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铁路桥施工方案范本

跨铁路桥施工方案范本

目录1编制依据 (3)2编制原则 (4)3工程概况 (5)3.1桥梁概况 (5)3.2梁板来源 (6)3.3主要工程量 (6)4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架设方案 (7)4.1梁板架设方案 (7)4.2跨跌路梁板安装工期安排 (7)5.1施工工组织机构 (9)5.2劳力、机具安排 (9)6主要工程施工方法及措施 (11)6.1梁板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1)6.2跨跌路梁板安装施工方案 (16)6.3要点计划 (17)7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24)7.1组织保证措施 (24)7.2制度保证措施 (25)8安全施工措施 (30)8.1成立组织,设置机构 (30)8.2安全保证体系 (30)8.3安全岗位职责 (31)8.4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 (33)8.5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34)8.6跨铁路线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39)9安全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45)9.1总则 (45)9.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45)9.3工作原则 (48)9.4安全事故报告程序 (49)9.5营业线施工事故报告程序 (49)9.6预制梁倾斜应急预案 (52)9.7预制梁坠落应急预案 (53)9.8高空坠物应急预案 (54)9.9施工车辆及机械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55)9.10吊装作业应急预案 (56)9.11火灾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 (57)9.12触电事故应急与响应预案 (58)9.13防洪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 (60)9.14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61)1编制依据本标段K25+145车行天桥第3孔、K26+415车行天桥第3孔、K30+190车行天桥第3孔、K34+090车行天桥第2孔四座车行天桥跨图佳线铁路,共4孔20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跨铁路架设,其梁板安装施工方案编制依据以下有关文件、规范、规程以及工程实际特点进行编制。

1.1鹤大高速公路宁安至杏山段改(扩)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三册(第五分册A册)共六册;1.2铁路部办公厅2008年印发《铁路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办法》。

(铁办【2008】190号);1.3《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下册)(TB10401.2-2003、J259-2003);1.4《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中国铁路出版社;1.5《安全员工作实务》天地大方编;1.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建设部JGJ46-2005);1.7《铁路工务安全规则》;1.8《铁路线路维修规则》;1.9现场实地踏勘调查资料。

2编制原则2.1执行“安全生产、持证上岗”的原则,参建人员必须经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2当施工与铁路行车安全发生矛盾时,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服从铁路行车安全的需要。

2.3既有线作业遵循“要点”原则。

2.4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铁路运营干扰的原则。

3工程概况3.1桥梁概况3.1.1 K25+415车行天桥用于兴林村机耕通行,位于宁安收费站附近,上部结构为3×20m+3×16m+3×20m+4×20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每孔5片。

桥梁全长为982.6m。

空心板为预制后吊装,吊装完成后现浇铰缝再进行桥面铺装。

本桥跨越的铁路线路为图佳线兰岗至宁安站间210公里895米处,非电气化铁路。

本桥跨越图佳铁路的一孔为第3孔,共5片20米空心板,公路与铁路为正交90度,轨顶至板底高度为8.1米。

3.1.2 K26+415车行天桥用于自兴村机耕通行,上部结构为4×20m+3×25m+2×20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及箱梁,每孔5片。

桥梁全长为992.8m。

空心板为预制后吊装,吊装完成后现浇铰缝再进行桥面铺装。

本桥跨越的铁路线路为图佳线兰岗至宁安站间209公里624米处,非电气化铁路。

本桥跨越图佳铁路的一孔为第3孔,共5片20米心板,公路与铁路为正交90度,轨顶至板底高度高度为7.9米。

3.1.3 K30+190车行天桥用于永正村、新中村、军马厂机耕通行,上部结构为3×20m+2×16m+3×20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每孔5片。

桥梁全长为841.2m。

空心板为预制后吊装,吊装完成后现浇铰缝再进行桥面铺装。

本桥跨越的铁路线路为图佳线兰岗至宁安站间205公里834米处,非电气化铁路。

本桥跨越图佳铁路的一孔为第3孔,共5片20米空心板,公路与铁路为正交90度,轨顶至板底高度为8.1米。

3.1.4 K34+090车行天桥用于民和村、小牡丹村机耕通行,上部结构为2×20m+3×16m+3×20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每孔5片。

桥梁全长为852.7m。

空心板为预制后吊装,吊装完成后现浇铰缝再进行桥面铺装。

本桥跨越的铁路线路为图佳线兰岗至宁安站间201公里860米处,非电气化铁路。

本桥跨越图佳铁路的一孔为第2孔,共5片20米空心板,公路与铁路为斜交,交角110度,轨顶至板底高度为8.0米。

3.2梁板来源本桥所有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为预制场统一预制,桥梁预制存放在预制场,吊装时用托板车运至桥位存梁场地。

20米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单片最大重量39吨。

3.3主要工程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安装:20米共20片。

4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架设方案四座桥梁各孔均采用2台(1台130T、1台80T)吊车进行梁板安装,先安装其它梁板,到批准的请点时间再安装跨铁路梁板。

4.1梁板架设方案根据总工期要求和阶段性工期计划,我标段对跨铁路梁板安装按K26+415第3孔-K25+145第3孔-K34+090第2孔-K30+190第3孔的顺序依次进行。

4.2跨跌路梁板安装工期安排4.2.1跨铁路梁板共20片,按1片/时的架设速度排定本工期计划:2010年08月01日至2010年08月03日安装完成K26+415第3孔5片梁板;2010年08月04日至2010年08月06日安装完成K25+145第3孔5片梁板;2010年08月07日至2010年08月09日安装完成K34+090第2孔5片梁板;2010年08月10日至2010年08月12日安装完成K30+190第3孔5片梁板;跨铁路梁板安装计划总工期12天,起止日期2010年08月01日-2010年08月12日。

4.2.2各桥跨图佳线铁路梁板安装施工工期计划(见下表)各桥跨图佳线铁路梁板安装要点计划表5施工准备5.1施工工组织机构为确保本工程安全、优质、高效的完成施工任务,施工中要集中优势资源,统筹安排,协同作战,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我项目经理部制定了“以技术为先导,以质量为主线,以安全为重点”的工作方针,以优良工程为管理目标,贯彻GB/T1 900~Is0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等一系列现代企业制度,我项目经理部将集中精良的机械设备,组织优秀的施工队伍进行本工程施工,设立强有力的鹤大项目Z2合同项目经理部,实行项目法施工,对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

5.2劳力、机具安排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人员表梁板架设机械设备表6主要工程施工方法及措施6.1梁板安装前的准备工作6.1.1先在已完成的桥墩盖梁上进行测量、放线,将预制梁的吊装位置线、临时(水久)支座位置线进行放样,同时准确测量出临时(永久)支座的标高,确保吊装梁的位置和标高满足施工规范的要求。

6.1.2在盖梁上安装待架梁跨的临时(永久)支座,确保支座位置和支座顶的标高满足施工规范的要求。

6.1.3机械设备调试:安装前应对所有的机械设备、电器设备空载运转,检查是否存在问题,检验合格后.对设备进行加载试验,检查各机械及电器部分是否正常,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

6.1.4铁路树木迁移在进行有碍施工的树木迁移前,需先向哈尔滨铁路局主管部门打申请报告,并签订迁移协议,目前施工范围树木的迁移已经完成。

6.1.5安全防护措施为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和施工作业人身安全,在进行临时防护栏搭设前必须得到哈尔滨铁路局牡丹江工务段的同意,并签署施工安全协议,待协议签署后方可进入施工。

施工前必须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既有线施工安全教育培训,现场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穿反光“黄背心”,听从统一指挥,所有施工人员不得擅自向铁轨靠近,严禁向铁轨方向行走或穿越铁路。

列车到达施工地点前30min,必须停止影响列车运行的任何施工,做好准备,且人员、设备等应撤至距外侧钢轨2m以外,施工机械、物料堆码必须放置牢固,施工人员必须准备好防护用品(信号旗等),采取拉防护绳,设置警戒标志,防止施工人员上线路。

6.1.6施工现场准备6.1.6.1梁板吊装前,做好施工便道平整碾压工作,确保梁板运输顺畅和吊车作业安全。

6.1.6.2指挥人员通讯工具良好,以便与预制场、铁路部门(车务段、电务段等)及时联络,确保施工安全。

6.1.6.3做好铁路轨道的防护,在桥梁吊装孔位两桥墩处,用枕木纵横搭设高于铁轨0.5米的码跺,要求搭设稳定,防止梁板坠落损坏铁轨。

6.1.6.4梁板运输车进行全面检查,防止出现故障,影响梁板及时运输。

6.1.6.5铁路信号电缆、光缆:在梁板吊装施工前,请铁路主管部门相应的电务段、铁通公司等协助,先将施工范围内受影响的光、电缆详细位置探明后挖出,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拆改或防护。

6.1.6.6施工前与铁路主管部门办理好相关手续。

6.1.6.7施工时请铁路主管部门相应的电务段、车务段安排人员进行现场指挥协调调度,确保施工安全。

6.1.7管线勘测与防护6.1.7.1靠近既有线施工,施工前,与铁路设备管理单位取得联系,核查既有设备情况,提供地下管线、电缆等隐蔽设施的准确位置,无法提供准确位置的,将会同设计、设备管理单位共同探查、核实,划定防护范围,并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各方安全责任。

对隐蔽设施可采用探测或轻挖探坑、探沟确认其位置,探挖时请设备管理单位旁站指导。

6.1.7.2对靠近既有线非铁路设备的其它地下管线、电缆等隐蔽设施时,将主动与社会其它单位进行联系。

探查、核实地下埋设的深度、位置。

6.1.7.3未探明地下设施位置及走向,严禁盲目开挖。

在地下设施附近进行基础施工时,必须设置明显防护标志并设专人现场监护后,方可进行作业。

对隐蔽设施采用避让及改移,以防挖断、压断、碰断电缆、管道、网线等。

我们通过会同管理单位现场共同勘测,已积极进行联系迁改事宜。

然后根据现场测量放样,平整场地。

在施工范围设置限界栏杆,所有施工作业人员必须在限界以外施工。

6.1.8保护措施6.1.8.1管理措施教育每个职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保护公用管线的重要性及损坏公用管线的危害性,现场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更应高度重视。

在埋有地下管线附近施工时,要提前与运营、设备管理单位签订安全协议并做到措施到位、人员到位、探测设备到位。

相关主题