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1.3.1课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1.3.1课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

2.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

3.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知识导引一、地球的自转1.绕转中心:地轴,其空间位置基本稳定,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方向:自西向东。

3.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各地均为15度/小时,极点为0。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

4.周期自转一周需23时56分4秒,为一恒星日。

一昼夜为24小时,为一太阳日。

地轴是穿过地心和南北极点的连线,是人们假想的一条轴,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因此在地球上看来,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几乎是不动的,而且北半球各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就是该地的地理纬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二、地球的公转1.绕转中心:太阳。

2.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也是自西向东。

4.速度平均角速度约为59′/天,平均线速度约为30千米/秒。

变化⎩⎪⎨⎪⎧ 每年一月初,地球经过近日点,速度较快。

每年七月初,地球经过远日点,速度较慢。

5.周期:一年,约为365日6时9分10秒。

公历的平年为365日,北回归年短约0.2422日,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于第四年加于2月,使当年的历年长度为366日,这一年就为闰年。

闰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四整除,即为闰年;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为闰年。

三、黄赤交角1.产生地球自转——赤道平面。

地球公转——黄道平面。

2.度数:约为23.5°,等于回归线的度数。

3.意义:产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其运动规律为⎩⎪⎨⎪⎧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

周期:一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我们通常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认为是匀速运动,在一个回归运动周期里,太阳直射点南北往返移动的纬度距离为23 °26 ′×4=93 °44 ′,据此可估算出其平均速度约为每月8个纬度,或者约每4天1个纬度。

探究点一 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核心归纳]1.自转轴(地轴)自转的绕转轴为地轴,是通过地心连接南北两极的假想轴,其北端延长线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地轴的空间位置和指向是始终不变的。

2.自转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地球自转只有一个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这并不意味着南北半球的自转方向不同,自转只有一个方向,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描述。

比较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大小的基本方法两地是否在极点上。

极点上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两地不在极点上且不考虑海拔影响,则纬度低的线速度大,纬度高的线速度小,但角速度都相同。

两地在同一纬度,但考虑海拔影响,则两地角速度相同,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B、N三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点自转一周后又回到出发点时,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日。

行驶的飞机上的乘24小时。

.读“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B.北半球低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两点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近日点附近为冬至日,远日点附近为夏至日。

太阳画在居中的位置①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

.先确定出地球公转方向,如甲图。

(可根据地球自转、南北极指向等来确定地球公转方向).在图中过球心作地轴的垂线,即赤道,如乙图。

②根据地轴倾斜方向判断。

地轴的北端倾向太阳一侧时为①夏至,地轴的北端背向太阳一侧时为③冬至,再根据地球公转的方向判断出②春分、④秋分。

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日地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在近日点附近,要使面积相等,相同时间内转地球公转方向、公转速度示意图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对南北极极昼天数的影响天,南极极昼为179天,北极极昼天数比南极多天,极夜天数正好相反。

这是因为在北半球冬半年,地球公转的速度较快,整个冬半年公转需要的时间较少,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极夜、年世界杯足球赛于6月12日至7月图示意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读图完成1~的()A.①B.②C.③D.④2.2014年7月13日在里约热内卢市争夺本届世界杯足球赛冠军。

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轨道位置和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离远日点较近,地球公转速度较快B.离近日点较近,地球公转速度较快C.离远日点较近,地球公转速度较慢D.离近日点较近,地球公转速度较慢3.下列时间段,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的是()A.9月23日到次年1月初B.1月初到3月21日C.3月21日到7月初D.9月23日到次年3月21日解析:第1题,6月12日至7月13日,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为图中②附近。

第2题,7月13日,地球离远日点较近,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第3题,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在1月初时,其公转的速度最快,在7月初时最慢,所以从7月初到次年1月初,地球公转的速度越来越快。

A项的时间段符合。

答案:1.B 2.C 3.A4.如图中正确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为7月初,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地轴的倾向为北半球倾向太阳,从图中可看出④与之相符;近日点为1月初,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倾向太阳,从图中看出与之相符的是②。

答案:D23.5°。

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会影响五带范围的变化。

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和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和寒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

[应用体验]1.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恒星①是________星;角②的度数是________;平面③的名称是________。

(2)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时,可能的日期是________(选择填空);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时,可能的日期是________(选择填空)。

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解析:第(1)题,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故恒星①是北极星;平面③为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赤道平面与地轴垂直,故角②为黄道平面和地轴的夹角,为66.5°。

第(2)题,当太阳直射F点时,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当太阳直射H点时,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

答案:(1)北极66.5°黄道平面(2)B D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直射点移动路线上B、C、D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的纬线名称。

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a的度数和表示的含义以及存在的结果。

(3)直射点在C处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____(填“南”或“北”),D处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____(填“南”或“北”)。

(4)当黄赤交角变大时a的度数会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解析:第(1)题,直射点到达的地球最北纬线是北回归线,此时的节气是夏至;直射赤道且正向南移动时的节气为秋分,直射点到达的地球最南纬线是南回归线,为冬至。

第(2)题,∠a表示黄赤交角,目前为23.5°,由于它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第(3)题,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此日之后,直射点向南回归线移动,到达南回归线后,再向北移动。

第(4)题,黄赤交角变大时,北回归线向北移,南回归线向南移,a的度数会增大。

答案:(1)夏至,北回归线秋分,赤道冬至,南回归线(2)23.5°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回归运动。

(3)南北(4)变大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解析:地轴的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运动。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东经度数逐渐增大,西经度数逐渐减小。

答案:A2.下列有关地球自转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是指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②如果以太阳为参考点,自转周期是24小时③如果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自转周期小于24小时④如果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自转周期大于24小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如果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地球自转周期为23时56分4秒;如果以太阳为参考点,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

答案:A3.关于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论海拔高低,同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完全一样B.在不考虑海拔的情况下,同一经度地区的自转线速度由两极向赤道递减C.在海拔相同的情况下,低纬度地区的自转线速度小于高纬度地区D.在纬度相同的情况下,海拔高的地区的自转线速度大于海拔低的地区解析: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有纬度和海拔等因素,主导因素是纬度。

同纬度地区若海拔不同,则自转线速度也不同,A项错误。

在不考虑海拔的情况下,同一经度地区的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极点和北极点的线速度为0,B项错误。

在海拔相同的情况下,地球自转线速度与纬度呈负相关,C项错误。

在纬度相同的情况下,地球自转线速度与海拔呈正相关,D项正确。

答案:D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日图,回答4~5题。

4.图中字母C代表()A.春分日B.夏至日C.冬至日D.秋分日5.下列有关中国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到A与B之间,速度减慢B.地球公转到B与C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C.地球公转到C与D之间,速度逐渐加快D.地球公转到D与A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解析:第4题,C处太阳直射赤道以北,再根据该图为二分二至日图,可判断C为夏至日。

同理,A为冬至日。

按照地球公转方向可知,B处是春分日,D处是秋分日。

B项正确。

第5题,中国国庆节是10月1日,这时地球公转到D与A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处在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D项正确。

答案:4.B 5.D读图,回答第6题。

6.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中心B.地球公转速度在远日点较快,近日点较慢C.图中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为顺时针D.地球公转一周约为365日6时9分解析: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根据图示信息,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的排序为逆时针方向,所以,图中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地球公转一周为一个恒星年,时长约为365日6时9分。

答案:D7.如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当直射点()A.位于④处时,日期是6月22日前后B.位于①或⑤处时,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C.从①处移到⑤处,需要1个恒星年D.从②处移到④处,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时,太阳、某恒星(★)、地心、某地点时,地球已自转360°,P为一个恒星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