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液化石油气的特性1.1常温易气化液化石油气在常温常压下的沸点低于-50℃,因此它在常温常压下易气化。
1L液化石油气可气化成250—350L,而且比空气重1.5~2.0倍。
由于气态液化石油气比空气重,所以泄漏时常常滞留聚集在地板下面的空隙及地沟、下水道等低洼处,一时不易被吹散,即使在平地上,也能顺风沿地面飘流到远处而不易逸散到空中。
因此,在储存、灌装、运输、使用液化石油气的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远处的明火也能将逸散的石油气点燃而引起燃烧或爆炸。
1.2受热易膨胀液化石油气受热时体积膨胀,蒸气压力增大。
其体积膨胀系数在15℃时,丙烷为0.0036,丁烷为0.00212,丙烯为O.00294,丁烯为O.00203,相当于水的10~16倍。
随着温度的升高,液态体积会不断地膨胀,气态压力也不断增加,大约温度每升高1℃,体积膨胀0.3%~0.4%,气压增加0.02~0.03MPa。
在常温下液态体积大约占储槽内容积的85%,留有15%的气态空间供液态受热膨胀。
1.3流动易带电液化石油气的电阻率约为1011~1014Ω·cm,流动时易产生静电。
实验证明,液化石油气喷出时产生的静电电压可达9000V以上。
这主要是因为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体,气体中常含有液体或固体杂质,在高速喷出时与管口、喷嘴或破损处产生强烈摩擦所致。
液化石油气中含液体和固体杂质愈多,在管道中流动愈快,产生的静电荷也就愈多。
据测试,静电电压在350-450V时所产生的放电火花就可点燃或点爆。
1.4遇火易燃爆液化石油气的爆炸极限约为1.7%--0.7%,自燃点约为446℃~480℃,最小引燃(爆)能量约为0.26mJ。
就是说,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的浓度处在1.7%,-0.7%的范围内,只要受到O.26mJ点火能量的作用或受到446,480℃点火源的作用即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1kg 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4%(化学计量浓度)时,能形成12.5m3的爆炸性混合气,爆速可达2000-3000m/s,爆炸威力相当于10~20kgTNT(炸药)爆炸的当量。
在标准状况下,1m3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大约需要30m3的空气,产生100760kJ的热量,形成2100℃的火焰温度。
可见,液化石油气一旦燃爆,将会造成严重危害。
1.5含硫易腐蚀液化石油气中大都含有不同程度的微量硫化氢。
硫化氢对容器设备内壁有腐蚀作用,含量愈高,腐蚀作用愈强。
据测定,民用液化石油气中硫化氢对钢瓶的内腐蚀速度可高达O.1mm /a。
液化石油气容器是一种受压容器,内腐蚀可使容器壁变薄,降低容器的耐压强度,缩短容器的使用年限,导致容器穿孔漏气或爆裂,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同时,容器内壁因受硫化氢的腐蚀作用会生成硫化铁粉末,附着在容器壁上或沉积于容器底部,随残液倒出,遇空气还有生热引起自燃的危险。
液化石油气是呈液体状态的石油气,也叫液化气,是石油气经加压或降温后而成的液态烃混合物。
它是从石油、天然气开采和石油炼制加工过程中获得的副产品。
液化石油气的组分,各地都不一样,这主要是由原油产地、炼制加工工艺和操作条件的不同所决定的。
其主要成分。
有丙烷、丁烷、丙烯、丁烯和丁二烯,还含有少量的甲烷、乙烷、戊烷、硫化物等杂质。
我国的液化石油气按原石油工业部规定的质量标准,可分为四种规格:标号为1号的液化石油气,其C3(按丙烷计,下同)含量为100%;标号为2号的液化石油气,其C3、C4(按丁烷计,下同)含量各为50%;标号为3号的液化石油气,其C3含量为30%,C4的含量为70%;标号为4号的液化石油气,其C4的含量为100%。
1.6对液化石油气的质量要求1.6.1在45℃时,饱和蒸气压不得大于1.6MPa。
1.6.2硫化氢的含量不得大于0.02%。
硫化氢含量高,会对钢瓶造成腐蚀、缩短钢瓶的使用寿命。
1.6.3液化石油气内,不得含有水分和其他沉淀杂质。
2.液化石油气站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1.罐区安全管理的任务2.1.1对竣工的储槽和管道系统进行检验。
2.1.2做好储槽投产前的置换工作。
2.1.3控制储罐的进液量和出液量,并详细记录。
2.1.4检查储罐和管道的运行状况,如定期记录液位、压力和温度等参数,及时处理设备“跑、冒、滴、漏”和其他异常情况。
2.1.5建立和保管设备技术档案。
技术档案的内容包括设备的制造与安装质量证明资料,日常运行记录,定期检验与修理记录等。
2.1.6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如岗位责任制等。
2.2储罐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2.1储罐区的运行管理人员,应经培训考试合格,每班不能少于两人,且在2h内都应有人值班。
2.2.2不得同时向两台或两台以上的储罐进液,一般也不允许两台储罐同时出液。
2.2.3每小时至少对罐区巡视检查一次,检查内容包括校对液面高度,核对压力表指示值,检查安全阀铅封是否完好,检查设备和管道有无“跑、冒、滴、漏”等,并认真填写运行记录。
2.2.4发现液面计或压力表失灵,安全阀铅封损坏等异常情况,均应进行妥善处理,否则不得进行进液或出液作业。
2.2.5发现罐体有裂纹漏气,应立即采取倒罐措施。
2.2.6在储罐进液或出液作业时,运行人员必须在现场监视。
若发现液位超过最高允许警戒标记,应及时查明原因后予以排除。
2.2.7罐区内的液相管、气相管、热力管、排污管、水管、空气管等,应按规定涂成不同颜色以示区别;在各种阀门上应统一编号挂牌,以防误操作。
2.2.8对罐区的避雷设施,每年都要进行全面检查。
遇雷雨天气,不应到储罐的顶部和底部检查。
2.3灌装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3.1检查、维修、保养烃泵、压缩机和其他灌装机械,确保灌装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2.3.2监测车间内空气中液化石油气浓度,保持良好通风。
2.3.3严格控制灌装量,严禁超装。
2.3.4各种灌装设备,均应由经过培训考试合格的人员操作。
2.3.5建立岗位责任制,加强对各种灌装设备的维修、保养,消灭“跑、冒、滴、漏”现象。
2.3.6安装液化石油气浓度自动报警器,随时监测液化石油气的浓度;一旦达到报警浓度,立即加强通风换气。
2.3.7尽量选用操作方便、余气量少的灌装接头,以及有自动切断装置的专用台秤。
2.3.8严格执行重瓶复核制度,若发现超装必须及时妥善处理。
3.液化石油气储罐安装与检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3.1.卧罐安装安全技术操作规程3.1.1罐体在安装之前,应对罐基础做沉降试验,以保证基础稳定,罐体不发生位移。
3.1.2罐体若安装在两个鞍式支座上,其中一个支座应为固定端,另一个支座为活动端,使罐体能够自由热胀冷缩。
罐上的液相管宜靠近固定端安装。
3.1.3罐体安装位置要向有液相管的一端下斜,坡度为0.01~0.02,并在罐体最低处设置排污阀。
3.1.4喷淋装置的控制阀应远离储罐,以保证在发生火灾无法进入罐区时,仍能及时开阀喷水。
3.1.5放空管最好统一集中设置,排放高度应不低于5m,放空管上端应设弯管或防雨帽,以免管内存水。
3.2.球罐安装安全技术操作规程3.2.1罐体若采用赤道正切支柱支承,在支柱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不应有相对移动,并确保均匀地沉降。
支柱上应设有防静电接地装置、防火隔热层和支柱内部气体排出口。
3.2.2各支柱之间所有拉杆的最高点及最低点必须在同一标高上,两根拉杆的交叉处为垂体交叉,不得焊死。
3.2.3喷淋装置的环形喷水管布置在球罐不同部位,必须能均匀地将水洒在罐体及支柱的各个部位。
3.2.4喷淋装置应有单独一套供水系统,连续供水时间至少为 20min,并可在距球罐5m以外的安全位置操作。
3.2.5球壳安装后,其内径的允许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内径的±0.35%;椭圆度不得大于规定内径的0.7%,且不大于80mm。
3.2.6在球壳上局部施焊(包括在球壳上焊接安装用的附件)时,其焊接工艺、焊接材料应与球壳正常焊接相同,禁止使用锤击等强力方法清除吊耳、工夹具等,并应将清除后留下的焊疤打磨平滑。
3.3.储罐检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3.3.1检验周期储罐的定期检验分为外部检验、内外部检验和全面检验。
检验周期应根据设备的技术状况和使用条件酌情确定,但外部检验每年至少一次,内外部检验每3年至少一次,全面检验每6年至少一次。
如果储罐的使用期已达15年,应每两年进行一次内外部检验;若使用期已达20年,应每年至少一次内外部检验。
经过定期检验的储罐,由检验人员提出检验报告,指明储罐可否继续使用,或者需要采取特殊监测等措施。
检验报告应存人储罐技术档案内。
3.3.2检验前的准备工作a.查阅有关技术资料,了解储罐在制造、安装和使用中曾发现的缺陷。
b.将储罐内部介质排除干净,用盲板隔断与其连接的设备和管道,并应有明显的隔断标记。
c.将储罐内残留气体进行置换清洗处理,并取样分析达到安全标准。
d.打开储罐全部人孔,拆除罐体内件,清除内壁污物。
e.切断与储罐有关的电源。
进入罐内检验时,应使用电压不超过12V或24V的低压防爆灯,罐外还必须有专人监护。
检验仪器和修理工具的电源电压超过36V时,必须采用绝缘良好的软线和可靠的接地线。
f.罐区应配备消防、安全和救护设施。
如需动火作业,必须按规定办理动火审批手续。
3.3.3检验内容a.外部检验的主要内容1)储罐的防腐层、保温层和设备铭牌是否完好。
2)储罐外表面有无裂纹、变形、局部过热等异常现象。
2)储罐的接管焊缝、受压元件等有无泄漏。
4)安全附件和控制装置是否齐全、灵敏、可靠。
5)紧固螺栓是否完好,基础有无下沉、倾斜等异常现象。
b.内外部检验的主要内容1)外部检验的全部项目。
2)储罐内外表面和开孔接管处有无介质腐蚀或冲刷磨损等现象。
3)储罐的所有焊缝、封头过渡区和其他应力集中的部位有无断裂或裂纹。
4)罐体内外表面有腐蚀等现象时,应对有怀疑部位进行多处壁厚测量。
测量的壁厚如小于设计最小壁厚时,应重新进行强度核定,并提出可否继续使用和许用最高工作压力的建议。
5)罐体内壁有脱炭、应力腐蚀、晶间腐蚀和疲劳裂纹等缺陷时,应进行金相检验和表面硬度测定,并提出检验报告。
c.全面检验的主要内容1)内外部检验的全部项目。
2)对主要焊缝或壳体进行无损探伤抽查,抽查长度为容器焊缝总长度或壳体面积的20%。
3)经内外部检验合格后,按储罐设计压力的1.25倍进行水压试验和按储罐设计压力进行气密试验。
在上述试验过程中,储罐和各部焊缝无渗漏,以及储罐无可见的异常变形为合格。
4.液化气储罐气体置换作业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储罐气体置换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已经投入生产多年,需开罐检修的置换;另一种是新建的储罐或检修合格后准备投入生产时的置换。
两种情况下的置换原理是一致的,即首先用一种载体来替换原介质,然后再用目标介质来替换载体,通过载体来完成两种介质的互换工作,使两种介质不致发生直接混合而遇火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