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台施工方案1400+995中桥4#桥台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巴羌中桥4#桥台基础为明挖扩大基础,基础底面设计标高1256.70,台身为肋式桥台,台身高度5.60米,顶端台帽高1.20米。
二、编制依据a.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道314线阿克苏至阿图什段公路改建一期工程第六合同段合同文件、技术规范、设计图纸以及招标文件、澄清文件及补遗书。
b. 现行的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和试验规程以及其它相关的施工规范。
c.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
d. 我公司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和设备装备情况以及过去和正在修建高等级公路工程的经验。
三、施工准备㈠人员准备经理部负责整个过程的施工管理,进行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安排、协调并使其得到有效控制。
项目经理部下设:办公室、财务处、工程处、安保处、机材处,配备有丰富工作经验、能满足工程运作需要、德才兼备的项目管理层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进度等方面的控制。
主要配备人员见附后“大中桥施工队的主要施工人员配备”表。
㈡材料准备⑴主要材料的采购方式全段所用的材料(水泥、砂、砾石、油料、沥青、钢材及其它材料)将采取在满足业主及设计要求的基础上选取有实力、信誉好的材料供应商进行定点采购。
沥青、钢材、水泥和其它需在外地购买的材料用汽车运输至工地,大批量且有条件使用火车运输的材料由火车运至阿图什火车站后再用汽车转运到工地。
砂、砾石、砂砾、碎石等材料采用挖掘机开采,并用自卸汽车运输至工地。
柴油、汽油等油料在工地附近油库购买后用油罐车运输至工地。
砂、砾石:砂、砾石、碎石材料均采用经试验符合规范要求的外购材料。
施工用水取用K1420+000涵洞盖板预制场水,该水经过试验满足钢筋混凝土用水要求。
⑵制订采购计划由施工计划负责人按工程进度计划编制分阶段材料、设备采购计划,采购材料、设备将按照采购计划提前落实到位,并在指定场地(或库房)按要求方式进行堆放以备使用。
㈢设备准备大桥配备施工作业机械见后附“大中桥施工队的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表。
四、施工方案及方法4.1.1 基础工程(1)施工放样基坑开挖前对桥台施放控制点(在桥台轴线上按距中桩两侧各15.0米埋设护桩),中心线为纵向(沿路线方向)按路中心线控制、横向按背墙边缘线(靠梁板侧)控制,以确保空心板梁能准确安装。
由控制线起算各墩台的扩大基础长度、宽度尺寸和平面位置。
而后测出地面高程,按该桥砂砾石基础的开挖坡度(1:0.20)及每侧50cm 的工作面宽度施放扩大基础开挖边线。
(2)扩大基础开挖 1:0.21:0.2砂砾土层扩大基础开挖图设计洪水位扩大基础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修边清底的方法施工。
拟配备1.0m 3履带式挖掘机两台,人工20人进行基坑开挖工作。
在开挖至距基底30cm 高处时停止用机械开挖,待完成基底检验后以人工清除剩余部分。
在开挖的同时采用筑坝(围堰)挡护方案(见上扩大基础开挖图)阻挡洪水以防影响施工。
其方法为:挖掘机开挖基坑时将基坑砂砾土堆至筑坝位置筑高拍紧。
在开挖过程中随时检查开挖尺寸、位置,并严密注意地质变化和随时修正基坑尺寸。
在开挖基坑至距基底30cm时即停止用机械开挖,对基底进行检查,即:a.施放纵、横轴线,定出基础的轮廓线;b.在坑壁四周画出基础顶面的水平标志;c.检查基坑位置尺寸,标高并用动力触探仪测定基底承载力是否能满足要求。
当基底承载力不能达到要求或土质不一致,采取换填或其它基础处理方法进行加固。
在对基坑进行检校修正后,以人工清理基底至设计标高。
而后申请监理工程师现场检验,由试验室现场对基底承载力试验,合格后立即浇筑C20混凝土封闭基底。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四周围堰上以脚手架管布置围栏等警示标志,做好安全防护设施。
(3)钢筋制安用于桥台基础及其它部位的钢筋都必须经试验室进行抽检试验,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设计在基底以上10cm高度位置和第二台基础顶面以下10cm位置布设钢筋网,钢筋网由φ12(沿路中心线方向布置),φ16(沿桥台轴线方向布置)。
底层钢筋网在加工场下料,在基坑内绑扎成型后以10cm厚C20混凝土垫块(以φ1.3mm的退火软铁丝预埋于垫块内,便于和钢筋绑扎)支垫和绑扎连接。
上层钢筋网在浇筑上层基础混凝土前绑扎成型。
(4)模板支护对基础按其台阶位置分两层(分层厚度 1.0m)浇筑,采用定型钢模板(尺寸为0.5×1.5m)立模,钢管和木撑支护。
施工方法为先用仪器在基底封闭砼平面上放出基础轮廓线,而后架立模板。
模板外侧以φ50mm脚手架钢管(两根作为一组,在高度0.3m和1.0m处沿水平向布置)作为背衬,并用钢管和木撑支撑和固定。
模板内侧以钢管作为临时支撑,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移除。
模板架立好后在其内壁测量并标注混凝土浇筑标高,并涂刷脱模剂。
(5)拌和场布置和混凝土入坑方法在各墩台位置修建临时拌和场,浇筑混凝土时安装两台350型混凝土搅拌机拌和混凝土。
为防止离析,混凝土采用手推车运输道基坑顶缘后卸入溜槽(用铁皮和脚手架制成,倾斜度45°)进入基坑。
模板安装和钢筋制作完成后,填报混凝土浇筑申请单,待监理工程师检验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6)基础砼浇筑用于混凝土的原材料(水泥、水、粗细骨料)都必须经试验室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基础混凝土为4cm卵石混凝土,用高抗硫酸盐水泥配制而成,在拌和时严格控制配料称量精度,使其满足水泥<±2%,粗、细集料<±3%,水<±2%。
同时控制搅拌机的最短连续搅拌时间均不得少于2分钟,搅拌筒的转动速度严格按照搅拌设备上标出的速度进行操作。
每次施工拌制第一盘混凝土前和最后一盘混凝土拌和结束后应将搅拌机清洗干净。
严格按试验室提供配合比的水灰比及砂率配制混凝土,每盘混凝土拌和在确定了水泥用量后计算出粗细骨料及水的用量,拌和过程中控制好用水量及粗细骨料的用量,以保证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水灰比及砂率。
采用手推车运输混凝土混合料,运输工程中如遇混凝土离析、严重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第二次搅拌。
二次搅拌不得任意加水,确有必要时,应保持水灰比不变适量加水和水泥。
在基础混凝土浇筑前先将在基底洒水湿润,避免新拌混凝土底层的水分受基底吸失。
基础混凝土以台阶位置划分为两台,分两次浇筑,各台混凝土均采用连续分层浇筑,分层厚度按不超过30cm控制。
混凝土浇筑由离溜槽最近的一角开始向另三只角扩展。
施工中注意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
且上下层混凝土的前后浇筑距离保持在1.5m以上。
在用φ50mm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混凝土振捣时,振动棒移动间距不要超过作用半径的1.5倍,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距离模板应保持5~10cm的距离,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对拉螺杆等。
振捣密实以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冒气泡、泛浆、表面平坦为准。
混凝土捣实后1.5~24h内不得进行可能导致混凝土受到振动的任何操作。
上台基础混凝土在下部混凝土强度2.5Mpa后方可立模浇筑。
(7)涂刷沥青防浸蚀层和基础砼养生各基础施工完成和拆模后,在其外露面涂刷沥青覆盖层,同时对基础顶面采用湿砂洒水养生。
在未进行上层覆盖之前,养生的天数不少于7天。
(8)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控制因本工程所在地的昼夜温差较大,根据现场情况,混凝土浇筑时间宜安排在每天下午7点至次日上午12时之间。
以防止因下午日照过大、温度高于32℃时影响混凝土质量。
在混凝土浇筑前宜提前1~2小时将卵石洒水降温,防止混凝土中水分受吸失而破坏结构质量。
4.1.2 钢筋砼桥台施工(1)施工放样在基础顶面放样和标出肋式台台身模板的4个角点。
(2)钢筋制作安装钢筋按图纸及技术规范制作成钢筋骨架,并设对角内撑,确保吊运中不变形。
钢筋骨架运到现场后用8t吊车起吊安装,纵向钢筋接长采用交错接头,相邻钢筋接头间距≥35d且不小于50cm,同一截面内接头面积不应超过50%。
接头钢筋采用同型号钢筋绑条和双面焊接,焊缝缝长度≥5d=11cm。
焊接完成后绑扎好接头处箍筋及砼保护层垫块,完成钢筋安装。
(3)台身模板安装用定型钢模板(尺寸0.5×1.5m)按台身高度一次安装成型。
其安装方法为:a.首先在基础顶面放样和标出肋式台台身模板的4个角点并用油漆标识,再用钢筋节垂直于主筋焊牢,使其与油漆点重合,用于固定钢模底端位置。
用砂浆在边线点外找平并抹光待用,凿毛洗净台身和基础的接触面;b.安装台身模扳,台身模扳外壁以φ50mm钢管作为背衬,φ12mm对拉螺杆和脚手架管,顶部以槽钢固定,并设抗风揽绳定位;c.模板安装达到设计标高后,用垂球检查模板中心,并用全站仪复核、调整抗风缆绳至到其中心符合技术规范后固定。
(4)台身混凝土浇筑模板安装和钢筋制作完成后,填报混凝土浇筑申请单,待监理工程师检验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台身混凝土采用一次性浇筑至顶面,若遇施工停顿超出规定的浇筑时间间隔时,分段处需经结合缝处理后方可继续向上浇筑。
结合缝处理方法为:清除老混凝土表层的水泥浆和较弱层并凿毛接触面,用水清洗干净;施工前在接触面上铺一薄层水灰比略小的水泥浆,随后紧接铺筑上层砼。
台身混凝土为4cm卵石混凝土,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而成,在拌和时严格控制配料称量精度,使其满足水泥<±2%,粗、细集料<±3%,水<±2%。
同时控制搅拌机的最短连续搅拌时间均不得少于2分钟,搅拌筒的转动速度严格按照搅拌设备上标出的速度进行操作。
每次施工拌制第一盘混凝土前和最后一盘混凝土拌和结束后应将搅拌机清洗干净。
混凝土采用吊车垂直运输,倒入漏斗内,其下接串筒至距柱底1m 处,砼通过串筒入模后,用振捣棒振捣使之密实。
砼浇注过程中应随砼面的升高拆除串筒清洗干净待下次使用。
在砼浇注之前应从模板顶吊三个锤球(横向圆周均匀布置)于底端,并作好锤球中心投影标记,在浇注过程中派专人观察,若发现模板变位超过规定值时,应立即停止浇筑砼,调整抗风绳使之复位并合符规范要求后再进行砼浇筑工作。
进行混凝土振捣时,振动棒移动间距不要超过作用半径的 1.5倍,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距离模板应保持5~10cm的距离,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对拉螺杆等。
振捣密实以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冒气泡、泛浆、表面平坦为准。
混凝土捣实后1.5~24h内不得进行可能导致混凝土受到振动的任何操作。
(5)台身砼拆模及养生台身砼24h后即可拆模,拆模后立即用塑料薄膜包裹台体使砼在自身水分湿循环中养生,相邻薄膜应重叠不小于15cm,养生的天数不少于7天。
(6)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控制因本工程所在地的昼夜温差较大,又属夏季施工,根据现场情况,混凝土浇筑时间宜安排在每天下午7点至次日上午12时之间。
以防止因下午日照过大、温度高于32℃时影响混凝土质量。
在混凝土浇筑前宜提前1~2小时将卵石洒水降温,防止混凝土中水分受吸失而破坏结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