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西农产品营销的新模式_罗雪梅

广西农产品营销的新模式_罗雪梅

收稿日期:2013-10-16
作者简介:罗雪梅(1971-),女,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师。

广西农产品营销的新模式
罗雪梅
(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南宁,530003)摘要:在新形势下,广西农产品市场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

为促进农民的持续增收和农业的良性发展,需要对农产品的营销模式实行创新。

关键词: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877(2014)01-26-02
在广西农产品市场上,农产品营销经历了无营销时期、大量生产向大量推销转变时期、大量推销向现代营销转变时期。

现在,广西农产品市场营销模式有了较大转变,农产品的
综合生产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产品极大丰富和产量的迅速提高也使部分农产品呈供过于求的现象,一些需求弹性小的农产品严重过剩,且出现“卖难”的现实,给农民致富造成较大压力。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是今后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良性发展都离不开农产品的生产与营销。

因此,在这样的市场形势下,广西要做好农产品营销工作,必须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确保“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工作落到实处。

一、推广以龙头企业带动的订单式农业,以销定产、产销一体化
目前,广西农村千家万户小生产的模式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矛盾已经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要尽快改变这种落后的农业生产形式,必须通过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将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联成一体,多层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从根本上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减少市场风险,增加农业收入。

二、发展订单农业,解除生产者的后顾之忧
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稳定的原料来源是发展订单农业的根本保证,也是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农产品的重要前提,更是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形式。

订单农业对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搞好产销衔接、促进农产品流通、规范交易行为、降低市场风险、保护交易双方的利益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而定单农业的发展也是解决目前广西农村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的较好的方向。

三、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培育农产品加工精品
品牌
市场竞争最终体现在产品的竞争上。

发展农产品加工,必须做好名、优、特产品的开发,通过广辟资金渠道,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改与技术更新的投入,实现加工技术“质”的飞跃。

同时,使加工农产品质量和规格都有一个“质”的提高,扩大自己的农产品市场份额。

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提高农产品加工创新的开发力度,加快开发速度,积极培育名优产品。

农产品加工还要融入时尚、健康、低碳等概念,抓牢消费者日益提升的消费需求,不断求新、求变,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

广西南宁新食记食品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食品加工销售的企业,公司以为社会提供安全、健康、美味的食品为己任,秉承着为社会造福、为消费者谋利的经营理念,采取从农场到餐桌的产业链运作模式,致力于打造方便、实惠、安全、健康、美味的食品品牌,成为广西技术最先进、管理最规范、规模最大、产值最高的中央厨房。

自产品投放市场以来,市场反响强烈,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充分认可。

四、以协调联动的方法延长产业链
当前的农产品发展,靠一个企业、一个产品来带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采用协调联动的方法,增加企业和产品的关联性、延伸性、精深性、增值性,以降低市场竞争成本,形成集约生产的优势,形成以龙头加工企业带动千家万户种、养、加工的产业链,这样才能形成带动农民致富的新格局。

企业要积极参与农产品加工,通过投资办厂、租赁乡企厂房、车间等方式开展农产品加工或委托加工,为下游企业完成初加工产品,为超市或专卖店实行定牌生产,从而促进
26
更多的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加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效益,让农民增收致富。

针对目前广西的农产品行业无序竞争、相互杀价严重的现象,可通过成立农产品加工企业协会来协调、规范企业发展。

农产品只有通过组团联盟,才能使农产品加工企业竞争力增强、规模效益显现、发展速度迅速。

通过行业分层次组团联盟、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集约化优势、规范集约化效应,增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竞争力。

五、积极推进现代流通方式,增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营销能力
采用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使农产品经营走向组织化、网络化、规模化,扩大经营规模,降低经营成本。

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农产品营销的无形市场,是现代农产品营销重要的发展方向,通过农产品电子商务整合和优化供应链,提高服务品质、降低营运成本,建立快速的销售通道,会增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营销能力。

积极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适时发展冷链配送系统。

在城市开设农产品连锁专卖店,扩大对超市、大专院校、餐饮业的农产品配送业务,形成在主产地采购,在城镇超市配送销售的农产品业务经营体系。

借助庞大的销售网点、便捷的交通运输和灵敏的市场触角,使农产品快速进入消费市场。

大力开发国内外市场,加强现代农产品市场的体系建设。

努力建成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相互衔接、大中小型市场相互配套、传统流通方式和现代流通业态相互补充、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互结合的农产品现代营销网络,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六、积极开拓区外、国外市场,拓宽销售渠道
邀请区内外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经营企业、运销企业的代表到农产品滞销地登门走访和实地考察,与当地生产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建立密切、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鼓励他们采购滞销农产品,并在运销环节给予他们相应的优惠政策,使他们能与生产地大户、专业合作社建立长期的供销关系,为农产品营销打开新市场。

组织广西农产品生产大户、运销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到农产品主销区开展广西农产品产销见面会、展销会、推介会等,宣传广西绿色生态农产品的优良态势,借此机会扩宽销售渠道。

随着会展经济在农产品营销中巨大效应的显现,应重视农业会展在农产品营销中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构筑多元化的农产品促销公共平台。

从国家层面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到广西举办的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再到地方举办的各类节庆活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参加,集中展示现代农业建设成果,树立农产品的良好形象,促进农产品国内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

充分利用区商务厅等多个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农产品信息,寻找国内外的商机,开辟网上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广西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积极寻求商务部支持,商请我国驻东欧、中亚、日韩、东南亚等国家使领馆经参处(室)及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及时为广西提供相关农产品的市场信息,并协助联络当地农产品销售商及商会,支持广西农产品出口,拓宽农产品出口渠道,争取广西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使广西的农产品能真正走出去。

七、推动营销主体多元化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鼓励工商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进入农产品领域,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多形式地参与农产品现代营销。

八、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美国农产品生产区域的分布便于产地市场形成规模效应,有利于农产品集散。

日本用制定法律法规来规范农产品市场行为。

日本和美国大力发展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绝大多数农民加入合作社,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都建立了为农民和农业服务的各种合作社,它是农民进入市场的最好形式之一。

欧美国家的农业产业化使农业内部分化出各种专业的产业企业,对各种专业的产业企业的管理实行企业化和市场化,渠道结构短化和一体化。


参考文献:
[1]于斐.市场前途难在何处[J].中国国门时报,2010,4.
[2]孙剑.美国、日本农产品营销模式及借鉴[J].新浪网,2010,06,
10.
2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