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重点一、简答题1、简述例外原则答:例外原则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2、简述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P79答:(1)企业职工是“社会人”。
(2)生产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满足职工的社会欲望,提高职工的士气。
(3)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
3、简述需求层次理论与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区别P93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就需要和动机而言,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就满足需要的目标(诱因)而言。
双因素理论的重点是人们对待工作或劳动的态度,如保健因素是人们对外在因素的要求,激励因素是人们对内在因素即工作本身的要求。
4、简述经济人的主要特点答:第一,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第二,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之下从事工作。
第三,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
第四,人的感情是非理性的,会干扰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感情。
5、简述系统管理的特点答:(1)以目标为中心,始终强调系统的客观成就和客观效果。
(2)以整个系统为中心,决策时强调整个系统的最优化而不是强调分系统的最优化。
(3)以责任为中心,每个管理人员都被分配给一定的任务。
(4)以人为中心,每个工作人员都被安排进行有挑战性的工作,并根据其工作成绩来付给报酬。
在系统管理体制下,工作的安排可能较为专门化,但系统能适应需要的变化而作出调整,以便鼓励职工在智力上发展和成长。
6、什么是目标管理答:目标管理是使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达到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
7、简述行为科学揭示的人的行为一般规律答: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所支配的,而动机又是由需要所引发的,人的行为一般来说都是有目的的,都是在某种动机的策动下为了某个目标。
当目标实现后,人就进行满足需要的活动,然后又有新的需要产生,再引发新的动机,这样周而复始,需要是人行为的原动力。
8、简述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答:1、具有促进信息传递的机能;2、具有通过影响组织成员的协作意愿来维护正式组织内部团结的机能;3、具有保护个人人格和自尊心的机能,并抵制正式组织在这方面的不利影响。
9、简述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P257答: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观念、系统分析、系统管理三个方面。
10、简述企业文化的作用。
P369答: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教育作用、宣传作用。
11、权变理论的含义:P293答:所谓权变,简单说就是权宜应变。
所谓权宜,又指因时因事而变通的方法。
权变理论,是指以系统观点为依据,研究一个组织(企业)如何根据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可变因素的性质,在变化的条件下和特殊的情境中,采用适用的管理观念和技术,提出最适合于具体情境的组织设计和管理活动的一种管理理论。
12、简述法约尔关于管理的定义。
P52答: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定行动计划;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
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
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及力量。
控制就是注意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13、简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P85答: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五大类,这五类需要互相关联,按照重要性喝发生的先后次序分别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地位或受人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4、简述系统观点的基本特征P259答:1、系统观点强调对组织(如企业)的整体性理解;2、系统观点把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来理解;3、系统观点把企业看作由许多子系统所组成。
15、简述非理性主义倾向。
P357答:所谓非理性主义倾向,是指管理的软化和柔性化倾向,强调以人为核心,注重感情的管理模式。
他们认为,管理的根本因素是人,因此应当以人为核心,发掘出一种新的活生生的人为重点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来取代传统的纯理性模式。
二、辨析题:1、科学管理产生的标志。
P26●科学管理理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的。
× P4答:错。
科学管理理论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的,是在批判经验管理的基础上诞生的,标志着资本主国家由经验管理转向科学管理的根本转变。
2、美日管理的特点●在具体的管理方式方法方面,美国人更重视管理中的“软”因素和“软”技术,而日本人则比较重视管理中的“硬”因素和“硬”技术。
× P365答:错。
在具体的管理方式方法方面,美国人更重视管理中的“硬”因素和“硬”技术,而日本人则比较重视管理中的“软”因素和“软”技术。
3、企业再造与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
●企业再造理论是对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P410答:错。
企业再造理论要求彻底抛弃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面对市场,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将分割过细的工作按业务流程的内在规律,并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上重新整合起来,通过合并工作、简化流程、组织扁平化等建立起灵敏迅速的信息传递机制,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4、目标管理。
●家长制管理方式是目标管理成功的关键。
× P277答:错。
目标管理是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实行自我控制,以达到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它综合了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既是一种民主管理,也是一种参与管理。
而家长制管理方式是命令式的管理。
5、企业文化理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知识经济的兴起。
× P363答:错。
企业文化理论产生的原因有三个:(1)是美日管理比较的直接产物;(2)是对传统管理理论继承和发展的产物;(3)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6、所谓例外原则,就是原则规定之外的事。
× P41答:错。
所谓例外原则,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7、管理过程理论主张以目标为中心建立管理理论体系。
× P195答:错。
管理过程理论主张以职能分析为中心建立管理理论体系。
管理过程学派将管理理论同管理人员所执行的管理职能,也就是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认为管理活动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职能逐步展开和实现的过程。
因此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的职能作为研究的对象,先把管理的工作划分为若干职能,然后对这些职能进行研究,阐明每项职能的性质、特点和重要性,论述实现这些职能的原则和方法。
管理过程学派认为,应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把管理工作的主要方面加以理论概括并有助于建立起系统的管理理论,用以指导管理的实践。
8、企业再造理论的核心史企业流程再造。
P4109、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其实是一回事。
× P93答:错。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就需要和动机而言的,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就满足需要的目标(诱因)而言的。
双因素理论的重点是人们对待工作或劳动的态度,如保健因素是人们对外在因素的要求,激励因素是人们对内在因素即工作本身的要求。
10、所谓第五代管理是指M•萨维奇《第五代管理》一书。
× P429答:错。
第五代管理理论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后产生的新的管理理论。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显得陈旧和落伍,对于如何管理好知识以及掌握知识的人,传统管理思想已经显得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第五代管理思想顺应而生。
11、管理过程理论主张以目标为中心建立管理理论体系。
答:错,管理过程理论主张以职能为中心建立管理理论体系。
12、根据权变理论,外部环境变化快、内部各种产品之间工艺技术差别大的企业,其组织结构应采取矩阵制。
× P306答:错。
根据权变理论,外部环境变化快、内部各种产品之间工艺技术差别大的企业,其组织结构采取事业部形式。
(外部环境的因素变化较快,内部产品品种较多,但工艺技术上差别不大的企业,采取矩阵组织形式;外部环境较为稳定,产品品种较简单,工艺技术较稳定的企业,采取职能组织形式;外部环境因素十分稳定而产品非常单一的企业,采用高度集权式)13、资本主义管理理论或管理科学产生的标志是《管理理论丛林》一书的出版。
× P26答:错。
1911年,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在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标志着西方管理科学的正式产生,也标志着资本主义国家由经验管理转向科学管理的根本转变。
14、所谓目标管理,就是领导定目标,然后下属遵照执行。
× P277答:错。
目标管理是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实行自我控制,以达到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
15、非理性主义倾向是指管理向软化发展。
√ P357答:对。
非理性主义倾向是指管理向软化和柔性化发展,强调以人为核心,重视企业文化,带有感情色彩的一种管理模式。
三、论述题:1、案例分析题某单位年初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销售计划,公司领导为了使计划得以实现,给分公司下达了指令性目标,尽管大家有不同意见,但迫于领导的压力还是遵照执行了。
结果很不理想,大家议论纷纷。
请用经验主义学派的有关理论分析原因。
(1)主要观点:经验主义学派主要理论认为,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取得经济效果,使工作卓有成效以及使职工卓有成就。
经验主义理论认为,管理是一项特殊的工作,需要一些特殊的技能,包括作出有效的决策,在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进行信息交流,以及正确运用核查、控制与衡量等。
经验主义学派还提出了决策的三条原则,包括:1、注意的中心是确定问题而不是提供答案;2、把各种不同的看法都提出来,在达到协商一致以前不对答案进行讨论,而是探讨各种不同的看法回到方法。
3、注意的中心放在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上,而不是放在“正确的答案”上。
(2)原因分析:2、中国的企业文化既不同于日本也不同于美国,请结合企业文化理论的学习,谈一谈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美日中企业文化特点:美国是一个以欧洲移民为主的国家,其文化基本以欧洲文化为基础,同时也揉进了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
美国文化最主要的特征是:崇尚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和理性主义。
反映到企业文化上的主要特点是偏重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强调对个人的尊重和自我实现,注重数据分析和事实依据。
在人际关系方面,血缘关系观念比较淡薄,更多的是以平等的契约关系来维系。
日本基本是以东方民族文化为主,其主要特点有二:一是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偏重强调“诚”和“忠”。
二是大胆吸收西方的文明成果,即形成所谓的“和魂洋才”。
在人际关系方面,比较注重血缘关系和团队精神,因而在管理中比较强调精神因素和社会责任。
至于中国文化,则主要受儒家思想影响,比较注重“仁”、“礼”“中庸之道”,容易“知足长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