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就梦想
第三章自然界的水
课题 1 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实验反应表达式:H O电解H +O
①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氢气:氧气 = 2:1 ②氢气的检
验: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
蓝色(如果气体量少,可能发出爆呜声),证明是氢气。
③实验结论: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而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
分的,而原子不可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水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液体。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 0oC,沸点是 100 C。
4 C时,密度最大为 1g/cm 。
3.氢气的用途和性质
物理性质: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得多,是最轻的气体。
化学性质:①可燃性H2+ O2点燃H2O注:氢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燃烧会发生爆炸
②还原性氢气 + 金属氧化物加热金属 + 水
用途:①充灌气球;②作高能燃料;③产生盐酸;④冶炼金属收集方法:可用向下排空气法,也可用排水集气法。
检验氢气的纯度: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如果听到轻微的声音,说明氢气己纯。
如果氢气中混有氧气,在点燃时容易发生爆炸,因
此一切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必须检验纯度。
4.单质和化合物
物质
纯净物化合物
5. 物质的简单分类混合物
单质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
2.分子的性质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而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率也加快。
C.分子之间有间隔,并且温度越高,间隔越大。
压强越大,间隔越小。
D.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E.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的分子其原子的构成不同。
F.物理变化时,分子没有发生改变;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改变。
3.分子概念
如果物质的分子没有发生改变,那么它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变。
例如水蒸发时,水分子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变化也没有改变。
而电解水时,水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水分子发生了变化,因此化学性质也发生了变化。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在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分子,而混合物则含有两种或以上的分子。
4.原子的概念
基本性质:①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原子是不断运动的
③原子之间有间隔
④化学过程中,原子的数量和种类都没有改变。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5.原子与分子的区别
分子原子
相同点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有间隔,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课题 3 水的净化
1.净时常用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2.自来水的净化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①加絮凝剂: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有吸附作用,可以使杂质沉降达到净水效
果。
明矾可做絮凝剂。
②过滤可以除去液体中混有的固体杂质。
③吸咐: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不仅可以过滤一些不溶性的杂质,也可以吸附掉一些可溶
性杂质,还可以除臭味。
④ 消毒:用氯气做消毒剂可以刹死水中的细菌,用漂白粉(Ca(ClO)2 次氯酸钙)也可以消毒
刹菌。
3.过滤
装滤装置:铁架台、烧杯、滤纸、漏斗、玻璃棒。
注意事项:一贴、二低、
三靠
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滤纸边缘要略低于漏斗口,待过滤的液体向纸边缘。
滤三靠: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防止过滤时滤液溅出;引流用的
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一侧。
4.活性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一些有颜色的气体或液
体,除去水中的臭味,同时对水起到过滤作用,因此利用活性炭净化水。
5.硬水和软水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
物的水。
鉴别方法:取等量的软水和硬水,向其中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大量泡沫
的是软水,不起
泡沫或泡沫很少,易起浮渣的是硬水。
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能洗净衣物,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
锅炉用水硬度高了,炉内会形成水垢,锅炉内结垢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
部过热,容易使管道变形或损坏,严重时还可能爆炸。
硬水的软化方法:生活中通过煮沸水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或用蒸馏的方法也可以使硬水软化。
6. 蒸馏
实验装置:
注意事项:①加热时,烧瓶中应放入几料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②加热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以防止液体通过导管直接流到试管量。
③温度计插入的位置应使液泡对准支管处,用以测量蒸气的温度,注意控制温度在
100o C。
④刚开始蒸馏出的部分液体不能要,因为水中的杂质受热分解产生的物质会随水蒸气蒸
馏出来。
⑤蒸馏烧瓶应垫石棉网加热,使其均匀受热,加热液体不能少于其容积的 1/3 。
7. 爱护水资料:一方面节约用水,另一方面防止水体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