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桥小学钱玥
【摘要】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数学阅读是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

很多时候,学生总是关注一道数学题的答案或者是结果,往往忽视了对题意的理解。

数学语言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和科学性,并以多种形式呈现,包括文字、图表和符号等等。

由于学生在理解某些数学语言时存在一定困难,从而影响到对题目的解答。

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有专家指出:阅读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提到阅读,我们首先联想到的是语文学科,其实,数学中也存在着阅读。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片面地认为阅读与数学学习关系不大,其实不然。

很多时候,学生不会解答数学题或者解答错误,都是由审题错误引起的。

前苏联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数学也是一种语言,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

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学习数学时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那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切实有效地进行数学阅读呢?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浅显看法。

一、重视数学阅读,创造阅读机会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总以为阅读与数学关系不大。

一般情况下,我们只专注于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

殊不知,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解题的效果。

但是,一节数学课承载了各种能力的培养,蕴藏了各门学科的知识,数学知识的教学不仅仅是数学阅读,学生在课堂上阅读的内容和时间也是有限的。

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机会。

阅读需要材料和时间,材料主要是教科书和各种教辅用书,时间主要是课堂时间和课
外时间。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课堂时间和课外时间这两方面入手,给学生创造阅读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合理利用课堂时间,积极创造阅读机会。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作用,将数学阅读纳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在数学课本上,有很多材料可供学生阅读,如概念、定理、法则等等。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把阅读的机会让给学生。

学生只有通过反复阅读这些概念性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教辅用书上,也有一定量的阅读。

一般情况下,我们教师总是阅读题目要求,学生列式或解答。

其实,这也是训练学生阅读的一个好机会。

学生只有自己阅读题目,才能更彻底地理解题目要求。

有人认为,一年级的学生不认识文字,因此,不需要进行数学阅读。

恰恰相反,正是由于一年级学生存在这方面的弱点,我们更要在教学中进行数学阅读的训练。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示范阅读,学生模仿。

阅读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一人读、分组读、集体读。

任何学习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只有示范好如何进行数学阅读,学生才会学会自己阅读。

因此,在这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注意自己阅读语言的规范和准确。

这样,学生几乎每节课都有阅读,阅读的机会也就多了,阅读训练也就水到渠成了。

2、精心安排课外时间,乐于创造阅读机会。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学生阅读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从课外寻找阅读的机会。

我们的数学课外阅读材料也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数学报》就是很好的素材。

学生通过阅读报纸上的内容,不仅可以温故数学知识,还可以自学其他一些数学课外知识。

一般情况下,我会安排学生一起阅读报纸,如果学生在阅读时遇到困惑,我们可以当场解决。

我还鼓励学生自己回家阅读数学报,用自己的经验来正确理解蕴含在其中的知识点。

在教室里,我还布置了一块数学小天地,其中包括一些数学家
的故事和一些定理的发现和推理过程,可供学生阅读。

有时候,我也会给学生布置一些阅读的作业,要求他们回家收集数学方面的知识,到学校后讲给同学听。

这样,学生在比较充沛的课外时间里,无意间抓住了很多阅读的机会,积累了一定量的阅读训练。

数学阅读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数学教师能做一个有心人,为学生积极创造阅读的机会,让学生有时间和内容可读。

二、把握阅读现状,进行阅读指导
数学语言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和科学性,数学阅读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而且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思维能力比较弱,在阅读过程中容易遇到困难。

因此,数学教师应掌握一定的数学阅读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

1、以身示范,科学阅读。

学生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的数学阅读水平取决于教师的科学指导。

教师在示范阅读时,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到内容读正确、发音标准、有节奏感、突出关键字……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指导学生阅读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仅读正确,还要理解其意思。

如一年级的练习:接着画,画满8个,△△△( );接着画,再画8个,△△△( )。

学生刚接触时,很容易混淆这两道题目的意思,因此,教师在示范阅读时,一定要突出重点词“画满”和“再画”,并适当地解释其含义。

“画满8个”是原来的3个三角形也包括在内,画完后一共有8个三角形;“再画8个”就是还要画8个三角形。

这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悟出阅读的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质量,并能用自己掌握的阅读水平来解决作业中的问题。

2、洗耳恭听,及时纠错。

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当一回聆听者。

学生应根据具体的阅读内容,进行粗读、细读、精读与研读。

像概念、定
理都要仔细读、分句朗读,并反复推敲、琢磨,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如阅读应用题时,学生怎么抓住关键词、怎样停顿、如何处理数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小红有5朵花,小明的花的朵数和小红一样多,两人一共有多少朵花?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并理解“小明的花的朵数和小红一样多”的意思。

如果学生理解错误,教师应及时纠正,并告知其正确的含义。

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学生从更高层次上提高阅读的水平。

很多时候,我们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让他们自己处理好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在阅读训练时,应从他们的实际出发,选择科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合理地指导,使学生不断提高阅读水平。

三、提高阅读认识,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认为阅读是一件非常枯燥乏味的事,特别是阅读数学概念。

作为教师,我们应转变学生这种消极的观念,使他们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应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开始。

首先,教师给学生准备好一些数学家的名人名言,让他们在课堂上或课后阅读。

有时候,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比赛,比如小组比赛、个人比赛,并给读得好的学生适当奖励。

在学生阅读水平好的情况下,我会鼓励他们进行背诵,谁背的名人名言多谁就获胜。

在课后,有一部分学生还会学着老师的样子,自己收集名人名言。

在这种情况下,我便顺水推舟,当众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并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

这时候,学生们就会争先恐后去做这件事,生怕自己会落后。

这样的训练,学生从“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从“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阅读中来。

其次,很多学生虽然阅读少或不愿阅读,但他们愿意听故事。

因此,我们教师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阅
读兴趣。

课堂上,我会给学生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如华罗庚自学成才、陈景润勤奋好学、高斯勇于创新。

学生们听完后都很受鼓舞,他们不但被教师的故事所感染,而且愿意向这些伟大的数学家学习。

课后,我也会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的故事,并在班级中开展讲故事比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经历故事的收集、朗读和背诵。

他们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一个故事,然后经过反复地阅读,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接着进行背诵,最后才能在课堂上讲故事。

这几个步奏下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故事阅读了无数遍,但他们仍乐此不疲。

这样的阅读训练,有利于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因为借助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

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应承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责任,对其进行科学地指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体验阅读的快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