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教师业务理论测试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本测试时量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题时,请将所有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测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及答题卷一并上交。

3、凡答案未写在答题卷上的均不给分。

第一部分: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15分)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1.阅读《红楼梦》时,头脑中呈现出大观园的形象,这是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C.幻想 D.空想2.《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是A.直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启发性原则3.“点拨式”教学法的代表人物是A.蔡澄清B.李镇西C.程翔D.洪镇涛4.新《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是A.教学阅读评价B.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着眼未来C.自主合作探究D.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是一首表达爱国和思乡主题的诗歌,一般来说最恰当的教学思路是A.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味诗中的思想感情。

B.让学生在把握诗中人物和情节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C.让学生在分析字句的基础上,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D.让学生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

第二部分:语文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135分)二、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晨曦妊娠赈灾海市蜃楼振奋人心B.凋谢惆怅碉堡风流倜傥稠人广众C.飞镖漂白剽窃膘肥体壮虚无缥缈D.湍急瑞雪喘息不揣冒昧惴惴不安7.下面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嘉奖誓死如归奏效越俎代庖B.慰籍历久弥新整饬弱不经风C.真谛既往不咎小憩举步为艰D.体恤提纲挈领端倪磬竹难书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今年1月1日,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②“保卫钓鱼岛”网站遭受黑客袭击,仍在修复当中。

③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拳王阿里就患有病。

A.馈赠日前该B.捐赠目前该C.馈赠目前本D.捐赠日前本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各类配套完善的高新园区的建成使用,不仅带动了房地产开发,取得了经济效益,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聚集着人气,改善着人居环境。

B.“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及以运动员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原则。

C.近年来禽流感在国内时有发生,危害极大,各级政府必须筚路蓝缕,积极作好预防,以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D.显然,打造“信用政府”和发展“民营经济”这两大热点,在民众的关注下不期而遇了。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是连接西藏和内地的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

B.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倍受信赖的。

C.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D.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

内有忧思感奋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①,少以荫补②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

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

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

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

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

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

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昔王文康公③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

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

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

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

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选自《四部丛刊》)【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

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

②荫yìn补:子孙因前辈功勋而得官为“荫”,官吏或缺被选充职为“补”。

梅尧臣26岁时因叔父梅询荫补为太庙斋郎。

③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穷人:困顿的人B. 犹从辟书辟书:招聘的文书C. 作为雅、颂作为:当做D. 不自收拾收拾:整理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B. 少以荫补为吏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久之,能以足音辨人C. 辄抑于有司D. 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13.下列有关“诗穷而后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是说诗人在受到困厄环境磨砺,幽愤郁积时,方能写出内容精美的诗歌作品。

B.序中“达”“穷”皆限指政治仕途。

为此,作者对梅尧臣仕途困顿表示了痛惜,同时他还高度评价了梅尧臣的诗作。

C.在欧阳修之前,孔子有“诗可以怨”、司马迁有“发愤著书”、韩愈有“不平则鸣”的说法,“穷而后工”的观点,是对前人思想的发展。

D.作者提出“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的观点,深刻地概括了古代作家生活境遇和诗歌创作的关系。

1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为已故挚友梅尧臣的诗集写此序言,重点不在评梅诗,而在对梅一生怀才不遇表示同情和不平。

B.《梅圣俞诗集序》从议入手,提出“穷而后工”的论点,然后择要介绍梅尧臣的生平,进而引发作者感慨。

行文先议后叙,转换自然。

C.第二段写“长老”“世人”都惊异于梅尧臣的诗才,这些并非闲笔,从正面肯定了梅尧臣诗文所取得的很高成就。

D.作者怜友惜才,将梅尧臣设计为“御用诗人”,固然有情感深厚地为友人鸣不平的意思,但多少显露了他的思想局限。

四、文言文翻译、古诗词赏析和古诗文默写(24分)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⑴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3分)⑵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

(3分)⑶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

(3分)1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5分)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①,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释]①碧山,在今湖北省安乐县。

山下有桃花岩,相传为李白读书处。

(1)诗人为什么对问者“笑而不答”?(2分)(2)后两句写景,有何深意?(3分)17.古诗文默写。

(10分,任选五小题,每空1分)(1)日月忽其不淹兮,。

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2)云销雨霁,。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3)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4)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不绝如缕。

(苏轼《赤壁赋》)(5)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

,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6)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三国演义》卷首词)(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林则徐)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凤凰女子彭荆风山峦、树林,村庄全被白茫茫的浓雾遮没了,我们的汽车穿行于雾中,只隐约听见鸡的啼声、河水搅动水车的吱嘎响声,还有洗衣少妇时缓时急的捣衣声和轻柔的笑语声,她们笑得那样甜而开朗,我仿佛见到了一群“白脸长身见人善作媚笑的女子”,赤着脚站在清澈冰凉的溪水中……“山高水急,地苦雾多”,这是沈从文先生对凤凰的描述,他还告诉我们,这地处湘、黔、川三省边境的小城,人民一向崇尚武侠,好勇善斗,从前“地方居民不过五六千,驻防各地的士兵却有七千”,再加上“五百左右的碉堡,二百左右的营汛”,也就终年鼓角烽烟、战乱频仍了。

那样多的男子从军、修碉堡、守营汛去了,家事农作只能依靠妇女来撑持,这山高水急的地方,怎能不“地苦雾多”!凤凰女子生活的艰难也就可想而知了!时过多年,那历史的创伤还在么?凤凰人是怎样在男丁减少、土地贫瘠的条件下奋发劳作的?浓雾逐渐稀薄,我却怕大雾消散后,看到的是一个贫穷颓败的小城,那是多么不愉快!小城很安静。

不是假日又不是四乡群集的赶街天,街上的人也就不怎样拥挤,像许多既经历了岁月和沧桑又进入了新的时代的边远小县城一样,城区也是由老街和新街组成,宽敞的新街表达了这地方的发展,老街弯曲的小巷、古旧的房屋、光滑的石板路,则纪念着那过往的辛酸岁月。

听说,凤凰人很珍惜这些老屋,舍不得拆去,特别是那些妇女对旧居更是充满依恋,一砖一柱令她们回味的事太多了。

我住了几天,穿城走巷几次之后,也觉得为了扩建,拆去了有过多少神秘故事的天王庙、充满商业竞争意味的万寿宫,以及那诞生了一代文学大师沈从文的宅院,非常可惜,那还有什么特色呢?凤凰女人的怀旧,实际是深含对历史和美的审视。

凤凰人珍惜旧城,还珍惜那傍城而过,河水清澈,多鳜鱼、鲫鱼、鲤鱼的沱江。

春季水浅,江底大石块凹凸可见,浮游的小鱼也清晰可数,江上有小船,渔人在默默撒网,矫健又从容;听说,沈从文先生在1982年以八十高龄最后一次返回凤凰时,就是乘着一只水木船漂游于沱江,深情眺望他眷恋着的故乡山水,对江水的洁净深感欣慰;他去世后,凤凰人远去北京把他的骨灰迁回葬在沱江边上,他们知道沈先生爱水,他生前说过:“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轻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

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都不能和水分离。

”但我却觉得明丽的沱江给凤凰女子的影响更多,她们的温柔、柔弱中的强韧,和这长河是多么相似。

凤凰的朋友们同意我这看法,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万千苦难都能承受的凤凰女子,有什么不能包容呢!人们还记得在日寇入侵、国家危难的时刻,这个当时人家不过六千户、人口不到两万的凤凰城,却出动了一个师的兵力,仅在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战役,凤凰籍士兵就付出了伤亡两千八百人的代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