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PPT精选课件
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PPT精选课件
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建,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 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
18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式
1.利用计算机中现有工具进行整合教学。 2.利用计算机信息加工能力进行整合教学 3.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的整合教学。 4.利用网站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
如何有效开展 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
1
微信公众号 名 称:能力提升培训交流 公众号:wkm2016 二维码:
这么开心的音乐课
2
目录
1 整合的发展历程 2 如何有效开展深度融合? 3 PPT制作技巧
3
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 发展历程
4
著名的乔布斯之问
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 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
1. 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的基本内容
19
如何有效开展深度融合?
20
一、“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确切内涵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 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 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又能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 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 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 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 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逐步普及专家引领的网络教研,提高教师网络学 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9
《2013地平线报告》
美国新媒体联盟(基础教育版)
近期趋势 1-2年
中期趋势 3-5年
长期趋势 5-更长
驱动学校应用教育技术的关键趋势 10
基础教育中技术的重要进展
近期技术
1年内
自带设备
云计算
中期技术
2-3年
5
6
人类社会发展现状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 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 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 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 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促进信息技 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以下变革: •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 学习的学习方式 • 教师的教学方式 • 师生互动方式
游戏和游戏 化
学习分析
11
远期技术
4-5年
可穿戴技术
物联网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背景
12
基础教育中技术的重要进展
消费者技术(Consumer technologies) 数字化策略(Digital strategies) 使能技术(Enabling technologies) 互联网技术(Internet technologies) 学习技术(Learning technologies) 社交媒体技术(Social media technologies) 可视化技术(Visualization technologies)
21
一、“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确切内涵
这一定义包含三个基本属性: • 营造 信息化教学环境; • 实现 新型教与学方式; • 变革传统的 课堂教学结构。
只有紧紧抓住这三个基本属性才有可能正确理 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才能真正把握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 实质
22
一、“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确切内涵
习后应用所学的内容。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 于探究的学习、基于挑战的学习和其它相似的方法 能够让学生在校内外具有更多主动学习的经历。
14
中期趋势
未来3-5年内驱动学校教育技术应用的关键要素
增强开放教育资源关注度 随着开放教育资源 (OER) 逐渐在全球的课堂、网络
和学校社区得以应用,它的影响和质量也在不断增强。理解 “开放”的多维内涵是十分必要的。开放内容使用知识共享协 议和其他形式的应用许可,不仅鼓励信息分享,还支持教学法 和学习经验的共享。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 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8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 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 • 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 •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
与式教学, • 鼓励发展性评价, • 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 • 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13
近期趋势 未来一到两年内驱动学校教育技术应用的关键要素
重塑教师角色 教师们日益被期待能够熟练应用技术和其它方法改进
工作,涉及传递内容、学习者支持和学业评估、与校内外的 教师进作为指导者和教练提升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组织自 身工作、管理文件等.
追求深度学习 以创新方式向学生传递丰富的核心学习内容,并让他们学
增强混合学习设计的应用 学生就可以利用在校时间开展小组学习和基于项目的活
动,课余时间上网阅读、看视频及其他学习材料,使线上线 下两种环境下的学习优势互补。
15
长期趋势
未来5-更长内驱动学校教育技术应用的关键要素
加强直觉技术应用 由于触摸屏和其他自然用户界面的普及,如今的学生无需
技术专长也可以操作息技术设备个性化设置与操控内容,并 藉此与他人沟通和协作。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新类型的“智 能电视”等设备可以接受打字、手写及其他各种触屏输入、手 和手臂的动作、身体运动和越来越多的自然语言。
注重将“传统”与“现代”有机地融合。
必须把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信息量大、方便快捷等优势与传统教学 的板书、面对面情感交流等长处有机地融合起来。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把培养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作为教育的基本 出发点,建立一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学生学习环境
重塑学校运行机制 彻底改造学校传统的课堂模式,以项目或挑战为基础的
学习方式要求学校调整结构,使学生能够从一个学生活动更 有计划地转到另一个活动,摒弃传统课程表的限制。
16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 辅助教学
计算机 辅助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 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 科深度融合
17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