬语。

社会地位相同时那么敬语的使用则由亲疏关系来决定。

(2)话语双方的心理距离.包括内外和亲疏关系。

同属一个公司等的内外条件重于上下条件,对外部人谈及自己内部人包括自己公司或家人时无论上下都要使用自谦语。

内部之间则按照上下关系使用敬语。

3.商务敬语重在“敬意表达“,它倡导商务活动中相互尊重的精神.同时重视非定型的表达,提倡零距离的敬意行为.包括称呼.话题选择等。

商务日语敬意表达中的相互尊重的精神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意识:(1)恰当使用敬语可以减轻话语对方的心理负担,具体表现在由听话人受益演变为说话人受益的表达方式。

(2)在亲疏关系中属于非亲密关系的敬语语境条件下,谈话不要涉及对方的私生活领域。

这里指感情、意志、能力等.不要指责、评价、决定对方的行为。

在商务活动的语言交际中,应该做到既不要伤害说话人的尊严。

又要顾及到听话人.维持与听话人保持良好关系的恰到好处的语言表达。

这样有利于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商务礼仪的行为表现1.在商务活动中.日本人很注重着装行为的得体。

男士要留短发.西服革履.衬衫不要透明.领带要尽量是条文或水珠式花纹的等.要戴手表不要用手机看时间。

女士的头发不要遮住脸,西服套裙.裙子要遮过膝盖.衬衫看上去要高雅有品位,首饰不要过于招摇,戒指只能带一个,尽量要穿无带.无扣儿的皮鞋等。

2.日本人商务活动中的肢体行为更为讲究。

(1)初次见面见面时,与对方之间的距离要留有鞠躬的空间.因为日本人鞠躬是非常常见的礼节.如果距离太近会让人感到尴尬或使人感到不重视对方。

(2)日本人的鞠躬礼.特别是女性.有45度角的深鞠躬,有30度角的普通鞠躬,还有15度角的轻鞠躬。

鞠躬时手指要并拢.男性双手要靠紧裤线.女性双手靠前自然下垂。

(3)交换礼物时不要用一只手,要手指并拢双手奉上。

送礼物时一定要避免让对方过来取礼物.应该走近接受者做到接受者很轻易就能收到礼物,这样才能表现出真诚.才能达到心心相通.拉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目的。

(4)与对方寒暄或交流时要表情自然.要用心去和对方交流,如若不然不管你用多么郑重的语言或用再多的敬语都是无济于事的。

另外.在交流时目光要保持在对方头顶到脖颈之问,不能顾左右表情懒散.这样给对方的感觉好像是心不在焉,不会达到谈话或谈判的真正目的。

{5)在商务活动中,与人交流时双手不要插在裤兜里.或者歪着头显示出趾高气扬的样子.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一定要做到恭恭敬敬.彬彬有礼。

(6)日本人在吃饭、商务谈判或会议当中的座位也是有一定讲究的,座次常常分为“上座”和”下座”。

上座在“床力同”的前面.下座在挨近房门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上级.长辈等地位高的人在上座。

三.日本文化和商务礼仪的关系及对它的影响日本文化是商务礼仪产生的基础,独特的日本文化也赋予了商务礼仪以独特内涵。

岛国的农耕文化可以说是日本文化的基础,稻作文化造就了日本人”集团利益优先于个人利益”的伦理观念。

这一点也充分地体现在日本商务礼仪当中,并对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商务谈判中日本人非常重视团队意识,从不搞脱离集团的单打独斗式谈判.在公的场合下从来不为个人的私下感情所左右.所以日本人做事不强调人(这里指个人)而重视的是集团团体的作用。

日本人也承认他们的集团归属意识很强,甚至有人说:日本人离开了集团什么都一事无成。

轻松的宗教信仰使日本的商务礼仪多元化.在商务活动中,日本人注重的是成功率.所以和其他国家商务谈判之前,总要研究好对象国的人情世故,总会投其所好地按照对方的礼仪礼节去接触对方.给对方一个好的印象,这是谈判成功的第一步。

因此可以说日本的商务礼仪是集经济发达国家之大成,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接受不同宗教.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影响的能力特别强,善于接受那些流行的、简明适用的礼仪文化,但日本人绝不会忘记自己的民族的精华。

以礼传情让日本的商务礼仪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人们都知道日本人在对外活动中常常给人以小礼物.小礼物常常会拉近、润滑人与人之间的,尤其是谈判对方的关系,这样能有利于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我的收获:通过日本历史文化课的学习,老师的精彩讲解引起我对日本文化的极大兴趣。

日本文化有许多和中国文化相似的地方,又有很多具有自己独特特征的地方。

我看了几本有关日本礼仪的书,了解到日本商务礼仪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其特点,了解到礼仪在日本国民性中所占的比重。

日本礼仪文化博大精深,我所了解的只是其皮毛,我下决心今后多读这方面的书,通过礼仪文化来了解日本人的国民性。

参考文献:1、大森和夫大森弘子曲维.日本[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04.112、于长敏.菊与刀.[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09.63、叶渭渠.日本文化史[m].广西师大出版社.03.64、安田贺计.日本商务礼仪[c].学林出版社,065、刘金钊.解读日本语日本人[c].大连出版社,096、徐泽.文化之于礼仪——日本文化与商务礼仪[j]商场现代化10.17、百度百科.日本商务礼仪./view/4631685.htm 篇二:中日商务礼仪的比较中日商务礼仪的比较商务谈判是指有关方为了各自的利益,通过接触与磋商,就某些性质的问题达成协议或者妥协。

谈判是一个复杂的搜集处理信息,彼此交换意见和努力达成共识的活动过程,也是一个斗智斗谋的竞智活动。

见面,问好,报价,查询,磋商,解决矛盾,处理冷场等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利在商务谈判中非常重要的商务礼仪,才能最大可能的达到双赢的结果。

商务礼仪的核心作用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

由于不同国家间文化传统的差异,世界上各个国家间的商务礼仪文化也是既有其国际性,又有其民族性。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文化背景不同的各国企业走到一起,而往往由于商务礼仪的细微之差,有的企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的却一败涂地。

因此,在与他国企业进行商务活动之前,就必须了解跨国商务礼仪的差异,每一个国家的文化不同,背景不同,历史不同,导致了商务礼仪的不同,在这里我从中国和日本的对比来浅析中日商务礼仪的不同之处。

一、中国的主要商务礼仪商务谈判多是商业客户关于商业活动的往来,比如关于销售合同的制定,比如关于相互协作的安排,比如关于商业买卖等。

(一)中国式商务谈判的第一个特点:功夫在诗外,学习做诗,不能就诗学诗,而应把工夫下在掌握渊博的知识,参加社会实践上。

商务谈判,不仅仅是商务谈判,还融合了人情与生活。

中国人谈生意,开场的时候,不会立刻进行谈判,而多是相互寒暄一下,询问一下对方是哪里人,在哪里居住,有什么经历等等。

往往现在人情世故上找共同点,拉近双方之间的距离。

特别是老乡、亲属、校友、战友这几个关系是最能影响到双方心理距离的因素。

例如:杭州一家外贸企业与一个客户谈一桩棉涤纶布的业务,双方在价格上不肯松口,相持不下,就这样持续了两个月左右,这家外贸企业想怎么谈都谈不下来,双方处于胶着状态。

后来,这家外贸企业的业务员了解到该客户刚刚喜得贵子,于是,就备了份礼物送给客户,该客户十分高兴,当场表示愿意合作。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得知,中国式商务谈判之中,不是简简单单商业往来,或许掺杂着人情世故、家庭生活等。

(二)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也深深地影响了国内的商业活动,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商业行为中打下了深深地烙印。

比如我们在与对方谈判相持不下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说:这样吧,我们将这个问题放下,先去吃饭,现在已经十二点了。

曾经在电影《戒烟不戒酒》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刘德利操办了一场传说中的“航空母舰”,汇集了国内外五十种名酒。

刘德利提出了这样一个条件:出500万元如何严保久的广告公司。

严保久每喝一杯酒,刘德利让五万元。

喝完50杯酒,刘德利让250万元股份给严保久。

其实这个场景就恰恰符合了中国式谈判的第二个特点:酒场即商场。

酒场是中国较为特有的商务接待之地,因此,酒场的学问也成了生意的学问,谁该做什么位置,谁应该先动筷子,应该向谁敬酒等等,都是一门学问。

不仅仅是酒场,还有咖啡馆,茶楼,麻将场,KTV都是商务谈判的场所。

有一个工业品销售公司,与一家客户谈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